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卞和在山上采樵,突然发现山巅一石有些异样,遂攀至绝顶,凿而得之。映着日光,透过粗糙的表面,他隐约看到了晶莹温润的光彩。把玩再三,他断定此乃稀世之宝。
一介山民,既无解石雕玉的工具,也无使其光彩勃发的技巧。思来想去,他决定将此玉献给朝廷,由能工巧匠雕琢后成为国家的财富。于是,他辞别家人,怀揣宝玉,急急奔向京城去谒见楚王。
在殿堂上楚王召见了他。听明来意,楚王吩咐玉匠对他所献之石进行鉴定。
玉匠们倨傲地掂起那块石头,粗略一看,脸上露出不屑的神色,回禀楚王道:“此乃资质粗卑之石,绝非稀世之物。”
不容卞和有任何分辨,他已被几名如狼似虎的侍卫拖出了宫殿,并以欺君之罪被砍掉了一条腿。望着血淋林的右腿,卞和强抑着巨大的痛楚与悲愤,紧紧地抱定那块被抛出来的、浸着血渍的宝玉,艰难地爬出了王宫,身后留下一串斑斑血迹。
为了一块玉,卞和失去了一条腿,也失去了赖以谋生的手段。此后他只能借助一副简陋的拐杖蹒跚而行了。
而关于他的流言已是满天下了。人们鄙夷他的品行,认为他为了荣华富贵、为了飞黄腾达而以石充玉,被砍掉一条腿是罪有应得。没有人同情他,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信任他,更没有人帮助他。他的朋友疏远了他,他的家人遗弃了他。他得到的是嗤之以鼻、是冷嘲热讽、是幸灾乐祸、是侮辱毁谤。他孤独,他悲愤,他无助,他更无奈。残酷的现实和冷漠的人情,使他已无法混迹于闹市了,他被迫遁迹于荒野中。
居岩穴而友麋鹿,拖着疲惫的躯体,忍着莫大的屈辱,孤自一人与清风明月相伴。冷风凄雨中,他饥寒交迫,只能以野菜野果充饥,只能以树皮衰草为衣。多少次想玉石俱焚,以死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清白、向不公的命运抗争。但抚摩着怀中的那块宝贝,他放弃了死的念头。他坚信怀中所揣的那块东西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宝物蒙尘只会是暂时的,它终有熠熠生辉、光彩照人的那一天。
他要抗争,为自己不公的遭遇抗争;他要鸣冤,为蒙尘的宝玉鸣冤。于是,他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方式进行抗争——哭泣。
于是,人们常常能看到山冈上有一个残肢的人或策杖而立、或临壁而坐,悲痛欲绝地嚎啕痛哭,那哭声百转蹂肠、震风遏云。嗓子哑了,继而低泣;泪流尽了,继而泣血。不管严寒酷暑,不管阴晴雨雪,他每日必哭。山下也常常聚集着一些看热闹的人,人们宽慰他、劝解他,劝他不要为以前的荒唐而懊悔,要多多保重,安度余生。他不做任何解释,只是抱定那块石头痴痴地痛哭。人们以为他疯了,为那块石头而疯狂了。
看热闹的人渐渐地少了,而他仍然坚持着,坚持着每日痛哭的功课。
几年过去了。人们已经淡忘了那件事,也淡忘了卞和这个人,而卞和也从年轻力壮的汉子变成了佝腰驼背、瘦骨嶙峋的病夫。楚王也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
一日新王路过山下,远远地听到哭声,便问其故。知道真相的随从如实地作了汇报,楚王很震惊,也很同情卞和的遭遇。遂召来卞和,好言相慰,并准备赏赐他一笔不小的财富让其安度余生。
卞和直起佝偻的腰,抬起久低的头,睁开干瘪的眼,扯开沙哑的喉铮铮而言:“请大王派人解开此石,此乃稀世之宝。倘为丑石,愿大王砍去我的左腿。”
大王愕然了,想不到眼前已行将就木的人会如此执着,竟愿冒着被再砍掉一条腿的风险来献宝。遂回宫吩咐玉匠解开那块石头。
剥去浸血凝泪的粗糙表皮,玉匠们瞠目惊舌,呆在那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几案上分明呈放着一块无上美玉,晶莹碧润,完美无瑕。任他们纵横玉石界几十年,却从未见过如此美妙的东西,不敢相信世间会有这般尤物。
楚王大喜过望,唤来卞和准备封官晋爵、厚加赏赐。
卞和谢绝所有封赏,脸上绽出幸福的微笑,嘴里喃喃道:“是宝终会发光,终会发光的!”
拽着拐杖,他从王宫蹒跚而出,脸上挂着胜利者的微笑。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