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父亲的剪报

时间:2007/3/20 作者: 不再问 热度: 84668
    从小到大,父亲送给我许多礼物,最难忘的还是他送我的那几张剪报。
 
一、 往事难忘
    在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老板,也是一个书虫,在那个文学热的年代,也算的上文学青年吧。
 
    家里最多的东西不是衣服,不是家具,而是一排排摆放有序的书本。除了爸爸常用的建筑施工专业用书外,文学书籍占据了很大的空间:从古典四大名著到《小说月报》,从魏巍的《东方》到尼古拉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家是军属家庭,算不上书香之家。
 
    父亲只念了7年书,就因为奶奶重病被迫辍学,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年代,爷爷这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功臣,硬是被那些地痞流氓们贬为“阶下囚”,“文革”让近1亿中国人几乎家破人亡,无数人含冤死去,谁是罪魁祸首呢?
 
    自学成才是那个时代成功的一个代名词,父亲就是最好的榜样。
 
    他不仅学完了初中到高中的所有课程,还兼修了大学的建筑施工专业课程,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为以后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神州大地,父亲更像一只出笼的雄鹰,在广阔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很快的,他捞得人生第一桶金!
 
    很快的,我们家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作之余,父亲依然不忘看书看报。
 
    遇到好的文章总是看了又看,时不时在塑料笔记本上写点读书笔记。
 
    在报上看到精彩的文字总是小心翼翼的把它剪下来,常常爱不释手。
 
    因为工作的缘故,父亲常常出差在外,留给我的除了大叠的钞票,再就是家里数不清的书本。
 
    我的文学梦就是从那时起的。
 
二、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很遗憾,调皮的我从小就喜欢上了音乐和绘画,家里墙壁门窗上到处是我的真迹。仿佛还有点天赋的样子,我的绘画作品引起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也因此每逢画展,我的作品常常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渐渐的我发觉读大部分是件挺累的事情,偶尔才饶有兴趣的翻翻小人书。
 
    小学时,我的数学基本是满分,作文却常常不那么令人满意,不知怎么的,就是不喜欢写。这和从小就啃大部头的背景大径庭,看来熟读唐诗三百首,只会吟不会写也是枉然。
 
    绘画上的得意,写作上的失意,让我曾经一度很心烦。
 
    父亲总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虽然不常见面,但每次总能给我带来惊喜。
 
    父亲给我的第一张剪报就是余光中的《乡愁》
 
    余光中的《乡愁》,让我讲台湾的记忆一下从1662年进化到1992年。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父亲耐心的讲解和生动的描述让我喜欢上了《乡愁》,也喜欢上了诗歌这一最具浓缩性和最有内涵的文学。
 
    父亲没有像别的大人那样,一天到晚逼着孩子完成多少日记、多少阅读量。父亲没有那么多时间,也觉得完全没那必要:毕竟爱好不是逼出来的。孩子也需要得到尊重。
 
    在父亲的教导下,在《乡愁》的影响下,我开始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家里一度被冷落的大书小书也开始成为我的好朋友。
 
    沉醉在书的海洋里,幼稚的我常常为主人公的命运牵肠挂肚,对恶毒的坏人咬牙切齿。
 
    自觉不自觉的我开始写日记,慢慢的积累多了,写起来也顺畅多了!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父亲的指导下,我第一次给当兵的师兄(爸爸曾经的弟子)写信,基本是爸爸说一句我就写一句,还时不时问这个“谐”怎么写,那个字是这么写吗。到五年级的时候,我已经能够单独的给南京的叔叔写信了,书法也比从前有了很大进步。
 
    从六年级到高三,我的作文更是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
 
三、 风雨无阻
    后来父亲因故放弃了越做越大的事业,选择了去武汉干点零活。我依然留在乡下念书。家境开始并不那么如意。更不幸的是,母亲的心脏病突发,让原本惨淡的家境更是雪上加霜。幸运的是,母亲终于康复出院了,尽管花了很多很多钱。
 
    不知道为什么,以前踏破门槛的亲友们变的冷冷清清,曾经得到我父亲1万元资助而发家的二姑更是不可一世,却从不提当初的本钱,甚至对我朴素的穿着指指点点。那次我们去逛街,我看中了一双40元的旅游鞋,可手里只有25元,还是婶婶帮我垫的。其实,我和爸爸一样,都是热心快肠不拘小节的人,可是面对眼前的种种,我的心好冰冷好冰冷。
 
    大人的事情,我本不该插嘴,可我那时侯的确想和二姑断交。也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人情世故。父亲在这些事情上显得很沉默,也许是后悔了,也许是比我更心冷。不管怎样,都没有在我面前泄露半句。
 
    想家的时候,我常给父亲写信,父亲每封必回。渐渐的,信封里也多了一张剪报。
 
    《故乡的榕树》是高中课本里的文字,我有幸提前三年读到了,浅浅的文字,深深的眷恋,仿佛回到童年,仿佛身临其境,一种温暖油然而生。
 
    在父亲最困难的时候,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父亲总是坚强的支撑着这个家,从来没有一丝埋怨,一丝叹息。
 
    我和父亲隔着68公里的距离,却无时不感觉到父亲的温暖。
 
四、 走进新时代
    好喜欢听《走进新时代》,因为它和我们家的命运紧紧相连。
 
    随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我们家也开始走进新时代。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这是父亲常对我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事业的写照。
 
    几经挫折和磨砺,父亲精湛的技术赢得客户和同行的一致赞誉,也给自己打响了闪亮的品牌。
 
    加上父亲的热忱忠厚,这种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我依然在武汉附近读书,依然和父亲保持通信往来。
 
    不同的是,我也开始发表自己的作品了。父亲总是我最忠实的读者,父亲的剪报里也多了安安的名字。
 
    我知道,这是父亲在鼓励我,在那个天真的年代,在那个喜欢幻想的年纪,我俨然一个文学青年,做着拿诺贝尔文学奖为国争光的美梦。
 
    那时候真是太容易满足了,发表几篇豆腐块就高兴的不得了,甚至有些飘飘然了。
 
    父亲一直教导我做个诚实稳重的人,却给我充分的自由空间。
 
    当我的书法频频获奖,写作水平高歌猛进的时候,我的功课开始下滑。
 
    父亲并没有责备我,只是提醒一句:在当今社会,写作的出路很狭窄,可以说是羊肠小道,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我开始不以为然,觉得父亲只是怕我耽误功课。
 
    后来,才发觉我真是太聪明了。
 
    永远忘不了那一次:
 
    雄心勃勃的我被老师给予厚望,代表全班参加了全市中学生作文竞赛,我居然连个优秀奖也没拿到。
 
    语文老师大概是安慰我,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做为范文贴在墙上。
 
    我觉得越发的愧疚。
 
    也许我不大喜欢临场发挥,但失利大大挫伤了我的自信心,这也足以警醒我自己别太得意。
 
    这时候才想起父亲的教诲:为人要踏实、稳重。
 
五、 明天会更好
    后来,我和父亲先后配备了呼机、手机,联系也越来越方便了。每每读到精彩的文字,总忍不住互相的交流。
 
    今天,我在遥远的北国,想起父亲,想起我最亲的人,心底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和思念。
 
    一直都想写本书,有关父亲的书,这个心愿已经酝酿许久。
 
    在父亲眼里,我是他的骄傲;
 
    在我眼里,父亲永远是我最大的骄傲。
 
    衷心祝愿我的父亲,祝福天下所有慈祥的父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