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 · 列表页

睹物思人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文化苦旅 海天散文 资源中心

文化苦旅

  • 欧洲宗教文化
    08-04

    ——教堂里的文化宗教对于中国人来说太陌生了,新中国成立后似乎宗教就与中国人与世隔绝,加上“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后,宗教在中国人身边彻底地消失了,假如哪个时期谁在信仰宗教的话,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人,甚至…

  • 老台门
    08-01

    雨敲打着铝合金玻璃窗,天阴沉沉的。撑开雨伞迈出家门,踏着残缺的青石板,经过泥泞的道地,抬头便可望见老台门正门上“温厚和平”四个浑厚朴实的行楷大字。也许从“温厚和平”这四个字中可以看出当年台门创始人的为…

  • 坎坷
    07-31

    今日无事便想起了自已从小到大走过的风风雨雨是苍凉的,是悲哀的,是让人无耐的,同时也是坎坷的。据母亲讲,我是在所有亲友的反对下出生的。也许正是这样,注定了我这一生都要承受很多的痛苦吧!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所…

  • 我也说几句:“文学死了”
    07-26

    文学死了文字沦为图像工具行为诗坛暴力“梨花”大行其道产毒作家受控市场不说真话时代特征芙蓉姐姐更像作家——摘自《法制晚报》注:以下引用,均引自《法制晚报》叶匡政先生,因“文学死了”而一炮走红。这是文学的…

  • 风雨人生,岁月如歌
    07-25

    在我国书坛,从古至今,真草篆隶,名家辈出,专攻双钩的书家甚少。因出生于内黄县宋村乡安梧桐村而号称梧桐居士的安剑钧,却独辟蹊径,矢志于双钩书法。苦练40载,半百志不移,双钩字一枝独秀。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大…

  • 美丽的沉思(三)
    07-21

    欧洲博物馆巡礼世界有五大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不列颠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馆(冬宫)、中国的故宫博物院。其中前四个是世界公认的具有世界性文物收藏的博物馆…

  • 美丽的沉思(二)
    07-21

    “牛”与“熊”较量的城市—法兰克福去年中国股市是“牛市”,让中国人也开始关心和玩股票,早年有一部电影叫《股疯》,其实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能看懂的人以及有深切体会的人很少。然而事过境迁,现代的中国人对于股…

  • 玩笑一句十年梦
    07-19

    玩笑一句十年梦1972年的阳春三月,我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走上三尺讲台,成了村学校的民办教师,每月除挣30个劳动日外,还有6元补助费,在当时已经很知足了。后来在工作中,当我看到一块教书的公办教师每月除…

  • [荐] 散文情缘
    07-19

    与散文结缘,源于七十年代的执教生涯。现在,知天命之年的我已把读散文、写散文作为老有所乐的人生趣事,在媒体上发表散文近百篇,并成为安阳市散文学会理事。我曾吟诗自乐:“闲来无事书解闷,阅读散文寻开心。渴了…

  • [荐] 边塞情 关外雪
    07-10

    出大庆北行一百公里,从黑河南行五百公里,就是有着“鹤乡之城”的齐齐哈尔了。据史料记载,公元916年契丹建辽时,齐齐哈尔之地有济沁哨卡,“齐齐”是济沁的谐间,由济沁河而得名;“哈尔”是“哈日”,在古契丹…

  • 端午,一个民族的失落
    06-20

    端午节,斜风、密雨,不知是在为二千年前的屈原而落泪还是为二千年后的失落的文明而伤感。从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到隋唐时期的唐诗万首是中国文化的辉煌巅峰期。期间,有先秦两汉的诸子百家、孔孟立论,有三国两晋的…

  • 年轻的诗人
    06-19

    这是一些年轻的诗人,为了永远的年轻,他们很"及时"的死去。我说的几个诗人,有古代的,如:李贺、纳兰性德,有现当代的,如:徐志摩、顾城,还有海子。我难以写下我的感情,在这里所有的文字都说明不了我内心的复…

  • 居派传人张剑萍——我感受到的张剑萍先生
    06-18

    在中国画中,有几大流派,其中代表南国的领南画派是声名显赫的一族。其开山人物为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被称为“岭南三杰”。而他们的源脉,可追溯到清代末期的居廉、居巢两兄弟。两“居”在中国画上的特出贡献就…

  • [荐] 英国人·澳大利亚人·美国人
    06-18

    “机智、诙谐和幽默,不苟言笑和变化莫测是那么奇特地融合在班纳特身上,以致他的妻子跟他生活二十三年还不足以能摸透他的性格。”这是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细腻地描述了英国人的特征。这部小说由于结构严谨…

  • 小窥《曾国藩家书》
    05-30

    作为中学历史老师,近代史教得久了,对曾国藩的印象挺复杂。教材总喜欢是把他描述成维护封建统治的卫道士,同时还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很早我便为他私下鸣不平。曾国藩为了“自强”、“求富”,大胆学习西方先进…

  • [荐] 择别·礼让
    05-25

    这个世界,择别是最终的必然。而礼让却让人让历史都变得艰难,生命最终归宿的话题一次次探讨,但还一次次遥远。但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些东西值得我们深思而后行。择别和礼让的最终文明,让我们争取!--题记如果说蜡…

  • [荐] 口误
    05-25

    先说两则老师闹的笑话:一老师分兴趣小组,分好之后,老师宣布座次:“动物坐左边;昆虫坐中间;植物坐右边”。全班哄堂大笑。生物老师正兴致勃勃在台上描述非洲野猪的长相,偶尔眼光一扫台下,竟发现多数学生在打瞌…

  • 我的投稿经历
    05-17

    我不管它是好是坏,我一接触到这个能够让我说话的文学网站,我就想把我写出来的东西全部发出去,庆幸我从开始发稿起到现在暂时还没有一篇退回的。别人的建议未必就是好事。杀猪杀尾巴,一人一杀法。只要不是为投稿而…

  • [荐] 文学园地的三朵罂粟花——余华、王朔、韩寒之比较
    05-13

    文学的园地从来都是奇葩争放,异彩纷呈。历来,这个美丽的百花齐放,满院春色的田地,是不会欢迎有异类的诞生。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学也在90年代呈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变化,80年代中期,以余华为代表…

  • 安阳之旅随笔散记--后记
    05-03

    后记:再次回首这次安阳之旅,感觉还是没有把安阳看透、摸透、闻透,我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不过是冰山之一角而已,不过是嗅到了“肉鼎”外溢的一缕“热气”罢了。言毕,再此回味,又如品茗,口留余香!作为一个在濮阳…

  •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