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父爱如山

时间:2007/3/2 作者: 水之心 热度: 97483
    父爱如海,涤荡我生活中的烦恼忧伤;父爱如春,滋润我前行路上繁花似锦;父爱如山,顶起我生命的脊梁! 
                                         ——题记

    父亲,每当一提及这个称呼,我心中便卷起了情感的激流,奔腾着崇敬、感激、爱怜、思念、内疚、嗔怨……父亲给予我的爱,终尽一生,我都无法报答。我只能通过真实的讲述,来略微表达对父亲的深爱,祈求换来父亲的,哪怕是一点点的欣慰……

    一、父亲其人和他对子女的教育

    父亲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少年失怙,靠着自己的努力和乡亲们的接济,考进了学校,走出了大山,支援边疆来到了云南,一辈子奋斗在煤炭系统。前些年,父亲一直在矿山从事技术工作,经常下井,和煤矿工人师傅们一起与死神“亲密接触”,不知道哪天死神一不高兴,大家就危在旦夕。我还在1岁的时候,父亲就遭遇了一次生死大难。那次矿井瓦斯爆炸,死伤无数。爸爸被深埋于地,从坑道里拖出来以后,在医院里昏迷了七天七夜。他能活过来,医生说简直是奇迹。可从那以后,父亲就留下了后遗症,一生都在跟各种中药、草药、针水打交道。

    我却认为父亲能活过来不是什么奇迹,而是缘于旺盛的生命力和一句老话——善有善报!

    父亲生性豁达,热情开朗,他眼中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的阳光。他见闻又广,记性又好,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可以侃侃而谈,兴尽方止。又可以即兴而唱,虽说也会跑调,喜乐慷慨之情却溢于言表。

    记得那一年,大姐从南京实习回来,火车到站的时间是半夜两点。那时交通不便,父亲带着我去接她,先借宿在朋友家,深夜一点再出发步行到城外的火车站去。途中要经过田野,还有一片坟场,不时响起的蛙叫声在朦胧起伏的土包映衬下,显得格外惊心。父亲拉着我的手赶路,一直鼓励年幼的我不要害怕,他教我去看天上闪烁的星光,去感受原野上吹来的清新的风,后来干脆在旷野中放声唱起了《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走过了高山,走过了草原,来到我身旁——……”欢快的歌声响起来,我的心不再害怕,蹦蹦跳跳的,走完了那条路。等火车进站接到大姐时,姐姐劈头就说:“爸爸,你知道吗?我们同学见到你走过来,第一句话就是‘你爸爸简直就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嘛!’”

    开朗的爸爸对我们几兄妹在学习上的要求却是很严格的。小时候父母分居两地,父亲独自带着哥姐在矿上,又要忙工作,又要挑起教养孩子的重担,可父亲却从不因劳累而有丝毫埋怨或懈怠。无论严寒酷暑,每天早晨五点半,父亲就要把哥姐们从睡梦中叫醒,领着他们跑步锻炼,边跑还边问上几句英语单词、数学公式什么的。哥哥那时调皮,想在床上多赖几分钟,爸爸掀了被子,细细的竹枝照着屁股就刷下去。六点晨炼回来,父亲做早点和带到学校去的午饭,哥姐就大声地朗读语文英语。晚上回家后,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父亲还专门订了习题本,哥姐必须再做完规定的练习,才能入睡。每天的作息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速度要快,动作要轻,效率要高。所以,大姐后来成了矿山上第一个重点大学的学生,我们四兄妹都考上了大学,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而我跟母亲住在一起,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很少。等一家人团聚了,父亲又担任了领导职务,起早贪黑,成天就忙于开会、下井、设计、出差,吃饭都是匆匆刨上两碗了事,说话的机会都几乎没有。有几件事,却让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父亲虽然工作忙,但还是很重视我的学习。他把学习任务告诉我,又把平时的教育交给了母亲,自己则一有时间就来抽查我。记得有天晚上,父亲难得有点闲暇,恰好我的作业也做完了,父亲便抽查我的背书。我正是贪玩的年纪,整天瞒着大人下河摸鱼,上山摘花,和矿上的小伙伴们满地里疯跑,学习嘛,反正矿山子弟学校要求不严,妈妈每日忙里忙外,也没时间细细过问,混得过去就行。而且,每次考试,我总能拿前三名,心中还挺得意。没想到这次撞到了枪口上。父亲的抽查又细又严,没几下我就被问倒了。父亲勃然大怒,除罚我把该背的都背掉外,还翻开全书中最长的一篇、书上没要求背的课文,命令我背完才准睡觉。当时已快夜里12点,可怜我上下眼皮直打架,一颗小脑袋像十斤重的铅球,一个劲地往下掉。母亲见我可怜,就跟父亲求情。不求情还好,一求情,父亲拿了个高脚独凳来,叫我跪在上面背,还守在了我身后,只要我眼一闭,一把戒尺就打下来。那天晚上折腾到了几点我已记不得了,反正是直到书背得了,我才终于获赦上床睡觉。

    父亲很节约东西,我就曾因不注意而被他好好教训了一顿。那时候我刚上初一,家里生活还很困难,父亲因工伤一直断不了医药,大姐二哥在昆明上大学,三姐正读高三,老家还有亲戚要周济,母亲就想方设法调剂生活,经常从四川带了红薯来,一个个煮在饭中,每次吃就一半红薯一半饭。一天吃饭,见碗里又有红薯,吃厌了的我不禁口出怨言,也没把皮上粘着的饭粒吃尽就把皮撕了丢在桌上。父亲下了班已很疲惫,饭都没顾上吃就躺在桌旁的小床上休息,睁眼看见我丢在桌上的红薯皮,眼睛一下就瞪大了,叫我把饭粒一颗颗拣出来吃掉。我嘀咕了几句,磨磨蹭蹭不肯拣,父亲声音大了起来:“有饭吃就是好得了,你知不知道没饭吃的时候饿死过多少人?!”见我还是不情不愿,父亲火了,下了床就要来揍我。看着父亲凶神恶煞的样子,我吓得大哭。家里人赶紧拦住,示意我快拣了吃。父亲没冲过来,但声音却是不可违抗的严厉:“这么不知道爱惜粮食,叫她把桌上所有的红薯皮都吃掉!”天!所有的?!——包括其他人丢的吗?我不敢说话,却放开声音,嘶声力竭地大哭。母亲劝到:“算了算了,她呆会还要上晚自习,你也累了,让我来收拾,啊?”父亲也确实累了,睡到床上,合了眼休息。母亲一边给我使眼色,一边用纸把桌上的红薯皮飞快地包了,一边说着“快吃快吃,还要上晚自习!”我接过纸包揣进衣袋里,呜呜咽咽的,慢慢退下桌去,抓起书包跑出了家门。(后来我想父亲其实是知道的,他只是佯装不知道罢了。)红薯皮没吃下去,肚子倒是实实在在挨了一顿饿。等我跑到学校,已经迟到了。守晚自习的李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充满同情地看着我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她就住在我家对面,肯定听见我那惊天动地的哭声了。那段时间我心中充满着委屈和对父亲的怨恨,直到妈妈告诉我说奶奶就是在一场席卷全国的饥荒中饿死的,我心里的气才慢慢平息了下来。

    后来我上了高中,个性一天天强了,学习也自觉了许多,父亲便不大约束我。到了我高考的那三天,父亲格外地和颜悦色,问我要吃点什么,要他为我做点什么,还说要送我去接我回,陪着我考试。可我那时已很独立,骨子里也没把高考当回什么事,执意不要,父亲执意要去,说得急了,我便跟父亲说如果你去我就不考了!父亲才作罢不提。可等我考完,一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父亲坐在门外的石阶上。大热的天,父亲脸上全是期待,裹着满脸的汗,还蒙着一层土灰——也不知在那等了多久。看到我,父亲衲衲地笑:“我有事路过这,顺便来看看你。”我心里没由来的一酸,没再说什么,乖乖地跟着父亲回家了。

    等我上了大学,父亲也快退休了。一天,父亲来看我,我送他走,在余晖下,父亲的背影,居然开始有些弓腰了。我倏然一愣:父亲,我那站如松行如风的父亲,我那腰杆一直挺得笔直上可顶天下可立地的父亲,也开始显出伛偻之态了吗?那一刻,我心中没来由地一酸,一股对父亲的依恋之情油然而生。

    现在,已过去了很多年。当我真正走过工作与生活的岁月,当我也身为人母,当初我被父亲责罚之时心中有多恨父亲,现在就双倍地有多感激和热爱父亲。如果不是父亲对我的严格训练,我不会有那么好的记性;如果不是父亲对我几乎不近人情的处罚,我不会那么注重节约——从被父亲责罚吃红薯皮以后,我再也没有随便浪费过一颗粮食;而到今天,我更深深地明白了父亲那深藏的爱——爱之切,责之严,处在当时并不理想的成长环境中,父亲不严厉,我们又怎能成才?!

    父亲,深深地说一句——谢谢!

    二、父亲的感恩

    父亲是一个感恩的人,感恩,贯穿于他的生命之中。

    记得小时候家里负担重,经济拮据,而父亲老是往老家寄钱,我们心里就不理解。那时候很想吃一点肉,哪怕是肥肉;很想穿一件新衣服,哪怕是土布做的;很想多得一点压岁钱,哪怕是一角钱……可家里总是没钱。而当我们报以微词时,父亲总是好脾气地向我们解释:以前他们帮过爸爸……

    祖父过世后,父亲家靠祖母独立支撑,虽然祖母很能干,但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农村,想要维持生计,谈何容易?生活变得很困难,连父亲考上学校后读书的学费路费都没有。一个大院子里的人家聚在了一起,东家一角,西家三角,给父亲凑出了第一笔费用。

    这么多年来,父亲一直没忘记过大家的这份恩情,不管是哪家遇到困难,不管有多为难,父亲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哪家的孙子又读书了,哪家的女儿又出嫁了,哪家的老人又生病了,哪家又要盖房子了……反正生老病死,红事白事,父亲都要管!从十元二十元到一百两百元,再到五百八百元……一次又一次,一笔又一笔,以至于直到现在,只要哪家有点什么事了,要钱的电话电报就来了。我们总说父亲:欠的那些情,这么多年该还的也早还清了。可父亲却总是摇摇头: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的帮助,哪是还得清的呢?

    于是,因了这笔支出,家里一直没有积蓄。在我的记忆中,直到我上了初中,已经快90年代了,家里还经常稀饭咸菜当顿。直到哥哥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回家吃饭发了一次火,说妹妹正是在长身体的时候,伙食怎么可以这么差?!又常常买肉买菜回来,家里的伙食才慢慢有所改善。

    我那时心里也常埋怨父亲,直到那次跟他回老家。父亲执意要去上一个远房表公的坟,他说他读书的时候,隔上几个月,实在饿不住了就会去表公家吃饭,每次表公都给他吃了饱饭,有时还给他一角两角钱——这么几十年了,父亲一直不能忘。站在坟前,父亲说了一句:“表叔表婶,我来看你们来了,你们在下面还好吗?……”话音未落,眼泪就簌簌地掉了下来。那一刻,我忽然就理解了父亲。

    随着我们几兄妹相续参加工作,生活慢慢好起来,家里也慢慢有了些结余。可随即我们就都遇上了买房的问题。手心手掌都是肉,父亲母亲尽他们的全力帮着我们。为了坚持给老家寄钱,又不占用家里的开支,退了休的父亲到单位外的公路边开辟了三大块菜地,成天泡在了地里。地是沙石地,父亲一点点刨平整,又一桶一桶地挑水去浇,一瓢一瓢地施肥,硬是种出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菜畦。为了那些地,两鬓花白的父亲可以从早上七点干到下午两三点,经常误了吃午饭。回来以后,常常累得往床上一倒,起都不想起来。而节余出来的菜钱,父亲又一笔笔地寄回了老家。

    我们看着心疼,劝了无数次别种地了,父亲却丝毫不为所动,只跟我们说你们别管。我们觉得父亲太苦,父亲却不觉得苦累,乐呵呵地把他种出来的菜送给邻居们,乐呵呵地告诉我们他种的菜是真正的绿色蔬菜,每次我回去,他都乐呵呵地把我叫上,去看他的韭菜又割了几茬,包谷又长了多高,南瓜又结了几个……就连菜被人偷了,他也是乐呵呵的,说人家没吃的了才会来偷……不过说真的,那段时间,家里的菜呀瓜呀,多得堆成堆,吃都吃不完。而且,父亲的菜,格外新鲜,格外香甜……

    后来不给种地了,他又去给矿井搞设计。成天早出晚归,成天弓着腰。设计图纸对图画和书写的要求都很高,父亲的右手因当年工伤的缘故,不停地颤抖,握笔都握不稳,他就用左手拿块压图石抵住右手,一笔一划慢慢写。他对图纸的要求又精益求精,一个设计要做一年到头,还拿不到什么钱。我们劝他不要做了,做得这么费劲,而且,他的脑袋受过工伤,整天埋着头怎么能行?他总是摇头不语。等一拿到设计费,父亲的第一件事就是冲到邮局给老家人寄钱……

    后来又去给人家上课……

    我亲爱的老父亲啊,当年帮助过你的人早已一位位入土,可我们不知道,你还老家的情,还要还到什么时候?

    面对父亲的这一份执著,我们是无奈的,因为怎么劝都劝不住。可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也因此而格外高大起来。我也以此,学会了感恩,懂得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三、父亲的病和父亲的歌

    当年的工伤,和连年的劳累,父亲终于病倒了。

    2000年的元旦,我本计划着去佛教圣地鸡足山看千年的日出。途中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却听到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父亲新千年前夕忽发脑淤血,正在医院抢救。忙着返程,却又收到消息:父亲已脱离了危险。——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赶回父亲病榻之前,父亲尚在沉睡。脸色灰黑,头发干枯,整张脸、整个人,都发散着一种衰弱的气息。我心中酸楚之极:我那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父亲啊,怎么一下就变成了这样?!

    握着父亲的手,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喊着:“爸爸,醒来……爸爸,醒来……爸爸,醒来……”爸爸的脚冰凉,我把爸爸的脚放在手心里捂着,搓着,还是一遍遍在心里喊着:“爸爸,醒来……爸爸,醒来……”

    还好,父亲醒来了,经过一天天的治疗,手脚刚有知觉,他就要人搀扶着,一点点练习走路。那段时间,父亲少不了眉头紧蹙。我们安慰他说:“爸爸,你一定能好起来的,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对不对?”父亲看向我们,眼睛里闪出坚定的光芒。

    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下,从昏迷不醒,到半身不遂,到勉强挪步,父亲一天天地恢复正常……

    2003年的春节,我们接家人到昆明来过年。大年初一,大家一起去爬西山。一开始心里是有顾虑的,怕父亲不能登高。可父亲却毫不在意,一个劲地怂恿我们去,还说:“好久没到过西山了,正好去登高望远!”一路顺利地爬上小石林望海亭,滇池已在脚下。我们几个小辈要继续爬西山绝顶,让父母就在望海亭休息。父亲却不依,坚持要和我们一起爬上去。而且,他嫌我们走土路太绕,自己要从那些龙门顶上的大石块上抄近路上去。那条路倒是近了,可石上并不平整,细石嶙峋,石缝纵横,又多石沟,一般人上去了,都要手脚并用,何况父亲已经年近七十,他的病是一点都不能摔跤的。我们齐声阻拦,父亲却笑了:“一生都在和煤矿啊地质啊打交道,还怕什么?不怕!”还是大姐理解父亲,她劝我们说:“让爸爸去吧!他要试试自己行不行,而且,你们要相信爸爸一定行的!”于是,我们分了几个人跟着他,事实上,他比谁都快,在大石上跳来跃去,三下两下就把大家抛在了后面,不一会就登上绝顶。看着他虽年老却矫健的身姿,我们心中又是佩服又是喜悦:爸爸终于击退了病魔,他那昂首前行的步伐,完全就是一首昂扬的歌!

    站在西山绝顶,有遒劲的风迎面吹来,展目四望,顿觉心旷神怡。看流云飞逝,俯滇池浩瀚。丘陵起伏,似龙腾虎跃;群山逶迤,若苍蟒出林。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我们和父亲相视而笑,又极目远眺,胸臆激荡,真是要仰天长啸了!

    下山的路,父亲一直牵着我的手,一路唱着歌,爽朗的歌声回荡在山林野道间,兴尽而返。

    我们都以为父亲的病从此稳定了,却不想04年元旦,病魔又一次悄无声息地袭来,再次击倒了父亲,父亲再次送入医院急救。还好,经过短期的治疗,顽强的父亲再次站了起来,在半年内恢复了常态。04年7月我回家看望父母,父亲又带我去爬山,同样的,牵着我的手,从山上放声高歌,和着清风流云,拾级而下。山下一位扶锄的老农诧异而羡慕地看着我们,问父亲有多大年纪了,当知道父亲年已七旬时,艳羡之情流于言表,频频点头说道:“七十啊,还能像这样唱歌,真是难得,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啊?!”

    父亲,我为你而自豪!我为能拥有你这样的父亲而深感骄傲!

    四、父爱如山

    那年,我的婚期临近,回家和父母商量结婚事宜。走的那天,已是正午,父亲还在地里劳作。我去喊父亲回家吃饭。大热的天,又逢干旱,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酷暑的气息。远远便看见父亲一个人孤零零的身影——穿着旧旧的工作服,挑着两只大铁皮桶,身子往前倾,努力地向地里走。等我赶到地里,父亲已在一瓢一瓢给菜浇水了。土地被晒得一块一块干裂开来,蔬菜焉瘪瘪的,耷拉着脑袋,一副饥渴的模样。可比蔬菜还干渴的,是父亲的脸。黑黑的脸上满是皱纹,汗水与灰尘肆无忌惮地纵横着,眉目间尽是疲惫。望着父亲两鬓的白发,我心中酸楚,拉起父亲的手说:“爸,你太不容易了!”父亲笑笑,反过来拉住我的手,说出我这一生都不能忘的话来:“你知道爸爸不容易,你更要知道你的公公婆婆不容易,记住:嫁过去以后要对两位老人好!”我诧然,一时无语凝噎。

    后来我和先生都考研,工作学习压力沉重。跟父母说了情况,父亲本是顾及他的地,平时请都请不来的,此时却把手中的事一丢,和母亲一起来了昆明,承担起了所有的家务。他说:“这是好事!只要你们肯学,所有的后勤工作就交给我们吧!”本到了理应由儿女照顾的年龄,本来可以安安详详住在家里,父母却来到了我们身边,克服了所有的不习惯与不方便,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父亲身患高血压和脑血栓,休息是第一要务,但那段时间里,帮我们调养身体,却成了他的第一要务。

    后来我们又买房,装修的那整整三个月,父亲让我们安心工作,天天帮我们在房里守着。我们说房里灰大,又嘈杂,要父亲偶尔去看看就行了。父亲不答应,说修房造屋是大事,怎么能大意?他把装修的废料,大到木材石板,小到螺丝钉子,一点点地收集起来,用麻袋装好,说要节约,留着以后说不定哪天就用得着。每次回来,父亲的手都是黑漆漆的,不知道抹了些什么,洗都洗不掉。满手都是老茧和裂口,有一次还弄破了大拇指,满手都流的是血。我几乎每天回家都要跟父亲发脾气,不准他再去收理,可父亲总是不在意,第二天照收不误,让我无可奈何。

    慢慢跟装修工人混熟了,父亲又自己掏钱买午饭给人家吃,跟别人吹牛聊天,一伙人笑得乐哈哈的。有个工人带着个5岁的儿子,父亲就跟他讲故事,带他玩游戏,还买东西给他吃,乐得小家伙一天到晚跟着父亲喊爷爷。我跟父亲开玩笑说:“爸,你已经有三个孙子了还不够呀?还要再认一个?”父亲笑咪咪的:“小孩子嘛,没人照顾怪可怜的,带带他又不费多少力气。”

    后来我有了天儿,后来我调动了工作……只要需要,父母总是站在我身边支持我;不管遇到多少困难,父母总站在我的身后,用他们不再年轻的身躯,用他们关爱如一的心,无怨无悔、不余遗力地帮助我、鼓励我……而当我要给他们买点什么的时候,父母总是说:“不用不用,我们什么都有……”

    前些天,父亲给我和先生各带了一件皮衣来,他在信中说冬天冷了,让我们要小心保暖,说让我们认真工作,冷呀热呀他和母亲会帮我们想着。信中,他细细地说着要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嘱咐我说:“……人这一生,一定要记住四点:一是发扬中华传统的美德;二是要有健康的体魄;三是要有渊博的知识;四是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

    拿着皮衣,看着父亲的信,我心中百感交集:父亲,本应是女儿为您添置冬衣的……女儿已经这么大了,还是让您如此费心……远方的您,是不是还是早出晚归,不知道爱惜自己?……想起那句话:儿女永远都是父母心上的肉——我的心中充满着幸福和甜蜜!

    莹莹众生中,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可父亲也是我最崇敬的人!

    父亲的宽容大度,教我学会去包容,去接纳,去理解……

    父亲的乐观开朗,教我学会积极地面对生活,享受生活的阳光,从生活的阴翳中发掘光明……

    父亲的好学博记,教我学会领悟“活到老,学到老”的乐趣……

    父亲的感恩不已,教我学会感激生活,感激别人给我的一点点善意……

    父亲的舔犊慈爱,教我学会善待他人,珍惜亲情……

    我无以回报,我只能把父亲给我的一切,牢牢铭刻在我的生命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