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年华 · 列表页

睹物思人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文化苦旅 海天散文 资源中心

似水年华

  • [荐] 银杏与咖啡
    10-21

    道路,往往是文明孕育的温床和聚焦点;城里的道路往往是一座城演进的轨迹,闪烁着透人的历史之光。丹东市锦江山下的九纬路,是一条富有文化底蕴和诗意的大街。银杏在这条大街上生长了多少年,这条经历百年沧桑的大街…

  • [荐] 小人书的记忆
    10-03

    小人书的记忆1971年秋,我上小学一年级。教室是街道的一间民居,为日本鬼子侵华时留下的建筑,结实却并不宽大。班里有二十几名同学。老师是二十岁出头的小于老师,身材苗条,一脸稚气,梳着两条小辫子,喜欢挎一…

  • 小五的故事
    09-01

    小五的故事小五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幸福和痛苦并存的,幸福是因为与新中国同龄,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家庭和社会生活当然主要是幸福的,而痛苦完全是在社会生活中。为什么叫小五?因为他父亲哥三个,在叔伯兄弟…

  • 荷花泡子(回忆录)
    09-01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荷花泡子,让我至今难忘,然而,严格地讲,那并不是我真正的家乡,但我视她为家乡。我家是山东根,父辈闯关东到了东北,我是在鞍山市生的,那地方叫“新华楼”。关于“新华楼”,也似需简要交代一下…

  • [荐] 桃源轶事
    07-25

    桃源轶事(散文)桃源本是边城丹东市内的一条老街,靠近六道沟北边的山麓,原属于城乡结合部。那里曾多有桃树,每到桃花盛开时节,花红柳绿分外怡人;亦有河流由北向南穿越其间,淳朴而富有灵性。上世纪七十年代初,…

  • [荐] 三爷
    07-15

    1回老家时,我总会去探望三爷。三爷名叫郭克聪,和我爷爷是没出五服的堂兄弟。兄弟姐妹五人中,他排行老三,育有三男三女,子孙满堂。到了2020年,他年满九十岁,成了山村和本地家族中年纪最长者,且德高望重,…

  • [荐] 童年二三事
    07-14

    我的童年,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关于童年的记忆在逐渐的模糊,趁现在还有些许的残存,我努力回忆,把还算清晰的事件、人物、物件记录下来,以此缅怀从前的时光。一、遥远的水塔小时候,爷爷家顶楼…

  • [荐] 我那一亩二分地
    07-12

    我那一亩二分地上一年四季种植着四季粮食蔬菜。说是一亩二分地,可我也不知道是多少,都是开荒地,有的是在烂石堆里刨出来的,有的原来是一处荒坡,荒坡上长满了荒草藤蔓,有的是在一片芦苇塘边清除了好多的芦苇开出…

  • [荐] 童年时光
    07-01

    童年时光(一)无痛的苦难我出生在闽北高山区的一户贫寒农家,童年的苦难,如同打了麻醉,总是在无痛中度过。童年的理想,也像一朵飘泊不定的白云,在蓝天下风雨无阻地追逐悠然的梦。一出生,正赶上大饥荒,母亲断奶…

  • [荐] 小放牛
    06-07

    一“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小时候,我就是那个人。我家也包养了生产队里的一头耕牛。那时候,读书放牛,好像是农村孩子们的标配。在村小学校读书,放假或下午放学后,我就要去放牛;早晨也要放几个小时…

  • 动物园
    05-12

    动物园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把我的故乡称为动物园,一点儿也不过份,因为我们这里的野生动物的确是太多了。在我们村子的周围,在坡地上,在田野里,在河边,在树林中,在草地上,随时随地都可以遇到一些飞禽走兽。…

  • 花果山
    05-12

    花果山母亲常对我们说:“咱村这地方真好,上有山下有水,什么都不缺,柴不直不烧,果不白不吃,山里什么时候都有树果吃。”母亲所说的“山”,其实就是树林子。我们这里并没有高山峻岭,一出门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坡…

  • 季节湖
    05-12

    季节湖在地头村的南部,有一个淡水湖,这湖不大也不小,大概有两百亩左右,村里人叫“季节湖”。所谓“季节湖”,就是夏天和秋天,台风经常袭击海南岛,带来大量的雨水,山坡上的水都跑进湖里面去了,湖里涨满了水,…

  • 大古树
    05-12

    大古树地头村都姓林,没有别的姓。村头有一座林氏祠堂,祠堂旁边有一棵大枇杷树,相传已经有数百年的树龄,是东路地区最大的一棵古树。树身两个人都抱不过来,树上绿叶遮天,硕果累累。这里是村里人经常活动的场所。…

  • 故乡
    05-12

    故乡在文昌市西部东路水库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名叫“地头”的村庄,这是我的故乡。它是一个小小的山村,四周都是起伏小丘陵,上面长满了野荔枝树,茂密的树叶把我的家乡包围得严严实实。在这里我度过了我的童年时代。…

  • 年味(2)
    05-10

    年味2????正月初二,我村有一个传统习俗,男人都要“去公庙”,就是到“恩主庙”上香、放炮。上香是谁先到谁先上,放炮则是要把各人带来的炮竹连接起来燃放。上香时按惯例,每人统一点燃九支香,分成“三注”。…

  • 年味(1)
    05-10

    年味1?????几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我现已近古稀之年。回忆一生,最快乐的时光还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我十三岁便离开家乡到文城上学,文城是我当时到过的最远的地方,整个童年时代都是在农村的家乡中度过的。…

  • 旧戏园还在
    05-03

    戏园还在1958年,火红的年代,在“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的歌曲声中,建华山新戏园开工了。新戏园用“大跃进”的速度紧张施工,建华山大队干部和群众日干三刻,夜加一班,大干快上,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建成…

  • 校庆
    05-03

    校庆1963年11月23日,我在上初二的时候,紫贝中学举办了第一届校庆活动【苏联教育专家纳乌莫夫来文中视察之日】。学校开展各种活动,隆重庆祝紫贝中学建校55周年。这一天,天气格外好,红日高照,天高气爽…

  • 试验班
    05-03

    试验班我在考上文中的时候,有幸碰上了文中的新制试验班。1959年11月23日,苏联教育专家谢、伊、纳乌莫夫来文昌中学视察,他在对文昌中学的教育和教学工作进行了一番认真细致的调查以后,在文中召开了一个有…

  •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