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那天,跟一位异性网友聊天,她提醒我说:别忘了给自己的老婆送朵玫瑰,那一定会有收获的。我不是个很romantic的人,便没有买。回家后却故做一本正经地跟妻子说:“今天我给你买了支玫瑰。”妻子瞪大了眼睛望着我:“你疯了,那个破东西今天一二十元,明天连一块钱也卖不出去的。”还是老婆好,知道过日子得过实在,花里胡哨的没什么用。直到今天写这篇文章,我才忽然发现自己实在得过头到傻乎乎了,那位网友的话确有道理,老婆的话分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啊,我怎么就没脑子呢。明年一定破例给她买一支,青春一下。
外国人很浪漫,尤其欧美人。我听过一个故事,一幢大楼失火,人们争相逃命,只见犹太人拿着钱袋,法国人抱着情妇,中国人背的是老娘。情人节并不十分适合本土文化悠久的中国,但现在的年轻人乐此不疲,近乎崇洋媚外了,现在是开放的时代,这好像没什么不好,看不惯的似乎是些因循守旧顽固不化的代表。外国节日中真有特别适合中国的,像父亲节和母亲节,符合中国人尊老的传统美德,但这两个节日远不如情人节有吸引力而过得热情和持久,是这种节日没固定在某一天,还是过洋节的国人多是年轻人的缘故尚不能感知父母的艰辛?有人把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叫中国的“情人节”,牛郎织女的故事给人浪漫自己却不会浪漫,又是两地分居,所以这个节日现代人几乎没几个愿意过。
外国人除了罗曼蒂克,性格也开朗,愚人节相互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是愉悦身心的。可我觉得愚人节实在不好。你想,若是这天真有事情说给人家,人家当成玩笑就很尴尬,弄不好还有麻烦。刚毕业那阵,单位里就一个电话机,那时手机还是奢侈品的“大哥大”。一天我接了个找人的电话,好不容易找到那人,郑重其事的告诉他,他却煞有介事地说:“我知道了,刚接完。”然后朝我诡秘地一笑,“想愚弄我?门都没有。”我这才知道那天是4月1号,他是学外语的。我怎么说他也不听,原来是他用这种方式刚愚弄了别人。
西方人和中国人都喜欢喜庆,圣诞节和春节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但圣诞节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也并不比情人节和愚人节热闹多少,这也足见年轻人的力量,本来年轻人喜欢新生事物就是世界前进的动力之源,不足奇怪。只是过洋节虽然新锐,却很难成为主流,更不会覆盖国人的节日彰显其魅力。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对洋节很少知晓,鲜有问津,拿城市的现象说明整个中国是以偏概全的,没多大价值。这两年年味越来越淡,我觉得是好事。过去我们都很穷,过年是送走霉晦迎新祈福的兆运之日,自然是很隆重的庆贺了。如今日子好了,天天过年似的,何盼何浓之有?这就像过去我们平日吃不上鸡鸭鱼肉,好不容易过年才见到,自然味嚼益浓,反过来平日里吃惯了鸡鸭鱼肉的今天,倒又想念素淡的青菜咸菜一样。年味越来越淡,说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年”其实是三百六十五个日子中一个平常的日子,搞得过于隆重,我倒觉得把生活中的操劳艰辛酝作的快乐过于集中支出,是不划算的。“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为什不就不能变成“好过的日子好过的年”,我总以为过于庆贺的东西往往伴随着平时更多更大的辛苦付出,小时候听母亲讲过王宝钏十八年寒窑苦等而只享了十八天福就死去了的故事,给我印象很深,所以对任何节日都不会欣喜若狂的,认认真真过日子才是最好。洋节来了,为新鲜好奇,可以一享,没有推崇倍至的必要。这些年,洋人喜欢过中国的年,也缘由新鲜的多。这种交流于人于己很算是一件幸事,民族种族的融合在历史上曾创造出崭新的文明,今天这种全球性的融合谁也不会否定它带给世界的前进。
有点意思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吃相关,这又与洋节不甚相同,元宵节的汤圆、中秋节的月饼、春节的水饺和年糕等等,是洋节望尘莫及的,也许这恰是洋节和国人节日的需要互补之处,它们的结合或许更能天衣无缝,增添节日的气氛。兴许若干年后,它们会生出一个新的节日baby ,适合全球的心灵共鸣,那时,寰球同此凉热,该是多么奇妙的世界!
走过祖先的吉庆,玩味着洋人的节日,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人类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