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的更衣记

时间:2025/7/30 作者: 呆金庭 热度: 160
  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

  现在,我的穿衣风格趋于简单明快,更讲求舒适与自由,而非品牌。

  着装风格的变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这个和口味一样,许多孩子吃不惯苦瓜,但慢慢的成长,也就能接受苦瓜的滋味了。

  小时候,对于着装风格,是没有概念的,或者说,完全没有意识。穿什么,穿什么好看,全部取决于父母买回来的是什么、让我穿的是什么。3岁的时候,被爸爸强行拉到公园,租了一套文艺复兴时期的戏服,带着黄卷毛头套,花花绿绿地留下了一张照片。照片中,我的表情是及其抗拒和无奈的,低头、噘嘴、含泪。也许,在那个时候,我已逐步建立起美与丑的观念。

  小学,班级里有个男生总是与众不同,哪里不同,却说不上来。有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点名这个男生,然后问大家:你们有没有觉得他每天穿得都很时尚。班上所有人哄堂附和,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这个男生的与众不同就是“时尚”。忍不住仔细打量,他留了男士的波波头,并能保证每天头发顺滑整洁,穿了一件迷彩的单宁短袖衬衣,里面是罗纹白色棉质背心,下身是卡其色的工装马裤,一双白得毫无瑕疵的长筒棉袜,脚上是黑色的球鞋。

  原来,这就是时尚。时尚就会与众不同。

  进入青春期后,我逐渐对穿衣打扮有了自我觉醒,不再愿意穿父母给我买的衣服。初中,班上有个同学拥有许多的限量版球鞋,惹得一众人羡慕。对于限量版球鞋,我并没有太多了解,只觉得鞋型很奇特,直到听说一双球鞋上千元的价格后,内心的自卑感,像是黑幕,磅礴地席卷而来。

  鞋子坏了,妈妈托朋友在批发市场买来一双新球鞋,我看不是品牌的,不愿意穿。妈妈很困惑,这双鞋要200多。我撇了一眼,艳俗的橘黄色,像是发蔫的橘皮。我不要,我冰冷的回绝。

  为了拒绝穿这双丑陋的、廉价的鞋,大冬天,我仍然穿着破了洞的鞋。最后妈妈妥协了,同意带我去专柜选鞋。

  进入了专柜,我的眼前才亮堂起来,原来班上同学们时尚、漂亮的鞋子都是在专柜买的。一方面,我穿着破洞的鞋在光鲜的柜台前显得拘束怯懦,另一方面,又因为眼前新颖款式的鞋子心潮澎湃。最终,我选中了一双板鞋。

  就要这双。我爱不释手。

  妈妈抱着手站在店门口,没有正眼看我,只冷冷地回道,你看了这双鞋的价钱没有?

  我自然知道这双鞋的价格,是批发市场的好几倍。我无措的看着店员,店员尴尬地看着我。

  我还有几百的压岁钱,贴上,你再帮我付剩余的。我窘迫地哀求道。最后,妈妈无奈的帮我买下。自此,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双品牌的鞋子,潘多拉的魔盒也就此打开。

  高中开始,对于穿着的要求已经到了入魔的地步。其实,也是环境使然,高中的学校是一所重点中学,天南海北的孩子聚集在一起,其中有很多家庭条件优越的。每天换着法儿的装扮自己,有男生戴水蓝色美瞳的,有把头发烫成玉米须状的,名牌的衣服,限量款的球鞋比比皆是。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光鲜亮丽的,带着近乎刺眼的挑衅光芒从我身边走过,仿佛是电视剧里的偶像明星。有些的饰品,我见也没见过,有些的品牌,我听都不曾听过。此时,还踩着初中千方百计弄来的鞋子,虽然鞋子已经破皮破边,但它是我身上唯一的“品牌”货,即便已经苟延残喘,行将就木,但它仍然是维持我时尚体面最后的倔强。

  强烈的自卑,像是滚滚潮水将我席卷,让我窒息。那一刻,我在暗暗起誓,有朝一日,要买下最时尚的衣服。

  这个愿望,很容易实现。工作后,有了稳定的收入,我可以随心所欲购买自己喜欢的时尚服装。第一个月的工资,我全款拿下一件名牌外套,刷完卡后,卡里余额46块钱。

  我开始病态的购物,买了一件外套,想着应该有适宜的内搭,内搭有了,还应该要一条匹配的裤子,最后少不了一双相得益彰的鞋。我呈现公式般的机械购物,物质的欲望,带着罂粟绮丽诡谲的气息,已经让我迷失。

  二十多岁的时候,总觉得要从服装上体现一个人的优越,或者说成功。表面上我做到了,身边的人夸赞我的搭配,钦佩我的品味,有那么一刻,我自信的认为自己卓尔不凡,周边都是凡夫俗子。

  其实,现在我也不清楚,是怎么一个契机,让我意识到之前对于服饰病态迷恋有多么肤浅。也许是在一次又一次清理衣柜的过程中,那些未能来得及剪掉的吊牌,那些已然过时,却价格不菲的牛仔裤,或者已经闲置到发黄脱胶的名牌球鞋。他们像是惨白的尸体,带着眼花缭乱的纹身,惨烈而僵直的铺陈在我眼前。

  也许,是一个人阅历的增加,逐渐明白了,人生中值得追求的事情还有很多,人也并不能从穿着上品味出优劣。就像是苦瓜,当你能接受它的苦味时,已然半生,已然长大。

  现在的我,不再痴迷于品牌的服饰,但对于穿搭还是有自己的要求,但总归不会因为穿着什么,而带来自信,也不会因为穿得比较朴素而自卑。

  我还是愿意买,对于物质还是有欲望,只是这种欲望在逐步的得到控制,在渐入良性的循环,选择精而少,而不是想就要。

  在淡化物质欲望之后,我迷恋上了健身,开始对剪辑视频感兴趣,重新开始阅读,更愿意出门徒步。逐渐的,我愿意去感知这个世界更多的可能与形态。

  在欲望的潮汐退去后,内心终于迎来了三月阳光。

  现在我对于穿搭,已经不在乎是不是品牌。棉麻质地的纯tee,或者纯色的大衣,不需要任何的logo,不需要繁复的印花。夏天要的就是舒爽透气,冬天就需要柔软保暖。

  我的更衣记,像是一场胡闹的戏剧,用数不清的衣裳,妆点了青春的样子。好在曲终人散后,庆幸自己没有入戏太深,我还是自己。
赞(2)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