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高楼林立的延安大学校园,爬上一个陡坡,再走过一段水泥路,便来到了路遥的墓地。路遥的墓地坐落在一块不大的坡地上,前边是高楼林立的延安大学的校园,后边是沟壑纵横的黄土岭。时间正是炎热的夏季,葱茏的树木和茂密的野草覆盖着校园通往墓地的荒僻路径,显得有点零落和萧条。
我虔诚地站立在路遥的墓前,先是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然后,若有所思地浏览着墓地周围的景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四方四正的大理石基座,基座上刻着“路遥之墓”四个苍劲洒脱的黑体字。接着是路遥半身汉白玉石雕像,雕像十分逼真,显现着这个陕北汉子的刚毅与坚强。那深邃的眼睛上戴着一副眼镜,目光深沉地遥望着远方。路遥的墓就在雕像后边,用水泥箍成,看上去就像是陕北高原农民家蒸出大馒头。坟头紧靠一面墙壁,墙壁上镶嵌着路遥生前的那句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墓地旁边还有几组小巧玲珑的石桌石凳,一张桌面上刻着《路遥文集》责编陈泽顺先生写的“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另一张桌面上刻着《平凡的世界》责编李金玉女士写的“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目睹着路遥的墓地,我抚摸着旁边一棵开着白花的野草,百感交集,完全沉浸在路遥先生所营造的丰富而广阔的文学世界里,为他塑造的一个个艺术形象所感染,仿佛看到了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孙少平、田晓霞、田润叶、孙少安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向我走来……。
最初知道路遥的名字,是在上海市作协出版的《收获》杂志上。这是1882年的第六期《收获》杂志,首篇是一部叫《人生》的中篇小说。听朋友讲,这篇小说写得很真实,也很感人,要我认真读一读。接过那期《收获》杂志,我便连夜读了起来。通过读中篇小说《人生》,不但使我知道了作家路遥的名字,而且还对小说《人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通过对高加林走后门参加工作而被人举报和清退的简单故事,塑造了高加林、刘巧珍、黄亚平、高明楼、德顺爷等典型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城乡差别给青年人带来的伤害,提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我是连夜把这部12万字的中篇小说看完的,掩卷深思,不仅为小说描述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动,还对小说的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从此,路遥的名字便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以后,我又先后读了他的《月下》、《平凡的世界》、《惊心动拍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等小说,读一篇有一篇收获。1992年冬季有一天,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报道,说作家路遥因患肝病医治无效而病逝。闻此噩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路遥那么年轻,那么有才华,只有42岁,刚刚才跨入人生的中年和旺盛的创作期,怎么就病逝了呢?可是,尽管我不相信,路遥还是走了,带着对人生的追求和梦想离开了他魂牵梦绕的文学创作……
“啾啾——”,一阵鸟叫声打断了我的深思。我站起身慢慢活动了一下筋骨,久久凝望着墙壁上路遥的那句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我仔细品味着路遥生前的名言,探求着其中的酸甜苦辣和奥秘。是啊,作家路遥的正是实践了这句名言,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像牛一样默默劳动,像土地一样向读者奉献着精神食粮。路遥为创作中篇小说《人生》,把自己关在陕北一个县的招待所里,断绝与外界来往,不分昼夜,苦心积虑地进行小说创作。当创作遇到困惑的时候,他一个人先是在招待所的院子里跑步,然后用不同人物的语言自我进行对话。看到路遥这个样子,招待所看门老人认为这个年轻人得了精神病,并且马上向招待所领导进行了汇报。他创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后一部的时候,肝病已经十分严重,拿笔的手颤抖不止,使他不得不停下来稍作休息。但是,肝病只能摧残他的身体,而不能动摇他创作小说的坚强意志,他还是忍着肝病的折磨和疼痛,坚持把小说《平凡的世界》创作完成。为文学创作呕心沥血、死而后已,这是对路遥一生的真实写照。
作家陈忠实曾经说过:“就其生命的历程而言,路遥是短暂的,就其生命的质量而言,路遥是辉煌的”。是的, 路遥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把灿烂的光芒留在了浩瀚的宇宙空间。他留下的文学瑰宝将会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这个平凡世界上的许许多多的人。
赞(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