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说
主页
诗词歌赋
海天散文
文学小说
情感家园
校园文学
杂文评论
心灵鸡汤
百味人生
文学交流
涉世宝典
节日征文
网络文摘
文化娱乐
个人文集
心情日记
男生频道
女生频道
期刊杂志
最近更新
扬子江诗刊2021年全部期数
(共0章)
作品分类:期刊杂志/文学小说/扬子江诗刊
创建时间:2023/10/15 15:07:38
更新时间:2023/10/15 15:07:38
作品简介:
扬子江诗刊2021年全部期数:《扬子江诗刊》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现代诗刊。这里,我们漫步“诗的长廊”,徜徉于“扬子江诗潮”,阅览“当代外国诗歌”,欣赏“百家荟萃”。本刊如扬子江潮,滚滚波涛流过新诗的乐园,汇聚到艺术的天堂!扬子江诗刊2021年6期、扬子江诗刊2021年5期、扬子江诗刊2021年4期、扬子江诗刊2021年3期、扬子江诗刊2021年2期、扬子江诗刊2021年1期。
章节标题
倒序
夜登狮子山(组诗)
桃花(组诗)
山前路(组诗)
陈先发论
孤独者
《顶点》
江水(外一首)
星期三
深冬
兰花草(外二首)
鸟鸣如春草般不息(外一首)
夫子庙观(外一首)
木瓜(外一首)
竹柏树(外一首)
途
绝句(外一首)
捎话(外二首)
登高
苍凉的土地(外一首)
我的忘性越来越大
雷阵雨
老戏迷(外一首)
献祭
月夜(外二首)
清晨的河岸(外一首)
色差(外一首)
与你对坐(外一首)
脚印
高手
立春(外二首)
光阴书 (外二首)
七星湖的天鹅 (外一首)
明月课
试剑石①谱
杜甫在江南 (节选)
一只野猫 (外二首)
一只鹰(组诗)
风(组诗)
母亲(组诗)
昆虫记(组诗)
流星(组诗)
南方的好天气已经来临(组诗)
点心(组诗)
大地的孩子(组诗)
水晶球(组诗)
坚硬之城
地铁上(组诗)
在一切日子里漫行(组诗)
往昔与回忆(组诗)
短歌行(组诗)
画像(组诗)
云端(组诗)
眼里藏着大海(组诗)
“收复汉语的伟大权柄,那阴凉的拱门”①——茱萸访谈录
旧体新韵
艺事
[罗马尼亚]马鲁斯·克拉鲁诗选
[英] 约翰·克莱尔诗选
行走的光阴(组章)
日常及其他(组章)
落日,以及岸(组章)
无声的八音盒在夏夜里转动(节选)
永恒的一天之内(组章)
椰子的哲学(节选)
钟声与琴弦(组章)
锤子之歌(组诗)
我,来过(组诗)
迷路(组诗)
十三次凝眉①——读周昉《挥扇仕女图》
入图(组诗)
沿岗行(组诗)
热爱者心疼(组诗)
女画家肖像(组诗)
偶然性(组诗)
为词语辩护(组诗)
诗神(组诗)
应和
《为了和平》
十字铺(外一首)
戏仿
一块沉船甲板上的故事
静静的落日
母亲的悲伤(外一首)
小乌鸦(外一首)
棋盘之外的棋子
芦苇(外二首)
夏夜晚风(外二首)
阳光及其他(外二首)
雨后(外一首)
立夏之后,阳光又甜又香
在外(外二首)
五楼上空的一滴水
银饰
冬的迷思
铜镜(外一首)
回家(外一首)
与儿书(外一首)
母亲己年迈(外一首)
晨读
雾来了(外一首)
帐篷(外一首)
雨中游鼋头渚(外一首)
第一次抚摸父亲的脸
落日下(外二首)
沿河而行(外一首)
天黑前
金鱼(外一首)
雪,白色的火 (外一首)
远望秦直道 (外一首)
安静地 (外一首)
登仙人顶 (外一首)
蓝铃花 (外二首)
俄罗斯姑娘
天蓝色的拥抱——浅评安谅近年的诗歌写作
回望(组诗)
古镇(组诗)
写给我的孩子(组诗)
栖息(组诗)
苏醒(组诗)
西岭笔录(组诗)
风吹过人世(组诗)
标本(组诗)
打给母亲的电话(组诗)
笑佛(外一首)
向大地致敬(组诗)
勾兑唐诗(组诗)
爱情之外(组诗)
语言,或风景的边界(组诗)
南瓜们(组诗)
雪后(组诗)
旧体新韵
艺事
[哥伦比亚]塔露拉·弗洛莱丝诗选
[美]简·瓦伦汀诗选
黄昏(组诗)
生命何其轻盈(组诗)
一次散步(组诗)
世界的,直观的(组诗)
论李少君诗歌对自然的再发现
南柯手记
一只蚂蚁(组诗)
成子湖写意(组诗)
黄河边的孔雀(组诗)
一团篝火(组诗)
象形及其他(组诗)
雨水收集者(组诗)
在南湾(组诗)
转引(组诗)
吉象北行(组诗)
山国与珠贝之心——叶丽隽诗歌谈片
惊鹭记(组诗)
白鸟
照壁墙(外二首)
木牛
打水漂
燕子寻家
在拉脊山口
白发感悟
一捆捆竹子漂往梅菉(外一首)
冬至
秋分(外二首)
隐居者
滨江路(外一首)
防护林
晚安
两小时三十三分
含苞
速写:建筑工人(外一首)
铁匠铺(外一首)
发现
压岁钱
东河
纯白才有更多色彩(外二首)
春风
走得不远(外一首)
与荷花对坐(外二首)
山中
登南岳致李白(外一首)
暮晚(外一首)
晒太阳(外一首)
夜间飞行(外一首)
桃花又红了(外二首)
山中怀古(外二首)
在海边(外二首)
老酒与茴香豆 (外二首)
优雅地路过某一个下午(组诗)
晚安书(组诗)
向阳而生(组诗)
美好的事物(组诗)
茅坪(组诗)
以竹子为背景(组诗)
镜像(组诗)
霅溪辞(组诗)
寻找一只白色的乌鸦(组诗)
低语(组诗)
重走三角桥(组诗)
你是否见过马六甲的月亮(组诗)
幽梦影(组诗)
夜读(组诗)
水杉面孔(组诗)
谢炯的“混血写作”
关于《裂开的星球》等诗译后记
用诗歌打开希望之门——评吉狄马加长诗《裂开的星球》
辛丑端午有记
卜算子·腊梅
词曲四题
诗三首
诗二首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夜游濠河
诗词三首
词四题
诗四首
咏枫三首
金陵四题
“停月轩”词六首
艺事
[英]卡萝尔·安·达菲诗选
[俄]阿尔谢尼·塔尔科夫斯基诗选
梦的火光(组章)
与祖父祖母书(组章)
影子(节选)
寻物记(组章)
期(组诗)
十五岁(外一首)
故乡诗笺(组诗)
童年经验(组诗)
放生仪式(组诗)
静虚(组诗)
自己的赝品(组诗)
长江九歌
密林之花(组诗)
秋风(组诗)
食梦记(组诗)
朴素(组诗)
词语的冒险与超现实之美
松针上行走的人(组诗)
义勇千秋
雨花台的雕像(外一首)
中国逐梦
时代的重音,就像一面湖水露出新荷
中国红
灯与旗
红土地之歌
从这里启航
六州歌头 · 百年求索
百年抒情(节选)
共产党颂——为我党百年华诞而作
花
今天,我坐在高铁上写诗
除草人(外一首)
扬州城外的月光(外一首)
小村烟雨风
制药厂的温柔
山中有你的爸爸(外二首)
命中礼物(外二首)
无题
青衣·茶
秋天的田野(外一首)
和解(外二首)
我愿他仍是一个蓬头的稚子
瑜伽(外一首)
菜畦(外一首)
翻阅(外二首)
细十番
桃树
达斡尔·特日格①(外一首)
角狮河(外一首)
流入土地的汗水(外一首)
给跳跳(二首)
春天近了(外二首)
青涩(组诗)
清晨六点(组诗)
刹那之间(组诗)
魔力童年(组诗)
吴市街(组诗)
夏天(组诗)
与苏子书(节选)
夜色下的里下河(外二首)
同胞(组诗)
林中雨滴(组诗)
蝴蝶扣(组诗)
艾斯力金草原的清晨(组诗)
若羌城东的胡杨(组诗)
牛背上的星光(组诗)
祭屈原:一条江与一个诗人(节选)
春分(组诗)
躲猫猫(组诗)
灰驴(组诗)
从“林中空地”到“自留地”,从“信匣”到“敬箱”——讨论萧开愚修订的几首诗
刘欣儒诗词选
朱夏楠的诗
潘静如诗歌一束
曾倩靓诗词选
早川太基诗词选
张子璇诗钞
十六少词选
艺事
[危地马拉]乌贝托·阿卡巴尔诗选
[法]热拉尔·马瑟诗选
黑白交缠的精神情境——王学芯近作印象
一瞥之间(组诗)
赵钱孙先生(组诗)
茶山记(组诗)
记忆(组诗)
槐花香(组诗)
镇居者说(组诗)
西出阳关(组诗)
波光粼粼处(组诗)
分行的散文(节选)
为自由狂野者而书(组诗)
既定的打破与原初的回归——论布兰臣诗歌的书写策略
一株丝棉木的传说(组诗)
主体、自然与情感的“点到为止”——韩东诗歌创作中的“融入”与“逃离”
江居及其他(组诗)
旧体新韵
我凝视无声的湖面……
诗萃
诸山夜鸣,隐隐如雷——关于黄孝阳诗歌的对话
的卢(组诗)
第二届长三角新青年诗会小辑
永在的静默与忧伤:读杜涯诗集《落日与朝霞》
分界线(组章)
锹响的都是春天(组章)
阅读法则(组章)
执门人(组章)
体含故乡的人(组章)
无声的对话(组章)
艺事
今夜我把自己告诉你(组诗)
将要旅行(组诗)
清溪(组诗)
白鹿回雪山
抒情的现代性及其变奏
最后的高音——读吉狄马加长诗《迟到的挽歌》
临风(组诗)
时间片段(节选)
重写木荷(组诗)
林中记(组诗)
田上(组诗)
金莲(组诗)
晚餐过后(组诗)
光阴帖(组诗)
如果我们回家的路要走上很久 (组诗)
望江水(组诗)
碎瓷:细小的光芒(组诗)
某个瞬间(组诗)
新旧之家(组诗)
生活不是诗或蓝色的李子(组诗)
变形记(组诗)
蒲公英:致传播学(组诗)
凝视就是不断地重复——读泉子的诗札记
鸿沟(组诗)
半屏山大桥(组诗)
群山无名(组诗)
宿主(组诗)
玉树短句(组诗)
瓷砖(组诗)
繁硕(组诗)
田野(组诗)
符号学(组诗)
回乡偶书(组诗)
南方的兰(组诗)
候鸟(组诗)
行者(组诗)
童年礼物(组诗)
岩羊(组诗)
信鸽(组诗)
咏叹调(组诗)
橘子气味(组诗)
乡愁(组诗)
亚洲虎(组诗)
中年生活(组诗)
石榴(组诗)
翻译的发现——一位美国诗人关于白居易的书写及其翻译
以自然为家园:爱与创伤的融合——论毕肖普诗歌中的自然想象
立足与展望
虞山姿势论——兼谈张维近作
静如永世(组诗)
诗词四首
词四题
诗四首
杂咏一束
绝句一束
朱隐山诗词抄
艺事
落地窗前(组诗)
锄月(组诗)
乔木(组诗)
雪的证词(组诗)
在云端与大地之间:新媒体时代的诗歌生态
传统的投影及其当代化
从内部生成视角看诗的“现代性”
[爱尔兰]艾利安·尼·朱利安奈诗选
生日即景(组诗)
悖论(组诗)
人间诗稿(组诗)
三江源(组诗)
房间(组诗)
异乡人(组诗)
夜谈(组诗)
睡莲(组诗)
江湖谣(组诗)
对社会与人的追问——读育邦诗集《伐桐》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读育邦诗集《伐桐》
见证(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