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心潮澎湃。不料连日阴雨,缠绵悱恻。那种感觉,沉闷于心,久久不能释怀。出去走走吧,或许会有意外收获呢!不过,远的地方是不去的,只在门边转转,看看。
忽而想起了当年战火纷飞的牛蹄岭,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安康人,是该去看看了。
于是,一行人于阴雨连绵的天气,乘车来到了牛蹄岭山脚下。再绕着之子形的山路,盘旋而进。绕过了几道山崖,又绕过几片茂密的森林,再经过几片黄澄澄的橘子林,就远远的看到了山尖的高耸的纪念碑。高高的纪念碑,像一尊矗立在山尖的镇守安康的挺拔的威武的哨兵,一动也不动,俯视着山下,似乎正在侦察着山下的“敌情”哩!
一忽儿,便到了碑下的停车场。眼前一亮:好壮观的纪念碑,约二十米高,耸于山峰之巅,瞭望群峰。人字形的两条山脉相连,若分岔的牛蹄的脚丫,而且各具情态,各具特色了。高高低低的时而突起的山峰,仿佛是劳累过度的牛蹄上突起的蹄甲。
怪不得,牛蹄岭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呢!
明末张献忠义军受挫于此,太平军扶王陈德才击溃清陕安镇兵营,占领兴安。民国初年陈树藩,张飞生争斗北洋军吴新田,双方主将智战,于此激战三天三夜。史叹:牛蹄一岭,可谓战云滚滚,山峰功用,旨连兴安命脉。
解放战争后期,蒋,胡急调三个半军,困守退蜀南线。置重兵于此,企图负隅抗顽。1949年5月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九军军长刘金轩,政委汪锋,为切断胡宗南向川北的逃路,按刘邓首长的指示,派55师,57师重兵,两军对垒于此。似火的七月,弹雨横飞。从12日开始,至25日渐息。最激烈的是22日至25日。号角响起,勇士如虎,激战19次,大挫敌军。解放军163团副团长孟俊岐壮烈牺牲,团长牛玉川,董明瑞继而鳌战,连续40多个小时没有停歇。俘虏国民党军552名,歼灭2550余人。由于地形于我军不利,敌军在山顶,我军在山腰,进攻十分艰难,导致解放军伤亡1259人。(至1949.11.27解放安康)
听一老人讲,他那时才6岁。听到枪炮声,简直是震耳欲聋。国民党军死伤惨重,还下山拉壮丁充军参战,幸亏自己年龄太小,才躲过此一劫。战后,6岁的他上山观望。死尸遍地,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目不忍睹。有的还正端着机枪,就闭上了眼睛,永远不再睁开了……
呜呼,两军将士,同为炎黄子孙,相互你死我活的真枪实弹的在这里玩命,不就是为了牛蹄岭,为了安康,为了江山吗?为何不坐下来和平解决呢?为何非要用炎黄子孙的一奶同胞的生命来化解这份恩怨呢?真叫后人费解,更叫后人纳闷呀?!!!
呜呼,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呵护着兴安,是孟俊岐团长用自己的鲜血点燃了将士的勇气,是他们一齐用头颅换来了安康!
呜呼,炎黄子孙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呀?!!!既然不可调和,干脆,来一个你死我活吧?!!!
呜呼,是人民解放军的气势,决心,呵护了安康这块神圣的土地。他们才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
轻轻的,翻过了那悲壮的一页,看今天的牛蹄岭人民。哪一家不是高楼大厦,哪一家不是白墙碧瓦。这是勤劳的牛蹄岭人民在先烈的英灵的感召下用勤劳的双手建造的呀!没有先烈的流血,没有先烈的头颅,没有先烈的生命,哪有今日的牛蹄岭,哪有今日风和日丽的安康?!!!
我,一时无语了。
轻轻折一支枫叶,静静地插在纪念碑下……愿,同为炎黄子孙的先烈,于地下安息!也愿安康,永远安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