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说
主页
诗词歌赋
海天散文
文学小说
情感家园
校园文学
杂文评论
心灵鸡汤
百味人生
文学交流
涉世宝典
节日征文
网络文摘
文化娱乐
个人文集
心情日记
男生频道
女生频道
期刊杂志
最近更新
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全部期数
(共0章)
作品分类:期刊杂志/文学小说/文艺理论研究
创建时间:2023/10/19 14:08:06
更新时间:2023/10/19 14:08:06
作品简介:
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全部期数:《文艺理论研究》本刊为全国从事文艺理论教学、研究、评论和编辑出版的同志提供学术园地。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6期、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5期、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4期、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3期、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2期、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1期。
章节标题
倒序
《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第1—6期(第39卷:总第222—227期)总目录
他者心灵,政治有机体及日常语言的“戏剧化”本性——以斯坦利·卡维尔论《科利奥兰纳斯》为例
重寻文学的友情——论韦恩·布斯文学伦理思想的当代启示
艺术正义的类型与亚类型
论威廉·詹姆斯的审美时间哲学——从意识流的域状构成与艺术作品空间构成整体性之关系说起
法国当代小说中的巴洛克反讽——以“游戏小说”派为例
雅克·朗西埃论“文学性”
虚构的价值:思辨设计的美学政治与未来诗学
巴迪欧对诗歌的“非美学”批判
庸常的戏剧——鲍德里亚论沃霍尔
《儒林外史》在民国国文教科书中的选录状况及经典化过程中的趋同化研究
晚明“常中出奇”的观念成因考论
“夺胎换骨”误传误解辨
论初盛唐诗人对言志缘情说的传述与发展
文人典范·文章矩矱·文治气象——“国朝三家”说平议
中国乡土文学的发生与百年流变
破解“解放天性”的迷思——对一个表演观念及外智引进工作的反思
论“祥林嫂之问”——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灵魂处境及相关难题
Film Posters as an Alterative/Alternative Archive for Chinese Film History
叙事功能与生命秩序:目连赛戏的展演形态解构
何为“道之文”?——古代美学核心范畴的概念性考察
批评与史料交融及其实践的主要路径——基于数据的考察与分析①
徐中玉先生的“三个高台”
《文艺理论研究》投稿指南
讣 告
“生态正义”何以可能: 两种形而上学辩护
“上帝死了,一切都不被允许”: 齐泽克的赛博空间批判
作为打开欧洲“未思”的手段——朱利安中国古典美学建构之解析
论“美的感官”在十八世纪英国美学中的价值与地位
试论朗西埃的现代虚构观
为什么是土地测量员?
“The Dark-houred Clock”: Embodiment and Abstraction in Celan’s Poetry
论同光体诗人对同光体诗歌特性的理论构建
清代“唐宋诗之争”二元对立的消解及自反性特征
传统文话的虚词批评与近代文章学的新诠
南宋艾轩学派文道观及其文化意义
历代赋论中的图像意识
狡黠装置与现代文学之痛——柄谷行人文学论的一种视差性解读
中医、西医与病人——中西医论战下的疫病书写
人学话语与新时期初年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
晚清白话文与五四白话文的本质区别
赫尔德论雕塑: 触觉,可触性与身体
二元论的衰微与身体美学的兴起——以西方美学为例
康德美学的身体维度及其生态美学意义
晚明戏仿审美风格论
图像对语言的僭越与图像批评的生成——从竹林七贤故事的语图互文关系谈起
从“像”到拟像 : 德里达论书写
从中性到他人 : 列维纳斯论布朗肖
论美的经验依据①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今之乐犹古之乐”说的接受维度探析
从两宋之际的苏黄高下之争看诗学宗尚的多元化倾向
浅析唐赋以诗句为题的现象
中国古典诗学中公私范畴的内涵与特征——以章学诚“言公”论为中心
史、杂史与小说
近代语言革新与小说语体的变革
宋元“讲史话本”的伎缘与学缘
论革命文学的“异端”谱系
政治问题,还是伦理问题——《文学革命论》发生动因的一种读解
“新文学”与“旧传统”——以现代小说与“章回体小说”的互动关系为线索
“自我”的悖论——论新文学“个性解放”的伦理问题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八届青年论坛”学术研讨会综述
技术哲学视野中人与物居间关系的现代性危机诊断
看的方式 : 历史化、技术化与中国艺术经验
增强现实与空间转向——网络文学的场景书写及其审美变革
基特勒媒介理论视野中的文学本体问题初探
“中国美学”的现代出场及蝉蜕轨迹——一个问题史的考察
论中国散文的抒情传统
阿多诺审美乌托邦的记忆伦理及转化
诗歌与民族共同体的生成与维系——海德格尔第一次荷尔德林讲课的核心问题与思路
“出位之思”与跨媒介叙事
网络文学研究的几个学术热点
Microreading/Microwriting
A Close-up:On U,the Reader InOutside
Guest Editor’s Introduction On Reading TodayA Series of Theoretical Reflections
论李白对七绝联章体制的创变——以《上皇西巡南京歌》《永王东巡歌》为例
自然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
先秦文论元典之“人”义重释
“戏曲如何表现现代生活”:对“十七年”时期相关讨论的考察
戏曲现代戏创作的理论误区与现实选择——兼谈张曼君“新歌舞剧”的历史定位
“戏曲现代戏研究”专题主持人语
戏曲现代戏编演的意义、问题与发展的路径
皈依和漫游:“国家理论”视野中的夏衍——对夏衍文艺观及其电影剧作理论的一种读解
被“征用”的主体——以“样板戏”中的反面人物钱守维为例
晚清理论类“小说话”与中国小说批评的现代转型
极度敏感的“人间爱”信徒——“人的文学”时期朱自清“人间感”的发现与塑型
从文学主体论到主体间性与审美意识形态论——遥望五四传统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论
揭开“唯美”的面纱——西方唯美主义中国传播之反思
20世纪“中国艺术精神”论的历史生成与当代发展
“文学”词变:现代中国的新文学创建
论徐中玉文艺理论的研究风格和首创性成就
无概念的图型化——康德论想象力与知性的协和一致
康德鉴赏判断之语义分析
让艺术为历史建基——论海德格尔艺术批评的历史维度
异名的无限远航:巴迪欧论佩索阿与柏拉图
创伤叙事的可能、建构性和功用
未完成的现代主义理论体系:基于知识形态的探源
Habermas and Hermeneutics:From Verstehen to Lebenswelt
王国维“境界”说的生成机制研究
《国朝文汇》与20世纪初文学史观之关系
晏殊“明哲保身”辨正
况周颐批点陈蒙庵填词月课综论
地域文学研究的关键词——以清代江南为例的讨论
从精神谱系看百年中国文论话语新变的可能性——以宗白华、李长之为中心的探讨
试析五四时期现代白话文的整体构想与书写创制——以《新青年》上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的三份方案为中心
“感动”的启蒙——早期鲁迅文艺思想起源的内面构造及历史意义
“文艺”如何“复兴”:“诗性”文本的没落与重建
“五四”时期现代文艺学学科的诞生
鲁迅颠覆了国民性话语么?
评判齐白石的两条史学路径——聚焦于“人民画家”说的虚构及证伪
“五四文学百年纪念”专题编者按
魂归何处——回看辛亥至五四时期的中国艺术
中华造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何以流行,如何经典?——市场运作视角下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媒介价值评估功能初探*
文学创伤理论评述——历史、现状与反思
谬误与生成:“象征主义者”波德莱尔和中国新文学
文学经典价值延伸问题研究——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为中心
论明清“闺秀诗”的分类及其文学史意义
苏轼的游寺诗及其禅悟的进阶——兼论北宋文人游寺诗创作的三种类型
南朝士人群体“幼属文”现象的流行与文论中“才主学辅”观念的确立
“文章”经国与“作者”自觉——《典论·论文》原文学批评的话语建构
荷尔德林和德意志的命运
诗艺与德性——柏拉图评析古希腊诗人
希罗多德与古希腊诗术的起源
“古典诗学研究”专题主持人语Guest Editor’s Introduction to the Issue in Focus
叙事与诗史——以清初三家杜诗注为中心
叙事抒情演进与五言诗体新变
从诗史名实说到叙事传统
“唱作人”作为方法——论流行音乐的原真性和作者性
文化研究的物质回归: 托尼·贝内特治理性视域下的文化与社会
影像的魅惑力: 揭开巴特的“面具”
反乌托邦的诞生
论生态美学的三个维度——兼论加塔利的“三重生态学”思想
福柯理性批判话语的深层路径及其“后理论”引题
关于西方美学的比较文献学研究
Paris and the Worlding of Minor/Small Literatures: The Case of Basque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