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的二哥

时间:2025/5/5 作者: 山里狼 热度: 54
  小时候,我不理解父亲为什么把二哥取名“应开”,而本地话又叫他“应溪”。估计是他五行缺水,而普通话中的“开”与本地话中的“溪”是谐音吧!人们就用普通话叫他“应开”,用本地话叫他“应溪”。后来父亲告诉我说,你们五个兄弟名字的末尾一个字连起来,是“昌、开、全、洪、堂”,我才渐渐地理解父亲的喻意了。

  二哥的名字是有点怪怪的,但是二哥的历程更是“怪怪的”,“怪”得屡创奇迹。

  二哥幼时体弱多病,几次被装进土箕扔在茅草房,准备埋掉,又几次活了过来。母亲临终时,向我们兄弟姐妹使劲地示意,要我们照顾好老二。大姐每每提起二哥,总是泪眼婆娑说,老二命途多舛。

  二哥读了几年书,就辍学了,跟随父亲与大哥干农活养家,一起揽下家里的所有活。剩下的三个弟弟几乎是不干活。偶尔,我心情好时,也会跟着二哥锄田草,挖菜地。二哥的手脚非常麻利,就像使不完的力气似的。有时,我也会学学他的麻利劲,可没两下手就软了,甚至连走路都没力气。我不知道二哥的力气从何而来。

  二哥虽然全身心投入农活,但是,还是想学些知识改变命运。一九七六年王大厝村办起了初中,二哥向父亲提出,想回校读书。但对于我们这个男孩多、女孩少的家庭,一个个渐渐地接近成婚年龄,经济收入成为极大问题。而作为主要劳动力的二哥,家庭条件显然不允许。因此,二哥的就学愿望也就破灭了。

  后来,二哥与朋友合作,办起砖瓦厂。放暑假时,我负责挖黄泥、踩踏泥巴。二哥制作砖块。二哥手脚麻利,比任何一个砖瓦匠制作的砖块都要多。而每制作一块砖都要撒上一层沙灰,又逢大热天,二哥在忙碌中染上了胆结石,成了致命的祸根。

  后来,砖瓦厂因周边封山育林缺燃料而关闭了,家庭少了收入。二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鸭蛋较紧俏。于是,东借西凑买了五、六十只水母鸭,养鸭生蛋。二哥戴着斗笠,穿着蓑衣,背着包袱,挥舞着竹竿,与鸭群为伍,风雨兼程,露宿田头茅草屋。成了远近闻名的“鸭子大王”。

  一九九六年,也就是我闯荡上海滩的第二年,为了让二哥早日脱离艰辛,我在虹口区找了一间门面房,给二哥及三哥、小妹、外甥合伙经营建材。没有想到,二哥还没有到上海,店铺就亏空了,血本无归。

  二哥尽管亏光老本,还是认为上海正在大兴土木建设房地产,建材市场前景广阔。于是,他果断地卖掉所有鸭子,来到上海开建材店,一开始是卖扣板,后来卖木线条。骑着自行车(后来是自动车)走南闯北、横穿东西送货。由于不识路牌,看不懂地图(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把学过的字都忘了),就靠问路。有一次,还将自行车骑上了内环线高架。为了节约成本,他自己骑自动车到木材市场买木板,然后送到木线条厂加工线条,再把成品送到工地。有一次,在一个十字路口,他连同自动车被扑面而来的轿车撞飞。他就这样拼命地一毛钱、一块钱地积累资金,供养二女一子读书、成家。而且,还买了一套商品房。即使二哥赚钱不容易,自己勤劳节俭,但是,待人接物却毫不吝啬,且善良、憨厚,口碑极佳,亲朋好友,乃至客户都乐于跟他交往,不光拓展了人脉,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意。

  二十年前,二哥的胆结石扩展到肝部,连夜送到上海中山医院抢救,急需一大笔医药费,我问二嫂家里是否有钱?二嫂说,没有钱。于是,我立即让身边的作公司出纳的堂哥汇了伍万元给侄女。手术不是很理想,生命垂危。正当一大家几十口人准备为他送行时,他却奇迹般复活了。此后,虽然做过几次手术,却均无大碍。二哥的身体也渐渐地好了起来,时常满面红光。二哥却放松了警惕,不吃药了。

  今年正月初二,我们小家子四口,到武夷路的二哥家串门,侄子一家子回他岳母家过年去了。家里就剩下二哥、二嫂,以及侄女荣芳母子四人,我们一起到武夷茶城对面的酒家吃饭。二哥的心情很好,各方面都很正常。正月初五,他们一家四口,到我家吃饭,大姐及外甥女也来了。一大家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吃完饭,二哥还陪同几个亲人打麻将到十一点半才回家。没过几天,侄女荣芳给我打来电话说,她爸肝癌晚期,医生说,只有半年的时间。一下子把我吓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安慰。

  接下来,我接二连三地往顾村二哥的家里跑,二哥躺在床上,一日如不如一日,我不断向他“撒谎”隐瞒病情,安慰他说:“老二,你创造了许多奇迹,这只是小毛病,很快就会好的”,二哥说:“没事,很快就会好的”。我除了安慰他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从聊天到昏迷;从疼叫到不停地打嗝;从急促呼吸到血压归零;从张着大嘴巴发出微气到闭上嘴巴断气。我目睹着整个过程,却始终无能为力,让二哥的生命在身边流逝,心如刀割。

  终于,二哥于二0二五年五月一日零点十七分走了,享年七十二岁。

  二嫂说,老二头脑里装着上海的活地图。我说,二哥是平凡家庭中的“伟人”。可是,五兄弟中的“昌、开、全、洪、堂“,偏偏少了“开”,成了无法弥合的伤痛。

  写完此文,手机突然响了,侄儿打来了电话说,护送二叔遗骸的车队刚到老家王大厝。我仿佛看到了黄浦江畔的倾盆大雨,正袭击着二哥骑车送货的佝偻身躯。

  二哥,你一路走好,天上没有苦痛!

  2025年5月3日19点于上海雅居
赞(1)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