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说
主页
诗词歌赋
海天散文
文学小说
情感家园
校园文学
杂文评论
心灵鸡汤
百味人生
文学交流
涉世宝典
节日征文
网络文摘
文化娱乐
个人文集
心情日记
男生频道
女生频道
期刊杂志
最近更新
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全部期数
(共0章)
作品分类:期刊杂志/文学小说/文艺理论研究
创建时间:2023/10/19 14:09:50
更新时间:2023/10/19 14:09:50
作品简介:
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全部期数:《文艺理论研究》本刊为全国从事文艺理论教学、研究、评论和编辑出版的同志提供学术园地。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6期、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5期、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4期、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3期、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2期、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1期。
章节标题
倒序
《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第1—6期(第40卷:总第228—233期)总目录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九届青年论坛”学术研讨会综述
论让吕克·南希对崇高概念的重释
羞耻、酷儿理论与情感转向: 以美国学界为中心的考察
后人类话语反思——以齐泽克为中心
晚清变局中的“类桃源”现象及其诗歌书写
论文书牍与明代文学论争的“境内”驱动
宋元明时期的《长江万里图》: 历史、地域与文化共同体
论晚明小说戏曲中的“写真图”
指示性重临: 从影像的“曾在”到数字的“此在”
转换生成: 文学言说的动力机制——“耶鲁学派”语言诗学管窥之二①
经典文学批评: 生产性文学批评的雏形
重释“散心”美学——从本雅明到克拉里
“纯语言”在说什么?——以本雅明1916年语言学笔记与波德莱尔译序为主的讨论
经验在信息时代的贫乏及其出路——以本雅明思想为线索的一个考察
“A Close Affinity with the Concept of the Dao”: Toward Walter Benjamin’s Idea of Revolution
入深·务实·求新: 上海古典戏曲研究七十年
反思与开拓: 上海词学研究70年述评
生生之道、“第三性”与再造“文学乡土”的方法——以阎连科《她们》为中心
德性融汇文学 垂范践行致远——钱谷融先生的审美人格发微
《悲剧心理学》的成就与启示
当代文论变革发展的演进逻辑及其理论反思
作为艺术史核心概念的“风格”的概念史——艺术史知识建构的方法论探索
开端、阐发与对位——论萨义德音乐批评的意图与方法
李白《拟古十二首》及其意象构建
重构的图景: 论“放翁体”的形成与流变
从功能到语义——画框的历史与理论
论女性自画像中的性别再现视角与伦理矛盾
Cultural Studies Revisited and Renewed: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John Storey①
章太炎的文学语言观与钱玄同的“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小说的“中国性”管窥: 以汪曾祺为例试驳“葛浩文之问”
“人道主义与文学”再反思
论非虚构写作的反自律性及其局限
论魏禧“真气”说的理论内涵及其文论意义
高启诗学理论发覆
关汉卿杂剧结构艺术论
创新与发展: 新时代中国文论的创新发展方式与路径选择——2019年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虚拟艺术体验中的身体及其理论问题——基于VR电影身体实践的考察
《国故论衡》中卷文学七篇“以文字为准”辨
直面无意识——荣格《红书》读解
理论与死亡
学以成人: 徐中玉大学语文教育思想摭谈
文论当随时代——论徐中玉先生的文艺观
论徐中玉对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的贡献
从创作到制作: 网络新媒体视域下文学生产方式转型
略论当代“大众”话语的生成机制
文学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基于当代西方文论中“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讨论
数字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从艺术批判到数据生产中的“参与”
艺术与科技的变奏: 从机器美学到生物艺术
后人类主义、主体性重构与技术政治——人与技术关系的再叙事
荷尔德林的“旭培里昂”: 超逸的爱若斯——论诗人何以作为神圣的中保
过渡与协调: 十八世纪英国小说中的不可靠叙述
诺贝尔文学奖与制造世界文学
窥视与劝诫: 笛福的文学生产实践
个性禀赋与学问世运: 王闿运诗学复古现象新论
由景入情: 论士人游历对晚明戏曲的影响
明代文章“复古”的政治诉求及其路径选择
论宋代以唐人小说入词
长撷腰、长解镫: 初唐节奏论与五言诗流变
明清史传入集的文章学考察
论审美体验的非时间性——以米歇尔·亨利对时间性概念的批判为线索
论中古英语谣曲与“中世纪式”传统英国民谣
时空、意义与叙述——罗伯-格里耶“游戏”观念的文学阐释
从文本到世界: 一种方法论的探索——贝尔唐·韦斯特法尔《地理批评: 真实、虚构、空间》评介
颂神背后的渎神: 奥维德流放诗歌中的皇族形象
Art Making as Analysis: Thought-Images and Image-Thinking
“新中国文艺理论七十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现象学文论与美学分会成立大会”会议综述
阿多诺的自然美探论——自然美的不确定性、谜语性及其神学指向
“距离”与艺术实践: 阿尔都塞文艺批评中“群众”概念的展开
灵晕消逝与辩证意象的生成——以本雅明“技术”观念为核心的讨论
From Hades to Heimat: Quo usque tandem? The Travels and Travails of Critical Theory①
阿尔贝蒂画论中的“istoria”——“拟形态”方法在考察文艺复兴美学概念中的运用
“现场性”与“媒介化”: 媒介时代的剧场
T.J.克拉克的现代主义艺术理论
后现代或现在: 作为终末的时间
“地方”终结了吗: 空间理论的辩证思考
“抹除”与“粉饰”——环境话语的两大非生态修辞功能批评分析
《金瓶梅》对《西厢记》的“戏仿”
《金瓶梅》时空叙事的创新及其小说史意义
论明代通俗小说的政治书写——以重大历史事件题材小说为例
诗学论著在明代的形成与发展
论六朝文论中的“文匠”说
牛运震史体建构的理想品格与价值
《荀子·成相》篇名新探
儒学·古文·时务——日本汉学视阈中的中国古文史
报告文学,作为叙事性非虚构写作方式
现代佛教文学批评视域中的苏曼殊
政治复调与民间狂欢: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农民文学理论的历史症候
中国创造性文化的特性及其存在形态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空能指”的政治之维: 从列维-斯特劳斯到齐泽克
作为元叙事的神话
“词的美学尊严”: 阿多诺早期语言论纲中的审美主义
卡农模式: 论口头叙事的重复结构
当代西方叙事理论中的“世界”隐喻研究
面向未来的事件——当代思想家视野下的事件哲学转向
论新时期鲁迅研究从“思想”向“精神”的转变——以王富仁的《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为中心
《故事新编》的“非小说性”——论文学游戏之于鲁迅历史书写的文体效应
形式的政治: 自由诗创格与无政府主义的渊源
经典的游戏性接受: 以宋人对杜甫诗歌的戏仿为中心
阴阳交感: 欧阳修的音乐思想与诗学
论五言诗古律相参现象所见孟浩然的诗体观念
“以意逆志”辩证
雅正与自然——中国传统琴乐思想的审美维度
前卫艺术介入社会的形式、路径及其限度
迈向“行吟诗”——评萨拉扎克的现当代戏剧诗学
中国绘画的跨文化观看——以弗朗索瓦·朱利安的中国画论研究为个案
经济—文学批评理论视域下莎士比亚戏剧的阐释研究
Understanding as Obstacle: Exercise as a Perspective for Intercultural Research
护生即护心,常怀悲悯情——《护生画集》的“生生美学”解读
身体伦理学还是身体美学?——对伊格尔顿近期身体观的细节考察
身体美学与身心一元论的证成——基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解答
“纯乐”“绝美”与“真我”: 论“审美”的形而上维度
类型的三张面孔: 西方电影类型理论研究路径探幽
《云》的神话叙事及其悲剧性
叙述可靠性与文学真实性
Culture Industry and Mass Deception: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Contemporary Concerns about Soft Power in China①
不可还原的艺术——艺术社会学家的艺术特殊论
第二自然与现代艺术——《小说理论》中的第二自然概念与“艺术终结论”
“对着讲”和“接着讲”: 《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和《悲剧的诞生》关联论
图像中的表象与思想——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
米勒的播种——1920年代新文学演进中的形式与主体问题
注目于“名”: “名物学”的另一条路
“美术革命”的现代性及其困境
庞德的诗歌翻译及其文体创新
“五四”与传统: 激烈反叛背后的承担
论钱锺书的旧体诗创作及相关理论——以《槐聚诗存》《谈艺录》为主要考察对象
姚燮的诗学渊源与浙东“四明诗派”之建构
选例与情面:“时贤选本”的构造困境——以《虞初新志》为中心
从《夷坚志》自序系列看志怪小说家洪迈的生命体验
《后汉书》文章著录方式与东汉别集编纂理念
论意象创构中的象外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