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我家院子里竹子能够长高长大?坐在窗前作诗的我,看着眼前阳光照耀下的翠绿的竹苗,想到了画家,想到了画家对我的好,想到了画家生前最后的杰作。说话间,思绪便是脱线的珍珠明光闪亮一颗一颗。
许多年前,一位朋友送给我他的墨宝,非得让我给他题诗。我很高兴,虽然我的水平有限,但是因为他作的那幅墨竹实在是太好看了,可以想象,若是我能够在这样一幅画上留下自己的字句,那我的脸上就将沾上多少金光呀!另外,还有一种冲动萌生在我的心中,我多么希望他能够专门给我画上一幅哪怕次一点的竹竿也行呀。我向来是一个心直嘴快的人,那种想法还没有在心中成个囫囵的句子时,我的嘴里就轻轻蹦出“给我画个吧。”这奢望的句子了。画家朋友是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他没有听清楚,便应声说道:“怎么不是我画的?拙作,献丑了。你也要自己画,不管好看不好看,神韵是不能缺少的。”。他这一说,把我求画的欲望一下子抹掉了。我红着脸,看着那纸上斜而不弯的墨竹,眼睛就湿润了,我总觉得那墨竹分明就是我面前这位背驼身正的老人家。
我说老画家像墨竹,是有原因的。他是个经受磨难而不退缩、为人正派、大公无私的好人。我少年路过此地,在街头卖艺的时候,没人理会将要饿肚子时,作为艺人的他得知后,就在我的旁边摆个桌子认真地做着画,说也奇怪,他一来人就多起来了,许多人给我投了钱。我后来得知,他是全国出名的画家,经他手的画作在全国各个地方不但都有市场,而且都能卖上大价钱。何况他的出现本身就是许多人争先恐后的动力。三五天之后,他了解我的处境,觉得我的悟性高,就给介绍给了一家报社让我当发报员减免我奔波的辛苦。几年后,我拜他为师。虽然是师生,但他依照我的特长和经历,因材施教,再后来,我才逐渐成长为一个诗人。我们有着二十年的情谊。我是知道他的脾气的,他有着“四不”准则:日寇威逼,不作画,富僚促商,不作画;赈灾作画,不收钱,济穷作画,不收钱。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他谢绝过多少为名得利的人的威逼利诱,他资助接济过多少穷困潦倒的熟悉、陌生的人,连他自己也数不清。只从他家里的陈设可见一斑:除了电视、电灯、沙发、床、书桌再无其他了。其中电视是政府慰问的,电灯是邻里接济的,沙发和床是他接济过的木匠现做的,书桌是我送给他的。他渐渐驼起来的身背、渐渐减弱的听觉更是这位好人无私奉献的见证。还有,自从我见到他的第一天起,他就是一件可身的黑色布褂,不过夏天是开着怀、冬天是裹着棉罢了。很多次,我都劝过他,让他多攥点钱为他的儿子(我的师弟)考虑考虑,让他也再置办一些家具。他却常常微笑着说,作为一个人民艺术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能给大众造多少福祉,身为党的儿子,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己已经习惯了,不用想着花钱,要想着国家、想着人民群众。他的这些话,常常让我潸然泪下。可以这样说,老师的言行对我的人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阵风挤过窗纱粘连起我的思绪的碎片,我这才晓得泪水早已经阻挡了我的视线、滴湿了我的画纸。此时此刻,想想他笑容可掬的样子,想想他每一句谦虚的话、激励教导的话,想想他帮我助我关怀我的一举一动;想想他家里的陈设,想想他爱憎分明、助人为乐的处事,想想他胸怀祖国、热爱人民的言语举动,我怎么也不肯相信他已经离开我们,离开他深爱的国家已经十多年了。这么多年来,我都想这样对他说,老师,我会画墨竹了。其实,把您高贵的品质时刻装在心中,把您的感情赋予祖国人民,就是画出了墨竹的最高境界!
作于2012年12月24日下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