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许多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永久回味。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沧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感慨等。于丹解读中用了一个“加法和减法”的比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说人在三十岁之前不断地从这个世界上收集所需要的东西,物质的东西越多,人的心灵越易迷惑;所以在三十岁以后就要学做减法,也就是说要学会放弃。
当代社会竞争那么激烈,生活节奏那么快,工作压力那么大,人们互相见面,总会听对方诉说“我忙啊”、“快累死了”、“最大的愿望是好好睡一觉”之类的话。当下的人们确实好累,“心身疲乏”,不光是身体上的累,更多的是心累。累些什么?无非为名、为利、为情、为生计而累。只有把达不到的目标割舍了,把不该做的事拒绝了,把不该挣的钱放弃了,把不该有的情了断了,心才不累。
我认识一位大学老师,他博士学历,年富力强,不到40岁当上系主任,成为人人羡慕的成功人士。可是当他看到他的同事也是同届学友已获得正教授职称,自己只是副教授时,心里就不平衡了,于是拼命著书立说。几年后他评上正教授,而那位同学又当上副校长,他心里又不平衡了……于是他再一次奋起直追,结果这次他把命拼掉了,生命定格在46岁。
一个朋友在一家外企当经理,太太在一家公司当会计,工作稳定,有房有车,加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超小康的日子别提多滋润了。可是他太太最近犯事了,先是被审,后是被拘,原因是会计科长和他太太共同用公款在外注册了一家公司挣钱,她分到的“第一桶金”是5万美元。大家都非常惊讶:又不缺钱花,为了5万美元坐班房值得吗?而且据说这笔钱分文未动地一直存在银行里,连她老公也不知道。
我一个闺中密友,她一不留神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对方还有一个五六岁的儿子。两个人都很投入,爱得如胶似漆死去活来的。男人向老婆提出离婚,吵了几次,最后离家出走了,老婆就是不松口,甚至以死相逼。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她和他被迫离开了原来工作的公司。有了新的工作后,两人干脆同居了。可是后来他老婆搬来了本地外地所有的亲戚长辈,轮番上阵,对男人追堵围截,苦口婆心,以儿说事,以哀制胜,男人不得不回家。结局已经十分清楚明朗了,可是密友仍然痴心不改,仍然与男人保持着情人关系。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我和她的家人对她也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是她就是听不进去。舍又舍不得,爱又爱不成,只好永远痛苦下去了。
以上三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为名所累,一个为利所累,一个为情所累。
此时,夜风习习,传来丝丝凉意。我想起了书上读到的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得到朋友送的礼物,一对羚羊角,价值连城。后来他发现羚羊角散发一种让人受不了臭味,就把它放在阳台上,但是不管怎样包裹严密仍然能闻到这种气味。要留下这个宝物就要忍受臭味,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折磨他很久。最后他把羚羊角扔掉了,再也不用受难闻气味的折磨,心里轻松得很。
道理很简单:只有学会放弃,心才不累。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