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散文 · 列表页

睹物思人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文化苦旅 海天散文 资源中心

海天散文

  • 老菊
    01-27

    我高中时期写的一些作文,由于种种原因,被我撕成了碎片。看着水泥地上那些个纸张与汉字“同甘共苦”般支离破碎的模样,我当时心里就很不是滋味。遭难的其中一篇文章题目叫作《菊花飘香的季节》。虽然,许多纸张碎片…

  • 记忆里的灰河
    01-24

    秋末,我站在灰河岸边的刚被推土机翻出来黄橙橙的土堆上面,望着灰河的东流的水,眼前就能自然而然地浮现一个久违的画面。要我来叙述画面的内容,我会借用马良的神笔,如果在蔚蓝的天空上画出几只飞翔的喜鹊,那么喜…

  • 城村之间
    01-23

    住在城村交界的地方,一座桥跨在城村之间,感觉非常的有意思,大家来来往往的城村之间穿梭,标准的普通话,地道的陕西方言,铸就了一种特色,城市里的菜价格稍稍有些贵,可到了村里,价格自然就低了很多,于是就会多…

  • 感谢
    01-22

    我曾经是一个只会看书、写字的学生,记性好一点的时候,我还是会背诵一点诗词歌赋的。但是,喜欢模仿的我,就很会利用这些个读与记教科书上大作家的文章的功夫,来充实自己的写文章的道路。我看书是不会多去选择书的…

  • 撞钟者
    01-21

    我好像见过我们叶县县衙曾经在劳动节免费开放、供县内外的游客参观的时候,门内的正照着门口位置的地方有一个大的铜钟,似乎以此寄予欢乐之意,我也好像记得或是在电视上见,在一次过年的时候,许多地区的寺庙里,都…

  • 一座小城
    01-21

    午夜,不知为何忽然醒了过来。窗外无星无月,北风也停止了徒劳的叫嚣,整个世界中只剩下时钟仿佛永恒不变的背景音。我静静地聆听着这座城市。万家灯火,车水马龙。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琼浆玉液,山珍海味。香风阵阵…

  • 十分钟
    01-20

    若问,人生有多少十分钟。那么,可能所有人都会怀疑问者的脑子有问题吧。但是,若问,改变人生的有多少十分钟。那么,人们又该发表什么议论呢。我想,人们将会回忆或想象改变自己人生的十分钟吧,而且,此时这“十分…

  • 说碗
    01-19

    在许多人的生活中或印象里似乎碗就只有一种形状吧,我把它戏称为鸟巢状。不论是国内外,还是中华大地的塞北江南,我想估计没有人使用三角碗或是方形碗吧,即便有方形的也会是受用者甚少吧,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

  • 大爹
    01-19

    前年,我听姐姐说大爹患了老年痴呆症,连自己的儿女有时都认不得。我听了很是惊讶,虽然前年我算来大爹已是82岁。可象大爹那样的人是不会得老年痴呆症的。大爹在我的印象当中,是长辈当中最有威望最受尊重的长者。…

  • 自习课上
    01-19

    记得离高考近的时候,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喜欢在自习课堂上,没有老师的指导,或默看课外书,或睡一小会儿。不过,负责任的老师,有时不会顺着同学们的心情的,而是去“干扰”同学们,他们会在自认为要进行补充功课…

  • 晚雪
    01-18

    大雪已经下了几天几夜,这都黄昏时分了还在下,它就像是够不着边际的飞行家一样,盘盘旋旋地转过了不知多少人家,白了人家的树梢、白了人家的屋顶、白了人家的地板,它还以为它自己在自己家呢,来来回回随随便便地玩…

  • 我谈“乡路”
    01-18

    虽说,天道酬勤,但是我总是觉得它是有针对性的。用它鼓励或者形容寒窗苦读的学子,是贴切的;用它来激励正遭遇挫折的经商人,也还可以。如果把它归结到对“路”的形成以至延伸上,我觉得不怎么好,我倒觉得鲁迅先生…

  • 补丁
    01-17

    对于当今的时代,也许穿一条裤子缀上补丁是赶时髦了,但是,我三五岁年纪的时候,裤子上的补丁怎么也和“赶时髦”挨不上边。那时,穷人家里都是会有些人穿上打补丁的衣服的,因为衣服常年不更新,经年久磨烂后补上补…

  • 问月
    01-16

    问明月阴晴圆缺,你是否也听见不绝的思念,盼月圆的滋味有谁能了解,虫泣鸣声声催人倦。——题记皎洁的一轮明月似玉盘般挂在蓝幕上,眨巴着眼睛的星星很乖巧的镶嵌在干净的不见一丝尘埃的蓝幕中,那样的协调,那样的…

  • 系腰带
    01-16

    许多年前的冬天,为怕儿子上学受冻,我总是给他披上一件我小时候穿的风衣。小时候我个字大,我的风衣披在儿子身上显得非常肥大。怎么办呢?我就会用一根尼龙绳给它束在腰上,省得待会风大把它连同他一同带走。每天,…

  • 等雪过年
    01-15

    三月下雪,许多人都亲自感受过,并且很愿意把盛开的桃花与这三月雪联系起来,冠之为“三月桃花雪”。这三月下雪无可厚非,许多人定听说过六月下雪吧。这个例子出于关汉卿写的剧本《窦娥冤》,讲得是窦娥含冤而死,死…

  • 夜接往事
    01-14

    很早醒来,是因为窗外“踢踏踢踏”的脚步声,好像金童老家的起早上街人。隔窗外望,晨光朦胧,不由想起夜接往事......上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金童小学已经划归山观中心小学,教师们星期三都要去中心小学学习…

  • 老家学做生意的当年趣事
    01-14

    作者:水码头江阴城外,流传乡谚:“最轻的桥是浮桥,最重的桥是石桥;最值铜钱的是金童桥,最不值铜钱的是蒲鞋桥。”“最值铜钱”,应该是指老家金童桥商业繁荣。百年来,潮涨潮退的东横河缠绕着她,太平桥和金童桥…

  • 蜡烛城
    01-14

    人们很多时候,会使用上蜡烛,从古代的洞房花烛夜到如今的燃蜡庆生辰都能见到它“怒放”的美色姿容。人们常常会用蜡烛作比喻,像李商隐用“蜡炬成灰泪始干”形容妻子想念丈夫时,泪流满面的容颜,此句至今广为流传,…

  • 请给我们多一点宽容
    01-14

    为了病人几乎陪睡,点头哈腰就差下跪,日不能息夜不能寐,病人一叫立马到位,屁大点事不敢得罪,一年到头不离岗位,劳动法规统统作废,身心憔悴无处流泪,逢年过节家人难会,抛家舍业愧对长辈,病人扯皮就像开会,稍…

  • 上一页 183 184 185 186 18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