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赏析 · 列表页

讽刺幽默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资源中心

佳作赏析

  • 晚清王斧小说考
    11-09

    ··王斧(1880—1942),号斧军,广东琼山县(今海南省海口市)人。王斧是晚清著名报人,在穗港及南洋一带参与过多家革命派报刊的创办,并发表有小说数十种,且出版有小说集《斧军说部》;民国时曾担任过国…

  • 《天妃娘妈传》与明代妈祖形象的塑造*
    11-09

    ··明刻通俗章回小说《天妃娘妈传》上下卷,全称“新刻宣封护国天妃林娘娘出身济世正传”,南州散人吴还初编,昌江逸士余徳孚校,潭邑书林熊龙峰梓。从下卷末页印“万历新春之岁忠正堂熊氏龙峰行”,证明该书刊于明…

  •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二十一正话本事考
    11-09

    ··有关凌濛初“二拍”的本事来源,学界已经进行了相当详备的考证。民国至1981年间,郑振铎(1898-1958)、孙楷第(1898-1986)、赵景深(1902-1985)、王古鲁(1901-1958…

  • 南明时期冯梦龙的身份意识转换探究——以“义”为中心
    11-09

    ··冯梦龙在人生末年遭遇了明朝覆灭、大顺朝突起,以及清朝入主中原等一系列改朝换代的重大事件,随着北京的覆灭和南明的建立,冯梦龙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并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身份从一介文人转变为“草莽臣”。其身份…

  • 关于宝玉与妙玉之间的“庄子”情结考辨
    11-09

    ··一、庄子逍遥性格与《红楼梦》自由精神《红楼梦》中处处洋溢着一股向往自由的庄子情结,其实这与曹雪芹寄寓主人公尊崇“明明德”的思想理念是异曲同工的①。庄子向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内篇·…

  • 从《红楼梦》看明清女子教育*
    11-09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和家庭都格外注重女子教化,上至帝王后妃,王妃颁布女教书,下至宗族平民,族训家规专列女子教育,女子教育显示出不同于前朝的开放特点。在明清女子所受到的无形训育、文化教育和…

  • “三言二拍”中的明代故事与京杭大运河*
    11-09

    ··作为明代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三言二拍”已经家喻户晓,研究“三言二拍”的论著及各种成果也前后相继,浩如烟海,但人们还没有很好地注意到它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如果认真地研读一下“三言二…

  • 论明代公案小说的法律观及其影响*
    11-09

    ··公案小说的主要特征是以民刑案件为叙事线索,并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法律认知和法律专业知识,使之具有伦理教化和法律知识传播功能的一种文学体裁。公案小说源于人们对圣君明臣和侠士的心理期待,也符合古代统治者…

  • 明清小说中秋描写的民俗文化史价值及其文学功能
    11-09

    ··中秋节肇端于唐宋,绵延至明清演变为一个重大节日。萧放先生曾对中秋节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升格进程给予过清晰描述:“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明清时期的民俗大节。中秋节在宋元时代是一般性节日,明朝以后中秋地…

  • 黄一农先生《裕瑞〈枣窗闲笔〉新探》质疑*
    11-09

    ··一、引子黄一农先生是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特聘访问讲座教授等,近年来倡导“e考据”,在海峡两岸文史学界影响广泛。他认为“随着出版业的蓬勃以及图书馆的现代化,再加上网…

  • 王世贞晚年为何赎回《艳异编》
    11-09

    ··《艳异编》为明代文言小说总集的重镇,影响很大。但关于该书作者的归属问题,聚讼较多,莫衷一是。笔者通过考察元明以来小说社会地位和相关社会观念,并通过新发现清人对此问题认定的材料,以为这一现象反映出明…

  • 《红楼梦》原作者非曹雪芹论
    11-09

    ··《红楼梦》是一部最伟大、最复杂(不带“之一”)的小说,创作这部作品的原作者自然也不简单,也很复杂。长期以来,学术界和一般读者都以为《红楼梦》的原作者是曹雪芹,其实,认真阅读小说,再加以深入思考,曹…

  • 视觉文化中心时代小说名著“读不下去”之困境及生存策略——以《红楼梦》为个案分析*
    11-09

    ··一、小说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的现象及原因近年读书界热议过的一个话题,就是某大学出版社搞的书籍“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明清小说中的“四大名著”尽数在列,而《红楼梦》竟高居榜首。应该看到,因时代距离而…

  • 论江苏明清小说创作的历史分期*
    11-09

    ··袁行霈在《我的中国文化时地观》文中说:“面对悠久的中国文化,分期是研究和描述其历史发展的关键”,“将时间和地域结合起来,便会注意到文化中心的形成和移动”;“中国文化史有两个坐标:一个是时间的坐标,…

  • 吴趼人言情小说的女性书写阐析——兼论其对传统小说女性书写的革新
    11-09

    ··吴趼人言情小说的女性书写阐析——兼论其对传统小说女性书写的革新·金琼·吴趼人的言情小说善于以女性的旅程历练为线索,借女性眼光看世界,着重写女性自身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这使其小说的结构布局、叙事视角…

  • 从《铁云诗存》看刘鹗人生“三游”及诗歌“太谷化”
    11-09

    ··从《铁云诗存》看刘鹗人生“三游”及诗歌“太谷化”·伏涛·刘鹗是“太谷学派”的门徒,他博学多才,在文学上主要以小说闻名,学界对其诗歌则很少关注。本文从山林之游、社会之游、心灵之游三个向度,切入其诗歌…

  • 晚明小说家王兆云生平著述考
    11-09

    ··晚明小说家王兆云生平著述考·袁媛·王兆云,字元祯,一字启夏,号赤冈,湖北麻城人,约生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是万历时期重要的小说家、藏书家。他传世的作品有《皇明词林人物考》《王氏青箱馀》《惊座…

  • 全生葆真:贾宝玉的生命哲学析论
    11-09

    ··全生葆真:贾宝玉的生命哲学析论·周翎游越·《红楼梦》一书表达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对于天人合一之精神自由的追求,这是作者对道家全生葆真思想的汲取和认可。贾宝玉秉天赋气质而成为世道难容之人,当入“情痴…

  • 红楼合映春柳堂——关于张宜泉《春柳堂诗稿》中的曹霑
    11-09

    ··红楼合映春柳堂——关于张宜泉《春柳堂诗稿》中的曹霑·张云·作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曹雪芹研究资料的重要发现,《春柳堂诗稿》在1992年以后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迄今仍争议不断,成为红学研究的焦点之…

  • 李希凡批评范式与当代红学的发展
    11-09

    ··李希凡批评范式与当代红学的发展·赵建忠·1954年的《红楼梦》大讨论对以后红学及古典文学格局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毋庸置疑,李希凡是红学史上不可回避的人物,他代表的批评范式在相当程…

  •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