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
这首诗是苏轼在儿子遁儿出生时自嘲自己的人生经历。苏轼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全世界所有华人的中学课本里少了他的作品将会黯然失色,每年的中秋节人们都会仰望浩空、怀念亲人,就不由地会吟诵起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古的绝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精粹。就是在北宋时期,他的诗篇也成为了当时国内外学者和帝王所关心的内容,来北宋的外国使节都会到了北宋京城汴京时要询问东坡居士最近发表的词,甚至当时的皇帝(宋神宗)虽然下令发配了苏轼,也从来没有间断阅读他的诗篇,他就是这样从他生活的年代到现在,中国人在抒发自己情感时脱口而出的就是他的诗句,甚至他的诗词也成为了当今流行音乐中歌词,苏轼的诗篇和书法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大餐。
苏轼一生正如他自己嘲讽的一样“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是我看也就是他聪明绝顶的智慧让他光照中国古代文学界,而且也在他人生中生死离别的关键时刻能化险为夷。人生如梦是对他的真实写照,从四川眉州降生到母亲教他阅读《范滂传》,他不时地迸发出与常人不同的话语,一个聪明绝顶的诗人却是落魄的政治前途随时随刻伴随着他,他有着[念奴娇。赤壁怀古]里千古风流人物的抱负,更有着为国的一腔热血,但由于在宋神宗时期人才济济的年代,加上政治的不同见解,因此在被贬到湖州的时候他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千古名篇。但是苏轼一生竟然有两次的牢狱之灾,一次是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另一次是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也许是政治上的失意苏轼却亲近百姓,他却热爱着杭州的人和当地的自然风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在诗人的眼里是美女西施,也许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他努力地为当地的人民修堤,杭州的人民爱戴着这个知府,于是把西湖中最美丽的地方称为“苏堤”来纪念这个即聪明又爱人民的诗人。
除了政治上坎坷,在情感上离别也时常陪伴着诗人。青梅竹马的发妻的早逝,让诗人悲伤地吟诵出了凄凉的诗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后来的两位妻子也是走在了他的前头,人生中的三大不幸时时伴随着苏轼,他后来自己感叹到:“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当然后他也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一个性情中的人——苏轼,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在感情上都是那样的执着。
虽然政治上处处失意,但是我们在他的诗篇里无处不感受到他的亲情,他与父母和家人的友情,与弟弟子由(也就是苏辙)“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君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与弟弟子由早期的生活经历在重逢时刻时时再显,心中的忧伤让诗人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水调歌头],他的“此事古难全”问题只有去问嫦娥和吴刚了,善良的诗人最后又祝愿天下的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就是这样理解百姓、善戴百姓!在民间关于苏轼与弟妹亲情的故事流传甚广,虽然没有可靠的资料证实,但是是人民热爱伟大诗人的方式,故事经久不衰。甚至东坡肉、东坡鱼这些菜名在许多的餐馆中还是主打菜,人民就是这样公正,品尝着东坡菜、吟颂着东坡居士的诗篇,享受着中国文化的灿烂辉煌,追忆着诗人的足迹,体会着他的生、死、离、别情感,体会他内心的苦楚,让他永存在人民的心中,我想东坡居士说“我被聪明误一生”,我却认为他的聪明却让他流芳千古。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他死前两个月,看到李公麟为他作的画像后的即兴之作,这首绝命诗可以看出晚年的诗人已经是看破红尘,但是他对于自己确是感到问心无愧,他对国家以及百姓是无愧!所以他和他的诗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