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扬子江小说报》是宣统元年(1909)在湖北汉口出现的一个小说月刊,它在社会内忧外患和小说专刊不景气的背景下创办,以开启一般国民民智为宗旨。胡石庵等报社同人在创刊时总结之前小说专刊办刊的经…
··关于《红楼梦》中“姽婳将军”林四娘的原型,在“红学”研究中并未得到重视。历来研究者多瞩目于王士禛、陈维崧、蒲松龄、林西仲等人的作品。可惜曹雪芹笔下的姽婳将军与上述几人作品中的林四娘形象相去甚远。署…
··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脂砚斋批语有“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此语一出,后世颇有争论,但《红楼梦》中存有大量的作者所创作的诗词则是不争的事实。这些诗词已经成为《红楼梦》的有机组成部分,起着…
··古代小说文本对“社会边缘人物”的描写和记录,不仅大大扩增了作品的社会文化含量,也是其作为通俗叙事文学之文体特征及文体优势的重要体现;古代小说对“文学边缘人物”的艺术处理,丰富了小说家在结构设计、形…
··内容提要《金瓶梅》中的人物之所以至今仍能给读者以如真似活感,除前人所论它从根本上写了平凡人的人生人性外,明清拟于画、剧的相关评点也揭示出“似真”缘于如画如戏的审美幻觉。从拟画角度看,《金瓶梅》人物…
··内容提要《三国志通俗演义》目前所知最早的本子刊刻于明嘉靖壬午年间,最接近罗贯中原作。其基本主旨是“尊刘贬曹”,但在具体人物的刻画上情况又很复杂。他笔下的曹操是反面角色,但同时又肯定其深谋远略、赏识…
··内容提要在毛评本中,《三国演义》同时被誉为“四大奇书第一种”和“第一才子书”。以诗文领域的“奇书”“才子书”来评价通俗小说表达了当时部分文人试图突破正统与卑下、雅与俗的界限,来肯定通俗小说作家的文…
··内容提要红学,是与“甲骨学”“敦煌学”鼎足而立的显学之一。《红楼梦》也被视为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或中国的“百科全书”式鸿篇巨制。关于《红楼梦》人物塑造方面的研究著述,两百多年来研究者已经说过不少…
··内容提要“三言二拍”作为明代著名的话本小说集,在中国通俗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有近1/5的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西周、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等朝代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及其所蕴…
··内容提要面对多方面人伦关系的利害冲突,或者两种道德准则的抵牾矛盾,人们常会陷于难以自拔的“道德困境”。具体而尖锐的伦理难题,考验着世情题材小说主人公抉择取舍时的道德原则、情感依托、人生信念与处事策…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的斗龙故事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到了明代,逐步完成了各种要素的融合,正式成为一种崭新的小说情节类型。龙在明小说中一般以负面的挑衅者出现,争斗的结局却又是失败者。与此同时,斗龙的叙述方式…
··内容提要章回小说在作家身后刊刻非常普遍,尤其是一些小说名著。这类小说在传抄和刊刻过程中被后人多次修改,已非作家所作小说原貌。章回小说地位卑微,不受文人的重视、尊崇,谁都可以修改。章回小说用白话散文…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为《西游记》系用江苏淮安方言写成。但笔者发现,《西游记》中有数量不菲的山东方言词汇;以学界公认可作为山东方言语料的《聊斋俚曲集》和《醒世姻缘传》等为参考,结合今人所编山…
·郑秀琴·成兆才(1874-1929)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评剧的奠基人。他集编导演于一身,既是出色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彩旦、老生、小花脸等都是他擅长的行当;又是一位优秀的导演,同时更是杰出的剧作家,为评剧…
·赵骥·明清以降,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清末民初,一种全新的舞台形式——新剧日渐成熟,成为日后话剧的雏形。新剧初兴之际,由于戏剧文学尚未成熟,“剧本荒”成为当时新剧舞台的通病,新剧活动家便…
·[美]刘晓艺·《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反映中国十七世纪社会生活的世情小说①,虽然它的主题是婚姻制度里的惧内现象,且深富儒家道德说教气息,但因其丰厚的细节还原了明代社会生活的许多场景,遂成为珍贵的史学研究…
·沈梅丽·自明万历间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开始,来华传教士向作为异教的中国社会传播基督教信仰的目的,除正面传播基督教教义外,还有要改变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及民俗习惯,最终实现移风易俗。梁启超曾描述传教士对异…
·李昭明王卓玉·《西游记》(根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第二次印刷版本)全书一百回中写景状物的段落(除战争场面及武器、饰物描写外)多达133处,除第三、六、九、十九、二十二、二十五、三十一、三十…
·康建强·人既是环境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载体,又以自我方式体认存在。欲望是人类存在与演进的内在根据与原初性驱动力,不但天然具有个性化自我特征,而且具备普泛的社会属性。故而,人、欲望与社会三位一体,同质…
·刘彦彦李楚·经典在形成过程中,文本原生层固然非常重要,而次生层的价值和意义也同样不能忽视①。次生层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经典传播过程中的序跋。序跋作者往往是作品最早的读者,他们对于作品的评论起着桥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