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诙谐和幽默,不苟言笑和变化莫测是那么奇特地融合在班纳特身上,以致他的妻子跟他生活二十三年还不足以能摸透他的性格。”这是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细腻地描述了英国人的特征。这部小说由于结构严谨、语言丰富的故事情节,迄今在世界小说排行榜上仍居榜首,其主要原因是描写英国人在神态和心态上最真切,它让世界认识了英国人。
英国人总体上分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
早在1066年诺曼底大公——征服者威廉踏上了英伦三岛后就开始了英国人的历史,也就开始了辉煌的英国文化历程。我们能够认识的英国都是在这个国家君主立宪制建立后的强大殖民地,由于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领先,所以造就了英国人的自信和内涵。
对于英国人的特点以前只是从英国小说和电影中,了解了款款的绅士形象,手拿一把伞,头顶高高的礼帽,缓缓信步地走在伦敦狭窄的街道上,礼貌点头而不苟言笑。貌似无情却有情的福尔摩斯;《简爱》中感情丰富的罗切斯特等,这些人物的鲜明特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让我体会到了英国人的矜持、冷色幽默,但内心深处有着炽热的感情。当然,也有像《大卫。科波菲尔》中有些冷酷的英国人。
随着我读了劳伦斯的作品后,发现英国人有许多自己不可克服的缺陷,那就是自负而高傲,同时还要讲究身份和血统与宗教的统一,王妃戴安娜就是这种统一中的牺牲品。劳伦斯把英国领导世界的工业革命中对人性谋杀的行为揭露出来,他把英国人隐藏在最深处的人性展示给全世界人民,他揭露工业革命中对人的漠视和摧残。这一点其实我们中国人最有深切的体会,近代中国就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摧残对象。因此我非常赞同劳伦斯的观点,他的作品比莎士比亚的戏剧更有文艺复兴时期追求人性的理念。
到目前我没有看到是否有《丑陋的英国人》这本书,这也就是英国人独有的特点——称霸世界,英语成了世界语言甚至是一些国家的官方语言,足以让英国人骄傲!因此似乎在英国人心中没有丑陋的字眼,什么都是最伟大和最高贵,在英国所有的城市你会发现无论大街小巷到处街名都有国王街或女王街,似乎每个英国人都以有高贵的血统为荣。
当然在英国你会处处发现历史文化的积淀深厚,伦敦的每个地方都有影响世界的痕迹,而伦敦街头上不同肤色的人都有着自己民族背后的故事。
包容性是英国人的特点,在伦敦街头随时能看到不同国家人的心声,在我们全家游览唐宁街时,看到伦敦民众写着反对对伊拉克战争的标语,也有在英国的墨西哥民众抗议自己国家总理到访唐宁街10号的布莱尔,更有民众在关心环保的聚会,所以自1689年的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的条文确立后,英国人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这种民主让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还使用着自己的钱币,苏格兰镑上有着自己民族的国王头像,爱丁堡的城堡里存放着苏格兰自己那些难以忘怀的战争和文化展品,正是这种包容性和民主性让英国崛起成为了世界殖民大国。
英国人的文化积淀在我与他们的交往中处处表现出来,我接触的英国人主要是苏格兰人,这个民族的人民豪爽而又风趣,虽然与英格兰人有着许多隔阂。我最早是在电影《勇敢的心》中了解了苏格兰人民反抗英格兰的压迫,但是现在的苏格兰人在争取自己民族权益上更加理智。在阿伯丁的街头,由于我们的亚洲面孔使许多善于交流的苏格兰人时时与我们打招呼和交谈,他们询问北京奥运的状况时,对于中国污染他们风趣地说道:“是否在奥运比赛中人人要带上口罩。”虽然我心中不悦,想问他伦敦在奥运比赛中是否人人要打伞,但是他们的直爽、风趣让我有了对这个民族的深入了解。当然在以后和阿伯丁大学John教授一家的交往中更进一步地知道了苏格兰人有着与我们中国文化相似的地方,他们注重家庭生活,在新年也有着送鬼神的习俗,他们是在海边点燃着用麦杆捆绑成的球,男人们穿着苏格兰人特有的裙子,大声唱着自己的民歌,用绳索抡起让火球在黑夜中滚动漂向大海中,听教授夫人讲,这样也就把不吉利带走了,我想和我们春节的“年”的含义不是一样吗?世界竟然就是这样有共性。
在苏格兰婚嫁中嫁妆的置办是由女方家来准备的,教授告诉我,他的女儿出嫁时整个嫁妆要由他来操办,并表示出一副无奈但很自豪的神态。我想这和印度人的风俗几乎一样,也不知道是英国人影响了印度人,还是印度人影响了英国人。
当然,我也风趣地询问道了关于人们都感兴趣问题——苏格兰男子穿裙子是否穿内裤?教授认真而又诚恳地说:“以前是不穿的,但是现在穿了!”他给了我一个恳切的答案。而且无论在任何时期,苏格兰男子都以这个特有的风俗吸引着全世界人的目光,这就是英国人的特点,既有先进文明的色彩还包容着自己固有的风俗。
英国人就是在不同时期影响着世界文化,它的内涵让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人有着英国人的情结,在这个风光美丽的国家里,处处散发着英国的气息,自从詹姆斯。库克宣布把澳大利亚取名为新南威尔士,并宣称所有权属于英格兰时,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就不断接纳着来自欧洲大陆的移民,高贵的、犯罪的、淘金的等等,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欧洲人在这块风光旖旎的地方与考拉和袋鼠为友,过着自由、民主的生活,特有的澳大利亚式的英语发音,让无论是任何地区的人在与澳大利亚人交往中要认真细听。
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是慢节奏的,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在生活中品尝着自然景象的瞬间变化。在与澳大利亚院士Ian夫妇的交往中发现,他们有对英国既有厌恶也有尊敬,但是他们依然保留着英国人高贵的特征,在我们彼此的交往中,我发现他们举止高雅、善解仁义,对待任何人都是款款有礼。
澳大利亚院士Ian夫妇讨厌英国伦敦机场的傲慢的服务方式,称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机场,而对于北京首都机场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我此时的感悟是英国称霸世界,只有殖民地的人民为他们服务的理念,那会有他们为他人服务的理由。我不由想起印度的圣雄甘地,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抵抗英国殖民压迫民族起义成功的关键就是看到了英国人的弱点,英国人在印度的生活中已经习惯了当地人为他们的服务,所以圣雄甘地在争取民族独立中为了能在根本上打击英国人的统治,他用了非常理性的方式号召印度人民放弃给在印度的英国人服务,立刻整个英国人在印度的生活瘫痪并陷入困境,所有在印度的英国人生活处于窘迫,最后让英国政府妥协,高傲而依附于殖民地人民的英国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低下了头。多么漂亮的战斗,圣雄甘地成为了二十世纪伟大的人物。
对于生活的品位澳大利亚人最近提出了自己看法,在刚刚出版的英文版一本关于慢节奏生活方式中的乐趣书中,他们认为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失去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同时快餐也改变了人的饮食习惯,使肠胃的功能退化,人与人的交往减少,所以无论怎样澳大利亚人追求是自然的和理性的生活方式。
但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却与英国人和澳大利亚人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个来自“五月花号”上的清教徒们登上这块富饶的北美大陆后,美利坚民族就沿着哥伦布的足迹,开始了全新的生活,移民中的不同文化在这个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白色人种的英国文化、黑色人种的非洲文化以及亚洲人种的中国文化与印地安当地文化融合一起,这种特有的文化让美国人有了无拘无束的个性,敢于探索和发现是这个民族的优秀特点,没有地位、没有血统的新土地上移民写着自己民主、自由的生活特色。
英国作家劳伦斯评价美国小说《红字》时写道:“美国人做起事来不像在真正干什么事,他们在‘忙’。他们总是在‘忙’什么事。可他们又确实是沉浸中,只不过他们深刻的血液意识并不活跃。”是啊!美国人太忙,于是所有的生活中的繁琐程序就开始简化了,吃饭是快餐,出行是汽车,快!快!时间就是金钱,在美国人是一条永不变的真理!在没有千年文化和等级制度的枷锁重压下,美国人释放着自己的能量和拓展着自己的潜能,福特汽车、钢铁公司以及石油跨国公司在奋斗中孕育成长。许多美国人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不畏惧艰险的形象,一切在许多国家都不能实现的梦想在这就很快就变成现实。
我最近接触了一家具有犹太血统的美国人,在这个家庭中犹太人的优良传统处处体现,崇尚知识、读书,他们的小女儿在斯坦福大学生物系,近三个月在北京大学学习汉语,每次聚会她都珍惜和我讲汉语的机会,她很会克制自己,聚会的时间从来没有影响过自己第二天考试,一个让我信服的斯坦福大学学生。妻子是从事环境保护自由撰稿人,她已经有许多文章被翻译成中文,在她身上美国人的无拘无束、敢于探险的精神时时表现的非常明显,对于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她有着无穷无尽的问题,整个人犹如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种一样,谈话的主题既能把握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又能调动对方的兴趣,她浑身散发着热情和激情,一个永远不知道疲倦的美国女人,美国的强盛就是这些永远激情和探索的人缔造的。
当然,不管是英国人、澳大利亚人还是美国人,其实他们都是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后代,因此他们都有一个好习惯——节约,他们都珍惜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恩赐,在任何场合里都以节约为荣,从来不浪费任何东西,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受到许多人的赞赏。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我接触了许多西方人后有了进一步了解,由于加深了了解,彼此之间就有了共识,对于彼此敏感的问题总能用自己的文化去诠释,而且在理解中让东西方的意识形态有了相互渗透,于是那些敏感的问题就成为了不是问题的问题了。莎士比亚和曹雪芹就有了穿越历史隧道的时空在我们现代人面前的对话,西方的宫廷与中国的皇室成为了邻居,也让我们彼此有了深厚的情节,“海内传知己,天涯若比邻。”真是成为了现实。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