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论世 · 列表页

讽刺幽默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资源中心

凭栏论世

  • “朝三暮四”是在讽刺猴子吗——庄子的“彼此是非”论新解(三)
    05-26

    前面所引论者评论这段话说,庄子认为“事物本身并无所谓是非、彼此”,“客观事物是不分彼此,本质上是同一的”,我认为这不是对庄子的准确理解。请注意庄子的连续两个发问:“实际上,果真有‘彼、此’这两种不同的…

  • “彼此是非”论的文字辨证——庄子的“彼此是非”论新解(二)
    05-26

    由于庄子此段话在文字辨正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在理解上很有难度,拟在逐字逐句考辨的基础上,形成对此段文字的准确认识。起首是:“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我们首先试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译这句话:“事物没有不是另一…

  • “彼此是非”不是在认识论意义上说的——庄子的“彼此是非”论新解(一)
    05-26

    《庄子·齐物论》中有“彼此是非”一节:“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

  • 庄子的理想是“原始社会”吗——庄子的治国之道(四)
    05-24

    庄子对于他所理想的社会多有描绘。“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

  • 老、庄治国之道比较——庄子的治国之道(三)
    05-24

    君无为而臣有为的思想,是儒家的甚至法家的南面术,与庄子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有论者虽然也看到这一思想与《庄子》其它篇目的看法不一致,却解释为“庄子数十年的学术思想变迁”所至,“认定《庄子》的内圣外王之说…

  • 庄子的思想是“无为不治”——庄子的治国之道(二)
    05-24

    《庄子·应帝王》篇集中阐述了庄子无为不治的思想。他说:“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

  • “上无为而下有为”不是庄子的思想——庄子的治国之道(一)
    05-24

    关于无为和有为,《庄子·在宥》中有一段话:“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在《庄子·天道》中也有一…

  • 庄子自相矛盾之处——庄子的为人处世之道(四)
    05-24

    支离疏的支离其形的模样,我们都领教过了,庄子说,此“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支离其德”是什么意思?就是在德行上、精神上也把自己给弄残废了。具体来说,就是人云亦云,唯唯诺诺,不让人…

  • 拿出毛主席《五.二零声明》的英雄气概,智慧和胆略对付美帝主义!
    05-23

    拿出毛主席《五?二零声明》的英雄气概,智慧和胆略对付美帝主义!作者:刘耀杰面对美帝主义及其走狗,对我们发起的贸易战,对我们高科技企业的打压和封杀,军事上的围追堵截,我们重读伟大领袖毛主席对付美帝主义及…

  • 庄子反抗现实社会吗——庄子的为人处世之道(三)
    05-21

    既然世界上的一切在庄子看来都一样,他为什么还要提倡顺世,顺应社会的要求,混迹于社会,做一个与他人无异的人?有论者说,“庄子通过对‘心斋’、‘坐忘’、‘吾丧我’的描述,使我们清楚地看出了他的‘顺世’论实…

  • 庄子的出发点是保全生命吗——庄子的为人处世之道(二)
    05-21

    对于庄子处世的态度,论者通常的评价是消极的、出世的。有论者说:“庄子的社会思想是消极厌世的,主张无为而超脱。”(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上册,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p。103)也有论者认为这一看法…

  • “无用之用”有用吗——庄子的为人处世之道(一)
    05-21

    庄子为人处世的态度,似乎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一个是完全的出神状态或所谓“坐忘”,完全逍遥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面;一个是完全的溶入社会,完全顺应社会的要求。庄子多处描述了这种出神和逍遥状态:“乘天地之正…

  • 怎样理解老子的“争”与“不争”——老子的“道”(十)
    05-19

    有一种观点认为,老子讲的“不争”并不是字面上的与世无争。他是企图通过“不争”来取得比争更好的结果。“不争”是争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争”是为了从根本上争胜。老子认为“不争”是获胜的有效途径。他的“不争”…

  • “小国寡民”和天下统一并不矛盾——老子的“道”(九)
    05-19

    老子有一段“小国寡民”的描述:“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 圣人的“愚民”和“自愚”——老子的“道”(八)
    05-19

    圣人,或“古之善为道者”,在对待老百姓上面,是“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这是因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第65章)论者多认为这体现了老子反人民的立场。如有论者…

  • “无欲”主要是向统治者的要求——老子的“道”(七)
    05-19

    一方面是统治者过着奢侈的反自然的生活,另一方面,一般老百姓想要过那种“实其腹、强其骨”的生活而不可得。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情况?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

  • “无欲”不是反对人的任何欲望——老子的“道”(六)
    05-19

    老子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将无欲、不欲或寡欲作为治国的根本原则。他说:治国者的治国之道是“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老子·第37章》,以下只注章数)他还说,“令有所属:见素抱朴…

  • 华为:你是好样的,祖国人民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
    05-19

    华为:你是好样的,祖国人民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作者:刘耀杰今天传来华为面对美国的打压和封杀,绝地反击的消息,无不让国人欢兴鼓舞,感到由衷地骄傲和自豪!美国时间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命…

  • 怎样理解“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的“道”(五)
    05-16

    另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是“无为而无以为”与“无为而无不为”的区别。有论者提出,“道家‘无为’理论,其基点在于强调人不应当刻意追求,甚至连想都不要想,而应当让一切都随顺自然。这在老子早期的理论中称为‘无以为…

  • 怎样理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的“道”(四)
    05-16

    老子还有其它一些重要言论,虽然没有用“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这样的字眼,但其意思是一样的。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5章》,以下只注章数)刍狗,用草扎的狗…

  •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