最新小说
主页
诗词歌赋
海天散文
文学小说
情感家园
校园文学
杂文评论
心灵鸡汤
百味人生
文学交流
涉世宝典
节日征文
网络文摘
文化娱乐
个人文集
心情日记
男生频道
女生频道
期刊杂志
最近更新
创作评谭2022年全部期数
(共0章)
作品分类:期刊杂志/文学小说/创作评谭
创建时间:2023/10/19 10:00:42
更新时间:2023/10/19 10:00:42
作品简介:
创作评谭2022年全部期数:《创作评谭》一本融作家、作品和评论为一体的杂志,一本创作与评论并重的杂志,一本对文学有所担当、有较强的文学个性和文学精神、不懈地坚持艺术至上的杂志,一本以培养文学赣军为己任的杂志,一本不断追求完美的杂志。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坚持现代、锐意、高蹈、纯粹、精彩的选稿风格,坚持艺术至上。栏目新颖,内容精彩,版面活跃。创作评谭2022年6期、创作评谭2022年5期、创作评谭2022年4期、创作评谭2022年3期、创作评谭2022年2期、创作评谭2022年1期。
章节标题
倒序
《斑马》:利剑与圣杯
挖掘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的当代性——舞蹈《铁血军魂》创排有感
“美善相乐”的陶艺追求——袁乐辉访谈录
季羡林的《留夷》编刊生涯
新时代·新农村·新主题——论中短篇扶贫题材小说的三个主题
“回得去的故乡”何以可能?——新时代乡土文学初探
新乡土写作的三种形态及其评价问题
“新时代·新农村·新主题”笔谈
MBTI文化中的身份自白与风格标举
论MBTI的接受心理与叙述逻辑
MBTI现象研究
MBTI:新“德尔斐神谕”
百年瓷世家 四世开新路——孙同鑫访谈录
做一个海天使——《小飞鱼蓝笛》创作谈
将真善美的儿童世界还给儿童——评金朵儿长篇童话《小飞鱼蓝笛》
“文学是我心甘情愿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公仲论
“要视野更开阔,面向更广阔浩渺的大世界”——公仲访谈录
庐山红色诗画的艺术史转向与审美塑造
浅谈红色文艺的守正创新之道——以电视剧《伟大的转折》为例
红色声景的赓续与创新
湘江:新时代广西红色文艺的发力点
中国红色文艺:多种美学基因的复杂聚合
地域风景·时代热点·批判意识——江西文艺评论的三个特征
版画艺术的外化呈现——于子亮访谈录
新的召唤,在行动中创造可能——评《十月》“新女性写作专辑”
地方性、媒介属性、实感经验——理解新南方写作的三条路径
“新南方写作”的城市经验与文化自觉
“新的时代语境与‘新南方写作’”笔谈
“异风景”美学与“新南方写作”
声音的机械复制与听觉的私人空间——ASMR研究
当代声音的形态与诗学——以白噪音App为例
白噪音与ASMR现象研究
声音胶囊、情绪镇静剂与声景拟像——白噪音研究
去桃花源的路有多远——《天河》创作谈
《天河》:用文学的方式滋养人的本质
一甲子不辍,黄钟大套曲——肖云儒访谈录
南国赤子与文化中国——肖云儒创作论
孤独与泅渡
从绝情谷到欢乐宾馆,一共分几步?
我希望自己更多地受到召唤
“写什么”和“如何写”
恍若穿越生命之门
有关“独角牛”的创作
歪,会不会是斜视的错觉——杨帆《欢乐宾馆》简评
物为人证:生活的真理——评陈蔚文的《锦衣》
耐人寻味,以及层叠建立的情感涡流——阅读王芸《薇薇安曾来过》有感
樊健军小说印象
从书房、厨房之战看阿袁小说中的整全人格——《婚姻生活》的一种解读
视角新颖奇特的战争文学写作——读温燕霞的中篇小说《我和我的母亲》
农耕文明的颂歌和挽歌——评萧亮的中篇小说《独角牛》
写作的尊严——杨本芬和她的“看见女性三重奏”
接轨与伸延——以程凌云为例的当代漆画观察
为民族精神塑魂 为中国雕塑立派——参观“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走进景德镇”有感
《三湾改编》:新时代江西电影创作的新收获
文学新传统与“十七年”文学改编的多种形式
“十七年”文学跨媒介改编与文艺新秩序的建立
“十七年”红色经典文学影视“再改编”的价值及策略
“‘十七年’文学改编与文学新传统”笔谈
从讲故事的人到讲故事的机器——论互联网时代音频小说的发展
破碎的声音:音频文化的嬗变与困境
中文播客的叙事形式初探——以《PAGE SEVEN纪录片》《北海怪兽》等播客为例
音频文化产品的兴起、生产与接受
“故事不经讲述就是不存在的”——杨本芬访谈
心里满了,就从笔下溢出——杨本芬与她的写作
在“转轨”中引领突破——程光炜学术研究述评
“我的工作实际上是随着课堂在不断地变化”——程光炜访谈录
山花红紫树高低——面向新时代的江西影视剧创作
与时代相呼应——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与发展
充分发挥国有文艺院团文艺主力军作用
文艺工作的人民立场——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为人民创作 为时代放歌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写作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牢记《讲话》精神争创艺术精品
艺术要植根于生活
重温《讲话》精神 践行人民文艺使命
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抗疫纪录片中的新现实主义
近年来江西美术展览的学术性探索述评
深情为你守候——江西歌曲创作的多元发展与时代坚守
追梦者的热情礼赞——评龚江南长篇小说《离梦最近的地方》
追梦者的热情礼赞
塑造一座座文化名人雕像的写作
木夜的诗
用独特的嗓子抵达诗歌原乡
油画民族化的新生力量
陈荒煤集外佚文三则简释
当代诗歌的地方美学与地理转向
由“地方”而“世界”
于文化中心构建地方特色
“地方路径与区域写作”笔谈
虚拟文明的诗意及其艺术形态
文学的弥散:元宇宙之下的感官经验与文学形态
乌托邦的幻灭:论元宇宙与文学创作的相似、挑战与对抗
“元宇宙与文学”笔谈
中国抗疫纪录片中的新现实主义
近年来江西美术展览的学术性探索述评
深情为你守候
拓展·深化·反思——万建中民俗研究述评
文胆为表,诗心为里——万建中访谈录
拓展·深化·反思
文胆为表,诗心为里
红雨随心翻作浪——江西电影历史发微(1949—1979)
红雨随心翻作浪
爱到深处是忧思——读散文集《天脉》《山魂》
爱到深处是忧思
诗结尾的回环与提升——评诗人烟火近作
烟火的诗歌
诗结尾的回环与提升
一则短评与一段昆山腔历史
可能与限度——文学批评的理论化与史学化
可能与限度
文学批评的三个土壤与评论化发展趋势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建构:在不断重返历史“现场”与当下情境之间
“文学批评的理论化与历史化”笔谈
人性的“地狱”——《鱿鱼游戏》中的恶托邦叙事
生存游戏、社会寓言与文学之心
游戏与现实中的生存之苦和人性本能
人性的“地狱”
《鱿鱼游戏》研究
用电影构筑美丽乡愁——著名电影编剧王一民访谈
根植于中国乡土诗学的电影剧作家
用电影构筑美丽乡愁
从自由生长到流量时代:新世纪江西网络文学二十年
浅析红色经典小说的意义和局限
江西革命题材采茶戏的创新探索
《琵琶围》修辞探究
植物诗风——王玉芬诗歌读后感
王玉芬的诗
?植物诗风
伊迪丝·华顿:从《欢乐之家》到《纯真年代》
阅读塞巴尔德:眩晕的种子
萨瓦托:现实和虚构里的双重盲人
“我心目中的诺奖级作家”阅读札记
雕塑的路径——夏学兵的 “写生”与“临摹”
雕塑的路径
谢寿康文艺活动、文学创作与翻译考
文学排行榜:“90后”作家的一种生存方式
来自虚拟的权威的挑战
文学创作人工智能化的前瞻性分析
机器写作、AI评选与批评家的使命
“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新变”笔谈
标准化劳动与标准化叙事
中文字幕组:被剥削的“赛博织女”们
时空分离时代的劳动书写
新劳动经验与文学叙事研究
在爱与“恨”中思考——论胡平的江西书写
在爱与“恨”中思考
为何对景德镇反复书写?
生态主义、根性写作与主题写作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的美学追求与反思
浅谈新时代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艺术创新
红色经典的精神资源
中国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的历史逻辑
五省区联手推动红色文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