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接受和拒绝

时间:2008/6/26 作者: 晏乐 热度: 337358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接受着教育,所有的教育都把知识灌输到脑中,尤其现代社会信息量日益庞大,使得记忆力无法满足,于是就有人研究方法。
  
  可是什么才是方法?“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句话无法理解,没有标准。要去寻找标准吗?怎么寻?
  
  我们的学习一直在模仿,这点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发觉。因为从出生开始,我们就被要求接受,接受所有的调教。似乎只有不断地学习,通过学习才能达成某个目标。可是我们不曾满足,而在这种不满足的状态下,我们日见疲劳。
  
  那么到底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因为没有正确的释放。
  
  当你观察一个刚出生的小孩,他的坐、卧、表情无论怎样,都是尽情的。那时他的所谓的智力还没发育。所以他的表达很直接,他可以直接听到身体的声音,接受和拒绝就是笑和哭。很简单。而当开始接受,他就开始被束缚,开始被教育,开始从深度呼吸转为浅层的呼吸。开始他是无知的,很自然,很惬意。而开始接受教育,就开始被各种各样的三十六计包围,随着所谓的适应环境,就离自心越来越远。长大了又通过模仿,将所知的用填充的方式再教育下一代。就好象一个人屁股被踢了一下,不回身找原因,而将脚直接往前踢站在前面的人。无智。
  
  但当我们被启示后,我们开始反省。佛陀、克里虚纳或者基督,这些大师们到最后都是把弟子往外推,采用各种方法阻碍弟子依赖,让他们做回自己。因为每个内核都是空性的,是零,那个地方没有自我。“心中无一物,何来惹尘埃。”亦或者“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那是一个深深的空无,一方净土。两个空无不可能不同,一定是相同的。但没有同一个乔达摩、米拉、耶稣,因为世界上同样的事不可能发生两次。所以每个妙有都不同,但是妙有不同并不等于内核不同,内核是一样的。所以法无定法,而其中心出乎意料地一致,没有任何的界限。
  
  所以我们不是要一味地跟着别人走,模仿是机械的,但只有超越机械才会是独一无二。如果知道布克由禅师,那么你会知道他曾被采访。质问他是否真的跟着师傅走。他说:“我跟着我师傅走,因为我师傅从来不跟他师傅走,这就是我从他哪里学来的,他是他自己。”从来也没有一个人能真正了解另一个人,当他在做的时候。因为你所感受的只是在那个时刻能感受的,你只能感受跟你平级或低于你的,你无法了解更上的,除非你到达更上。
  
  所有的大师都会拒绝你模仿他,而这正是他接受你成为他的弟子。所以拒绝一味地跟随和模仿,接受那个妙有的自己。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