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MBTI:新“德尔斐神谕”

时间:2023/11/9 作者: 创作评谭 热度: 12002
◎ 范思平

一、神谕的发布

古希腊人常在城市、乡村或生活的周边地区为某一神祇专门划分一个区域,名之“某某某的圣地”。一个圣地会包括广场、祭坛、神庙、宝库、纪念碑、剧场、体育场、廊厅等诸多建筑,是一个功能相当丰富的公共空间。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德尔斐人在帕尔纳索斯山下的普莱斯托河谷区域开始规划营造阿波罗圣地。圣地的中心是神庙,阿波罗圣地的中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波罗神庙。[1]

  埃斯库罗斯《报仇神》的第一幕就发生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前,女祭司从阿波罗庙内上场,说道:“关于预言术,诸神中我首先敬重/第一预言神盖娅;然后是忒弥斯,/按照传闻,她在母亲的神托所/占居第二席;按照女神的意愿,/非靠任何神强制,另一位提坦神/占据第三位,大地的女儿福贝;/女神把祭坛作为族礼赠给了/福波斯,由福贝而有这一别称/……/宙斯赋予他的心智预言技能,/使他在预言神中占据第四位,/他成了洛克西阿斯,父宙斯的预言神。”[2]在这段开场白中,女祭司将预言神的传承体系梳理了一遍,从大地之母盖娅,到忒弥斯,到福贝,最后到阿波罗(别名福波斯),事实上是为了确证阿波罗具备预见未来的真本事以及血统纯正的神圣地位。

  根据古希腊戏剧和历史资料来看,希腊人请示神谕的方式并不复杂,虽然请示一些事关城邦命运的大问题时,可能会举办隆重的祭祀仪式,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请示神谕都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有问题要咨询的人只要前往德尔斐(或者别的圣地),通过献祭或交纳一定费用,就可以获得神庙的准入资格,丰厚的献祭会获得祭司的一些优待和特权。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记载,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赠送给德尔斐人每人两斯塔特尔的黄金,此后“德尔斐人把请示神谕的优先权授予克洛伊索斯和吕底亚人,还豁免他们求神谕时所需的费用,在节日中给予他们最优等的席位”[3],就像我们今天的VIP贵宾。当时的希腊人向神咨询的问题五花八门,有问身世、婚姻、子嗣、事业、疾病、死亡的,但被历史文件记录下来的更多的还是有关城邦统治、战争、灾祸之类的政治大问题。

  许多古希腊戏剧简直就像阿波罗神庙投资的宣传广告。其中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以悬疑、惊悚最为有名,毁灭俄狄浦斯(奥狄浦斯王)一生的预言正是来自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正是阿波罗告诉俄狄浦斯“命中注定要玷污母亲的婚床,/会生出一些叫人看了恶心的孩子,/还要成为杀害生身父亲的凶手”[4]。阿波罗的预言因为种种阴差阳错应验了,俄狄浦斯在一次意外中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并成为父亲所在国的国王,娶了自己的母亲。而这些阴差阳错更加证明了阿波罗神谕令人毛骨悚然的准确与必然,也使神谕充满了不可违抗的恐怖色彩。

  希罗多德的《历史》中遍布去德尔斐请示神谕的情节。希罗多德记载,克洛伊索斯对波斯宣战之前,派人前往德尔斐请示神谕,神谕说:“如果克洛伊索斯进攻波斯人,他就可以摧毁一个大帝国。”[5]克洛伊索斯听了大喜过望,兴致勃勃地去攻打波斯,结果一败涂地,祭司解释说预言中那个“被摧毁的大帝国”指的是他自己的帝国[6]。克洛伊索斯又问自己的王国是否可以长久地维持下去,神谕说:“等到一匹骡子变成了米底国王的时候,/你这两脚瘦弱的吕底亚人就要沿着多石的赫尔姆斯河逃跑了。”[7]克洛伊索斯很高兴,一头骡子怎么可能成为国王呢?——结果后来祭司又解释“骡子”指的就是打败他的居鲁士大帝,而之所以把居鲁士叫作“骡子”,是因为居鲁士的父母属于不同的种族,父亲是波斯人,母亲是米底人,就和骡子是马和驴的混种一样。[8]克洛伊索斯的王国倾覆了,原因是他误解了阿波罗的神意。

  但是作为21世纪的现代读者,当我们跳出希罗多德的叙述圈套,用一颗清醒的头脑去重新审视这个片段。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这三次请示中,神谕的答复明显都是在哄大金主克洛伊索斯开心,当克洛伊索斯失败,神谕的解释都是一些非常可笑、幼稚的狡辩。只不过那个时候,克洛伊索斯已经穷途末路,想要责怪,他的责怪对于如日中天的阿波罗神庙也没有任何攻击力了。我们可以把神谕看作当时宗教统治的一种需要,希罗多德的叙述则是负责将神谕奉上神坛的“骗术”之一,他通过无数有关神谕应验的小故事,神化神谕的真实可靠,将神谕包装成一种自然法则,引诱更多人对神谕心悦诚服。

二、MBTI测试

2022年,善于探索的中国人又找到一种“求神问佛”的新方式。打开浏览器,进入一个地址为“16personalities.com”的网站,会看到页面中央写着一句话:“终于被理解的感觉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只需10分钟,你就可以极度准确地了解你自己以及你行事方式背后的原因。”[9]这很难不让人想到阿波罗神庙的门扉上那句亘古流传的金句:“认识你自己。”引导词的后面是“参加测试”的按钮,点击按钮,也就进入了“神殿”。测试的题干是六十个有关日常生活习惯的陈述句,“你发现在向别人做自我介绍时有困难”,“你的房间是否很杂乱”……答题者需依据自身情况,对每句话的认可程度进行选择,从“同意”到“不同意”一共有七个选项。做完六十道题大约需要十分钟,再稍等几秒钟的信息处理时间,“数据祭司”就会给出四个扑朔迷离的英文字母——这就是炙手可热的MBTI。

  20世纪上半叶,一对美国母女布里格斯和迈尔斯创建了一个人格评估模型,全称“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简称“MBTI”。在这个模型中,人格被简化为四个字母。一个人如果更喜欢与他人互动则为外倾型人格(Extrovert),第一个字母就是“E”;如果更喜欢独处则为内倾型人格(Introvert),第一个字母就是“I”。如果下判断时更依赖于现实和经验,则为感觉型人格(Sensing),第二个字母就是“S”;如果更依赖于概念和理论则为直觉型人格(Intuition),第二个字母就是“N”。如果做决定时更重视逻辑和公正则为思维型人格(Thinking),第三个字母就是“T”;如果更重视情绪和感受则为情感型人格(Feeling),第三个字母就是“F”。如果做事更有计划、按部就班则为判断型人格(Judgment),第四个字母就是“J”;如果更灵活、想一出是一出则为知觉型人格(Perceiving),第四个字母就是“P”。四个字母彼此独立,由此形成十六种不同的组合(INTJ、INTP、INFJ、INFP、ISFJ、ISFP、ISTJ、ISTP、ENTP、ENTJ、ENFP、ENFJ、ESFP、ESFJ、ESTP、ESTJ),也就是MBTI为人类划分出的十六种人格。

  正如德尔斐的女祭司在神庙门口宣扬着阿波罗的神圣系谱,MBTI也标榜自己是站在“荣格八维”的肩膀上。所谓“荣格八维”来自荣格的心理学专著《心理类型学》。在爬梳了人类思想史中对个性类型作出的种种区分后,荣格指出人类心理有两种最基本的态度,即内倾(i)与外倾(e)。这是荣格最核心的观点。在此基础之上,荣格继续指出心理的四项基本功能: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四项功能都有内倾、外倾两种倾向,这就组成了“荣格八维”:内倾思维(Ti),外倾思维(Te),内倾情感(Fi),外倾情感(Fe)内倾感觉(Si),外倾感觉(Se),内倾直觉(Ni),外倾直觉(Te)。[10]

  如果有耐心将MBTI与荣格八维的模型作一番比较,就会发现两者除了共享了一些大写字母之外,理论逻辑是天差地别的。在荣格八维的模型中,“思维”“情感”“感觉”“直觉”是并列并存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四项基本心理功能。所以在描述任何一个人的时候,这四项功能,也就是T、F、S、N四个字母都会出现。但在MBTI模型中,“思维”和“情感”是一对“有你没我”的两极选择,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是思维型人格又是情感型人格,也就是人格字母中不可能同时出现T和F。在荣格八维的模型中,“思维”“情感”“感觉”“直觉”是基本维度。但在MBTI模型中,“思维”“情感”降格成了基本维度之下的两种倾向,对荣格八维其实进行了颠覆式的改写。但我并不意图对两个模型的优劣进行评判,我只是想对MBTI所谓的学术源流这一“事实”进行一个揭示,它看似具备学理承袭,但事实上是一个原创性和随意性都非常高的模型。

  在阿波罗神庙,女祭司“是在疯狂或意识不清的状态下发布神谕的,她被从地面裂缝中升起来的气体所迷惑,她所说出的话语毫无逻辑”,女祭司的答复“必须通过祭司的整理,这些令人难以理解的神谕才得以被保存下来”[11]。同样,在MBTI的世界里,获得一串神秘符号也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进入MBTI的话语圈,还需要阅读海量的“性格报告”。这些连篇累牍的“性格报告”不仅由测试平台给出,还会有民间野生的MBTI诠释学大师废寝忘食地撰写与补充,其内容远远超出了四个维度的范畴,广阔得漫无边际、前言不搭后语。在同一篇性格报告中,ENTP型人格既被描述为“不会过度表达爱,他们会觉得这很肤浅”,又被描述为“他们会用赞美、支持的话和异想天开的魅力来赞美他们(伴侣)”[12]。诚如“如果克洛伊索斯进攻波斯人,他就可以摧毁一个大帝国”中不知究竟说的是哪个“大帝国”的陷阱,MBTI的性格报告亦充满了这类狡猾的后路。

三、从命运神话到人格神话

20世纪50年代,罗兰·巴特写作《神话》一书,批评大众文化中充斥了大量似是而非的“冒牌事实”,他名之为“神话”。“神话是一种传播的体系,它是一种讯息……它是一种意指作用的方式、一种形式。”[13]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玫瑰花被认为是激情的象征,但事实上,玫瑰花只是一种蔷薇科蔷薇属的植物,与激情无关。玫瑰花与激情的关系是在历史中被不断强加建构出来的,通过爱情故事、玫瑰花图案、情人节的营销等等,久而久之,玫瑰花就被“激情化”了。神谕与命运,MBTI与人格,道理亦是如此。神谕只是一些招摇撞骗的鬼话,MBTI只是一些刻板印象的集锦,与命运、人格毫无关系。它们看似一本正经的形式,无论是祭司如痴如狂地表演阿波罗附体,还是MBTI设计如产品细则一般的测试题,都只是一些故作姿态的小花招。岁月流转,“神话”的构造方式并没有多少翻新,依然是那些有关灵验的小故事。想要把一个观念植入到人的头脑里,需要四面八方的重复:“它是实质的,营养充足的、时髦光鲜的、宽阔的、絮聒的、无止境地自我发明的。它掌握一切事物,法律、道德、美学、外交、家用设备、文学、娱乐的所有层面。”[14]就像象征激情的还可以是海浪、血液、旗帜;象征命运的还有梦境、星象、面相、掌纹、扑克牌、生辰八字,只要洗脑的力度足够充分,一只乌龟背壳上的裂纹也可以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迷思几乎不值一提。

  尚有讨论余地的或许是大众文化从“神谕”到“MBTI”,也就是从“命运”到“人格”的转向问题。这个转型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已经初露端倪,人们不再把决定人生走向的焦点注目于早已写就的命运,而是开始探索人的性格对人究竟有多大影响。《哈姆雷特》的成功也证明了性格悲剧确实可以达到与命运悲剧同样摄人心魄的力量。但是现有的时间还不足以使人们的观念发生彻底的转变。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是决定性格的又是什么呢?血型——A型血的人保守沉稳,B型血的人积极灵敏,O型血的人胆大好胜。星座——处女座是完美主义者,金牛座贪财,天蝎座心机深,双鱼座爱哭,水瓶座爱自由。可以看到,“血型性格论”和“星座性格论”依然是一种改良版的“命运说”,它们依据的还是与生俱来且不会发生变化的信息(血型和出生时间)。对于结果,个人是没有参与亦不可改变的。这之中被突出与强调的依然是命运的强大与个人的渺小。

  在这一点上,MBTI与其说是“科学主义”不如说是“个人主义”的胜利,它对个人的内省和观察给予了最大程度的重视,相信个人有判断、发现真相的能力,结果不再是被上苍指派的,而是由个人理性、自由地选择出来的。习焉不察的生活习惯原来潜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寓意,个人心理的细节在问卷中那一个个细如发丝的问题中被照亮了,个人的存在感与独一无二性在有关“同意”还是“不同意”的七个选项里被深深抚慰了。

  但我又要说它是一种虚伪的个人主义。无论它被包装得多么科学,它依然与“命运神话”共同站立在“本质论”的基础上,也就是相信这世界一定存在事实的真相。这真相是不显露的,是需要被发掘、被窥测、被提示的。人们终其一生千方百计地就是要发现那个真相,无论是自己的命运,还是自己的性格,一定有一个完美的答案等在那里。所有命理术与性格测试都是为了回应这种文化心理而衍生出来的一门门生意。而命运或性格或许就是一堆杂乱无章、随机生成、无法组织的材料,它由人类行为的每个细小的、矛盾的决定构成,没有什么“真相”。

  注释:

  [1]参见王瑞珠:《世界建筑史 古希腊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267—278页。

  [2][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等:《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第1卷,张竹明、王焕生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第451页。

  [3][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徐松岩译注,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第19页(I.54)。

  [4][古希腊]索福克勒斯:《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 第2卷,张竹明、王焕生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第59页。

  [5][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徐松岩译注,第19页(I.53)。

  [6][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徐松岩译注,第36页(I.91)。

  [7][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徐松岩译注,第19页(I.55)。

  [8][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徐松岩译注,第36页(I.91)。

  [9]原 文:“It’s so incredible to finally be understood.Only 10 minutes to get a ‘freakishly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who you are and why you do things the way you do.”

  [10]参见荣格:《心理类型学》,吴康、丁传林、赵善华译,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11]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南开大学博士论文,第35页。

  [12]《辩论家(ENTP)爱情观:最佳恋爱匹配、最差匹配、恋爱雷区》,微信公众号“MBTI星球”。

  [13][法]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许蔷蔷、许绮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67页。

  [14][法]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许蔷蔷、许绮玲译,第209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