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粲王婷婷·《红楼梦》中的宗教描写使得该书笼罩着神秘而浪漫的色彩①。在《红楼梦》外译的过程中,鉴于宗教因素对于《红楼梦》的重要影响以及中外宗教的巨大差异性,宗教词汇的翻译便成为无法回避的难点之一,也…
·郝稷·自唐代玄奘法师西游取经以降,以其为原型的西游故事开始逐步出现,在历经数百年传播及发展演变后,最终在明代产生了影响巨大的百回小说《西游记》。总体而言,中国古代西游取经故事的传播大致可分为三个系统…
·李留文·李绿园的长篇小说《歧路灯》在文学史上颇有争议。朱自清曾经对这部小说有过很高的评价,认为《歧路灯》“全书滴水不漏,圆如转环,无臃肿和断续的毛病”,“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
·傅义春·《红楼梦》(除非引文,以下均简称《红》)之所以被视作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巨著,成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并被列为“四大名著”之首,不仅因其文学价值之高,而且因其对我国封建社会进行了全景式观照…
·赵建忠·北京是曹雪芹结束“秦淮旧梦”——江南生活后的归宿,是“滴泪为墨、研血成字”的不朽巨著《红楼梦》创作之地,随着“87版电视剧《红楼梦》开播30周年纪念音乐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上演、中国最高学…
·郑骥·西游取经故事是以贞观间玄奘十七载西行求法史实为源头敷衍开来的。从麟德元年(664)玄奘圆寂不久撰成的《大唐故三藏法师玄奘行状》(下文简称《行状》),到现存最早的百回《西游记》刻本金陵世德堂刊《…
··《益闻录》①从第150号(1882年5月3日)开始刊载文言小说《桃源续记》,至第270号(1883年7月7号)终。该书分62次刊完。在刊载时间上较随意,有时接连刊载数期,最长连载时间是11期;有时…
··1902年《新小说》第1期上发表了梁启超的雄文《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文中列举了小说熏、浸、刺、提的四种功效,具体阐释了小说的社会功能,他那空谷足音“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①,中国古…
··王斧(1880—1942),号斧军,广东琼山县(今海南省海口市)人。王斧是晚清著名报人,在穗港及南洋一带参与过多家革命派报刊的创办,并发表有小说数十种,且出版有小说集《斧军说部》;民国时曾担任过国…
··明刻通俗章回小说《天妃娘妈传》上下卷,全称“新刻宣封护国天妃林娘娘出身济世正传”,南州散人吴还初编,昌江逸士余徳孚校,潭邑书林熊龙峰梓。从下卷末页印“万历新春之岁忠正堂熊氏龙峰行”,证明该书刊于明…
··有关凌濛初“二拍”的本事来源,学界已经进行了相当详备的考证。民国至1981年间,郑振铎(1898-1958)、孙楷第(1898-1986)、赵景深(1902-1985)、王古鲁(1901-1958…
··冯梦龙在人生末年遭遇了明朝覆灭、大顺朝突起,以及清朝入主中原等一系列改朝换代的重大事件,随着北京的覆灭和南明的建立,冯梦龙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并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身份从一介文人转变为“草莽臣”。其身份…
··一、庄子逍遥性格与《红楼梦》自由精神《红楼梦》中处处洋溢着一股向往自由的庄子情结,其实这与曹雪芹寄寓主人公尊崇“明明德”的思想理念是异曲同工的①。庄子向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内篇·…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和家庭都格外注重女子教化,上至帝王后妃,王妃颁布女教书,下至宗族平民,族训家规专列女子教育,女子教育显示出不同于前朝的开放特点。在明清女子所受到的无形训育、文化教育和…
··作为明代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三言二拍”已经家喻户晓,研究“三言二拍”的论著及各种成果也前后相继,浩如烟海,但人们还没有很好地注意到它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如果认真地研读一下“三言二…
··公案小说的主要特征是以民刑案件为叙事线索,并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法律认知和法律专业知识,使之具有伦理教化和法律知识传播功能的一种文学体裁。公案小说源于人们对圣君明臣和侠士的心理期待,也符合古代统治者…
··中秋节肇端于唐宋,绵延至明清演变为一个重大节日。萧放先生曾对中秋节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升格进程给予过清晰描述:“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明清时期的民俗大节。中秋节在宋元时代是一般性节日,明朝以后中秋地…
··一、引子黄一农先生是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特聘访问讲座教授等,近年来倡导“e考据”,在海峡两岸文史学界影响广泛。他认为“随着出版业的蓬勃以及图书馆的现代化,再加上网…
··《艳异编》为明代文言小说总集的重镇,影响很大。但关于该书作者的归属问题,聚讼较多,莫衷一是。笔者通过考察元明以来小说社会地位和相关社会观念,并通过新发现清人对此问题认定的材料,以为这一现象反映出明…
··《红楼梦》是一部最伟大、最复杂(不带“之一”)的小说,创作这部作品的原作者自然也不简单,也很复杂。长期以来,学术界和一般读者都以为《红楼梦》的原作者是曹雪芹,其实,认真阅读小说,再加以深入思考,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