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程·内容提要七夕是明清社会极具活力的节日,这一文化现象反映于小说就是出现了大量的七夕叙写。这些叙写有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史价值。它们凸显了七夕在明清社会节日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揭示了乞巧在七夕诸俗中…
·牛倩·内容提要传统教育是《红楼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创新之处有三:第一,研究思路打破以往以人物形象或人物关系为主导的论证模式,首次从教学本体的角度探讨《红楼梦》中的传统教育。第二,按照传统教学次…
·董国炎·内容提要《水浒传》包含两重矛盾:一重是国家民族内部的阶级矛盾,平民百姓与贪官污吏的矛盾。另一重是对外的国家民族矛盾,关联家国情怀和民族利益。国内矛盾中《水浒传》维护平民百姓利益,对外矛盾中《…
·童李君·内容提要女作家弹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侧重对历史政治的思考。另一类侧重对女性自身生存境况的探讨。而《子虚记》以明孝宗朝为背景,围绕文武双全的文玉粦以及女扮男装的赵湘仙展开,前半部写英雄传奇,…
·陈宏·内容提要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成书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段的“全真化”环节,这种影响最直接的表征便是附会或嫁接于小说叙事上的部分道教文本;同时,也存在着理念间接影响小说叙事的现象。孙悟空的形象演变即…
·冯晓玲·内容提要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独具民族特色的一种文艺批评理论。小说评点中存在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线式思维便是其中之一。所谓线式思维,指的是一种线索式、脉络式思维。小说评点中的线…
·单文丽·内容提要《红楼梦》因其“边界性”与传统文化结缘颇深,从而被形象比喻为中华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其中“梦文化”便是一个仍有开拓空间的研究领域。本文梳理了《红楼梦》中“仙境之梦”“生离死别之梦…
·郑秀琴·内容提要《红楼梦》呈现出一个丰富的植物世界。作家在小说中涉及到的花草树木主要服务于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在植物世界与情感世界的交相辉映中,使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更为丰满,并赋予《红楼梦》中的…
·赵建忠·内容提要《红楼梦》续书的数量之多、类型之广堪称中国古代小说续书之最。长期以来,由于研究者心目中的“经典情结”,将续书与原著简单比较,导致对这类作品评价偏低,凡称得上小说要素的几乎都受到了苛责…
·李军王昊·内容提要世本《西游记》中孙悟空前期所向披靡,后期屡战屡败。前后叙事看似矛盾,实则自有情理。人物的前强后弱,一是受此前西游取经故事形态的影响,《取经诗话》、杂剧、平话的叙事中一直有着借助神佛…
·王昊·内容提要明代神怪小说已渐次具有了写实求证、搜奇显怪、歌颂教化三种审美风格,长篇巨制和小说发展,促成了三种审美风格在明代的交融。清代神怪小说既有因袭的承继性,更显示出自觉求新求变的审美追求,产生…
·康建强王沫·内容提要洁净是标示人类生命与社会现实状态的重要审美维度。中国古代小说作家不仅通过入世完善型、鄙世偏执型、在世自在型、离世想象型四种表现类型对人类的洁净欲望及其行为进行了形象展示,而且通过…
·刘晓艺·内容提要考察明末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与其他明清文献中所记录的罕异方物名吃,我们可以看到,晚明最上等的社会与中等富裕程度的城市家庭,其所能享用的具有奢侈性食品已经有相当的重合。明代奢侈性食品…
·张同德·内容提要发现于金代河南墓中门楣上的《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表明猪八戒形象形成于女真族建立的大金国时期。作为勇猛战神的表征,野猪历来为南亚、中亚、西亚、东北亚等游牧民族所崇尚。至晚自丝绸之路以来…
·谭笑·“秦桧冥报”故事的出现与演变,源自人们心中的正义,它于真实的历史之外虚构出秦桧在地狱受刑罚、终得恶报的结局。早在宋人笔记中,“秦桧冥报”故事即已出现,如近人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五所引《…
·张春晓·内容提要从宋元史传稗钞进入明代通俗文学,宋季权臣贾似道最易为人敷衍的两段故事:一是木棉庵身死,一是“贾相之虐”。在历经明初短暂的翻案后,贾似道形象被赋予以古讽今的意味,承载起权奸的文学典型。…
·孟宝跃·《儒林外史》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它以儒者为主要描写对象,这一对象也是与书法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群体。作者吴敬梓充分利用书法文化的独特表达作用,使其在描写人物特点以及烘托文化氛围等方面扮演了…
·袁宪泼·内容提要明清小说的琴棋书画叙事源于时代生活,是文人游艺的产物,但往往又高于现实语境,琴棋书画的叙事多具历史性、传奇性和幻怪性的特征,至《红楼梦》的出现,才使这一叙事转向了日常和生活的方向。琴…
·孙琳·内容提要宋遗民龚开以采择史实的视角作《宋江三十六赞》,序中表面重史据却又始终不脱街谈巷语。实则赞为虚表,箴为实里,针砭之意既指向于贼子之“义勇不相戾”,更指向于乱臣之祸乱天下。李嵩为三朝待诏且…
·潘建国·内容提要芜湖市图书馆藏有一部阿英旧藏的海内孤本小说《人月圆》,系20世纪50年代购自安徽屯溪古籍书店,惜仅残存“上卷”第八回至第十五回,其版式、字体、纸张呈现出清初刻本的特征,又曾著录于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