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观风筝

时间:2021/11/3 作者: 鲁风 热度: 105917
  三月末的时节,正是鲁州春情躁动的时节。当太阳走的还有半杆儿高的时候,我被春风邀请着,漫步在小路、田埂之上,倾心听取她对行程的透露。尔后,又引导着我向前面的一个小场地走去。

  放眼望去,那里有五六个少年儿童和三四个大人在活动。此时的他们,面部均染上了晚霞,都抬着头,目光越过冒着小绿芽儿的杨树枝桠,一直投向那碧蓝的苍空。有的还不停地伸出手来,先是指点天上,再后就是双手来回举托。看那阵势,像是空中有什么招眼的东西。至于气氛,绝无一点失望和悲郁的样子,这使我好生奇怪。空中别无他物,何因致使得他们生发出这样的兴趣?转而,我又怀疑起我的眼睛来。是不是近视造成的假象?也不对呀,有眼镜呢。那又是什么呢?

  我越过路边嫩黄的草儿,越过田间油绿的苗儿,渐渐靠近那场地。我的大脑超越了脚步声的轻微振动,直直盘旋向苍空,去追寻那引人向往的焦点。

  而我的知心朋友——春风,在此时她可忙啦,一会儿跑向别处,一会儿来安抚安抚我,唯恐我被冷落。我看得出,春风来到了这里,真的是如鱼得水啊。至于在她照顾方面,那更是尽职尽责;既热情,又周到,让我简直无话可说。这会儿,我又听到她那轻微的脚步声,也闻到了她那未散尽的浅香,正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地向那些人飘去。途中,我终于明白朋友引导的含义了,她这是在诚心讨好我呢!

  哦,看见了,那些人把视线转向了我。我这时看得出,前面的少年儿童与大人不只是快乐,而且还有无邪的天真。至于这情绪,你从他们脸上闪现着的得意模样和那露出的惬意笑容里就能知道。咱且不说大人,单说那五六个少年儿童的专注欢娱和那雀跃挤眉的仰望劲头儿,也可看出一二来。

  咦!当中的那个小孩儿的手中怎么牵着一根线?线的另一端斜升向西边彩霞的天空。看样子,那小孩似乎想把他们的幸福和欢兴、童心与友谊,通过那洁白的长线,传导给地球的某一端吧。我赶紧擦了擦镜片,抬头仔细观望,哎呀!霞光里原来有一只正振翅西飞的大雁。这景象很合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味。与王勃句稍有不同的是,并没有“孤鹜”的感觉,倒是觉得这只大雁身上好像负有特殊的使命,带着鲁州的新面貌,正向西飞去,向西飞去。至于那“秋”么,你把它默改成“春”就可以了,因为这样能与当前的时节与情节相吻合。

  我随着人们的视线也向西移动,越看越新奇,越看越爱看。激情之下,心里不意地流露出这么一句话:“哦,这多么像一幅油画啊!”

  “叔叔,借(这)不细(是)花(画),已(你)不基(知)道吗?借(这)细(是)风拧(筝)!”我身旁一个约莫三四岁的小男孩,正歪着脑袋,倒背着一双小手,骨碌着眼睛,对我这样郑重神秘地说道。

  顿时,我的心陡然提起,只觉得耳根燠热。燠热的原由是:你这么一个大人,难道连风筝都没见过吗?还要孩子提醒你。说实话,此物大名早已贯耳,但见得还真不多,更别说放风筝了。往常,我从书本上知道风筝是适应少年儿童的一种游戏,并知道这种游戏由来已久,正好根据这眼前的真物件,来个理论联系实际。我向那看我的小男孩儿友好地一笑,点了点头,随即,我们一同看起风筝来了。

  春风,一定比我看得真切,关于这点,亲爱的读者,您们或许不知道,我的朋友春风与风筝,他们是姐弟情人关系哩。现在,他们一见面就如胶似漆,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这是他们目前的真实状态。刚才,春风就悄悄地并且还有点害羞地告诉我,风筝离不开她。您如不信,就望望风筝,再细细地想想,就知道春风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了。风筝确实是靠着春风的爱恋和倾心帮扶来实现他的理想的。而我的引导者,这位纯友情的朋友,大他两岁,就蛮显得经验丰富。她把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都传授给了情人,使其从中得到升腾,她也从中得到了快慰。这我深深地相信。此刻,她正一会儿绕到人前,一会儿绕到人后;一会儿敞开我的心扉,悄悄给我无尽地安慰;一会儿遥去蓝天,理理风筝的翅膀,不!是催促大雁高翔,也就是说,催促她的情人奔向远方。

  由于春风给我及时地稳定了情绪,恢复了我的理智,才使我清楚地、冷静地这样看风筝,了解风筝。我想,少年儿童伴有风筝,确确实实地能健身祛病,并能促进各方面的发育。在对于健身除病方面,古代典籍上早有记载:“今之纸鸢,引丝而上,令儿张口望时,以泄内热。”再说放风筝,不啻是一种正当的少年儿童时期的娱乐游戏,也是一种少年儿童时期的科学游戏和艺术性的游戏。推而可知,亦可称之为健脑游戏。在此,我不必说放风筝的手法,或者技术,单说对于文学艺术的起源方面上,康德不是曾经最先从游戏方面来解释的么。艺术史家朗格也认为是这样,并确定游戏是孩提时代的艺术。当然,他们的部分观点,从根本上来讲,就直接颠倒了意识和存在的关系,使其中途拐进了唯心主义的路线。我且不管这些,就放风筝而言,它确实能给少年儿童一种活泼快乐的感觉,它又确实能给少年儿童一种想象力的自由、联想力的自由,尽管他们的想象与联想很稚浅。毫无疑问,它更能给青年人、成年人以广阔的丰富的各色各样的想象与联想。对于这种引人冲动的艺术,人们都知道,风筝现在的故乡潍坊,那里的人们如今已经把它传授到国外去了。由此,中国浓郁的乡土味儿、曹雪芹在《南鹞北鸢考工志》中所传授的纯正的风筝艺术,便在国外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心里生根开花了。

  这种风筝游戏,常使人产生冲动的联想。基于这方面的原因,我对此也流露出了很大的兴趣,也算是开启了我的精神快乐的旅程吧。在我全神贯注地看风筝的时候,我竟然觉着我的灵魂已经出了窍儿,其形体像七仙女那样,似乎跟在她们的后面,飘飘荡荡地飞往太空,去追赶那金色中的大雁。此时,我回头一看,我竟也成了空中的风筝。俯视下面,有白云擦身而过,有鸟儿在一起一落。再往下,是人间密集的深碧色的方块田,纵横交错的铅灰色的路;蛇形弯延的灰黄色地面的下边,是我们的先人饮吮的河脉;还有暗黛色的村庄,色彩不一的城市与工厂;不成规则的环形状的黛色的群山。这壮观的景姿,是我头一次看见。

  这一刻,我看着前面的风筝,大脑在紧张地思考着。心里也明白无误地感觉到,现在的举动,都是风筝的引力在作用、在外延。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又充分领略到了春风的魅力,进一步悟知了古人对风力的认识和对风力的联想以及对风力的向往。这种对风利用的结果,也就顺应了在劳动中出现的风筝。风筝的初始,作为工具,就我仅知,大体用在测量和通讯上。至于在测量上的应用,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曾说:“纸鸢,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之是韩信所作。高祖之征陈豨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中也。”而在通讯方面亦有不少记载,如梁武帝太清三年,侯景谋反,围困台城,萧纲曾把书信系在纸鸢上放出去求救兵。总的说来,不管是测量,还是通讯,都属于劳动的范畴。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中说:“游戏是劳动的产儿。”也就是说,各种各样的游戏都来源于劳动当中,其风筝游戏也一定是劳动的产儿,也更是灵感的产物。他还说:“游戏是由于要把力量的实际使用所引起的快乐再度体验一番的冲动而产生的。”那么,韩信与萧纲之后的人们放风筝,就是“把力量的实际使用所引起的快乐再度体验一番的冲动”了。无疑,我下方的三四个大人的行为也是有其相近的原因。而那五六个少年儿童的行为,我想,用“冲动”来解释就不那么贴合了,也许亲身试试更干脆些。这种活动,他们是由于心理或者生理的需求所驱使,至于那游戏的内容,恐怕就不止风筝了。我这样想着,跟在风筝的后面,边思想,边与他同行。

  突然,我的臂膊上鬼使神差地缠满了绳子,使我在空中的飘行,失去了平衡状态。我本能地想招呼前边的风筝,求同伴帮个忙,可双手由于绳缚,无法活动。顿时,我感觉到了绝望。在前方的地狱门口,死亡,它正恐怖地召唤着我。绝望中的我,头朝下,对着可爱的人间,连再瞥一眼都没来得及,就无情地向地面飞速坠去。

  人世间多么美好啊!那风筝也真是有趣!我很留恋。可现在,这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了。

  “叔叔!叔叔!已(你)整(怎)么了?”原先的那个小孩边拉晃着我的双手,边抬头神情惶惑地看着我问道。

  此时的我像个木桩,直愣愣地插在地上,眼睛一眨不眨地死死盯住金色中的大雁,对其余全然不知不觉。那被绑住的双手,随着小孩来回的拉动,绳索渐渐松开,我的魂灵这时才袅袅地从苍空中飘来,复归原体。当我在恢复知觉的一刹那间,发现双手已被那个小孩儿紧紧地攥着,我赶紧收回了双手。直到身上觉得稍微汗津津的,我这才醒悟、明白:我刚才,那是进入了幻境!

  此刻,我最怨恨在我看风筝的时候,使我游离出形象思维,并扰乱我内心平静的七仙女!但我并不怨恨春风,尽管她们的关系很亲密。七仙女生活在幻境之中,可春风却伴随在现实当中,所以我更偏爱春风!虽说风筝与春风,一直是形影不离,可我呢,也是离不了春风啊,我的知心朋友!这次由风筝引起,使我进入了幻境。现在,我又复原了。复兴后的我更清楚地知道,大人与少年儿童的思想毕竟是有差别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证明:风筝,它真能使少年儿童既纯洁又天真地、高兴地想到点别的。

  “小朋友,这风筝飞得高么?”为了掩盖虚幻时的窘态,为了回报小朋友给我的热情,我便弯腰对他这样说。

  “叔叔,借(这)回已(你)又佛(说)错了,那不细(是)风拧(筝),九(就)细(是)大雁嘛!俺、俺家里花(画)向(上)的大雁九(就)和借(这)大雁一样。”

  “对呀,小朋友说得真对!”

  小孩听了我的表扬后,感到非常得意,就径自看那牵神挂肚的东西去了。

  不知怎的,由于小孩这句话,又使我想到,风筝,确实有一种最佳娱乐性和艺术性。因为娱乐,才有身心健康;因为富含艺术性,才能使少年儿童的大脑健全,并能生出一种最先的幻想与联想。纵览古今中外,在科学的发展中,谁能说最初没有幻想与联想的影子在推动呢?反正我认为有,至于那衍生的仿生学,那就更不用细说了。不过,科学的进步,还是有一点让我应接不暇,因而,我不免有点感喟。

  这会儿,那殷勤的春风,我的朋友和引导者,大概窥视出我的心境,便循循善诱地对我说:“我说呀,你也不要暗自悲叹,一个人,若是往后看,就会看到渐去的童年;倘若是一如既往地向前看呢,那你的童年仍然还在你的眼前。走,朋友,我不妨再领你到别处转转,兴许还能再给我们点什么!”

  听了春风的私语,我心里坦然了许多,便默应了她的再一次的邀请。披着晚霞,踏在田间舒适而又朴素的绿草上,把寄情的目光,转身投给大雁之后,与她相拥着,度步去了那边。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