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第十二:因果论散状的领悟

时间:2017/8/27 作者: 刁文 热度: 103406
  以下离散状言语是在近期微信群中聊起有关“因果”论说的话,汇集在这里供大家参考。或许在某些地方对当事人有所冒犯,纯属无意识随流态,还望多多包涵。

  时常会对自己说,在肯定之前,是否先怀有一个疑问念头,去问问自己,它真的成立吗?它成立的条件是什么?是唯一指吗?有没有其它定义的必要和补充?在我看来,对与错无关紧要,权当一个思过的存在发生,我的这些感受也只是一个十分浅薄的思之过。希望能有不同的声音给予必要的批评和指责。

  佛陀所描述的那个因果关系对于存在关系就是时间函数的存在与可导性,也就是说,“因”与“果”的关系是建立在连续对映you可导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函数存在。

  但,告诉你一个事实。“因果”关系不是宇宙空间存在关系的全部描述。

  因为在空间存在关系上,的确存在间断函数与处处连续处处不可导函数。也就是说,间断性,没有关联,必然不会产生必然的连续因果关系,而是迁跃式的成立之“果”。而处处连续处处不可导函数所反映的事实是:在时间“因”上有关联,但却得不到那个“果”,也就是说,其“果”不是唯一确定指向。佛陀为了解释这个“因果”论不足之处,又同时采用了“种因缘起”作为补充,即有了前“因”,但“机缘” (事实上,所谓的“机缘”巧合其实还是泛“因果”论)未到,依然得不到那个“果”。这个补充不能说不对,但多少有种无奈的感觉,即“由不得”。

  世上,没有孤“因”,也不存在单镜唯一“果”映,有映,皆是数学期望值从属度下的某一现象存在发生的实在。

  我们是否可以做出这样一种假说,即,因果关系不仅仅是线性的,而是时空域“环”上的因果关系“关照”。而这“环”上的“关照”行为,包含“因果”,时间线性“因果”论只是它的一个子集。

  譬如,经常看见这样的洗脑语:“只要你工作勤奋肯吃苦,上苍一定不会亏待你,你一定会成功的。”对这句话加以分析,沿着勤奋吃苦工作时间函数上走,果真就能获得成功嚒?其实不然,君不见,许多工作上勤奋肯吃苦人未必能得到当下善果(当然,你若说为下一轮回生命修什么“真果”,也是无话可说的,因为,我们目前皆无法证明下一辈子是否还有你的存在和你前生的那个“果”在)。因为还有许多外部诸多因素干涉你(缘是否生起、环抱?),你所处的环境是否公允,就是其中之一。勤奋努力工作的大前题很重要,但未必在此时间绵延的节点上能充分体现对应的“果”。依次类推诸多周遭环境因素,你会发现起初的那个“因”远非线性上的“因”所能涵盖了结完的,它的的确确是一个时空域下的“环”上“因在”,且这个外来的“因在”从逻辑上进行推理也是无限量的。这就造就了一个问题:用无限无量存在的“因在”去绵延推理映证某个具象“果”的对映实在,是否完全真实有用?(由此必然会导出大概率事件“种因”的价值有效性话题。在此不做深入谈论。)

  说这些的意思就是,在对“因果”关系上,是有其自性与实证上的不同观点相互存在。当那个“发现”还没出现的时候,诸多信徒会以为那个“发明”就是无漏思想。而一旦某一“发现”被认知,起初的那个“发明”或许仅仅是某一局部成立的真样,或许就是一个“臆想”局部的成立。而自洽的体系却在新“发现”的过程中实现了它自洽域的扩容,“臆想”成为“臆想”本身的否定“因在”。

  线性上的认知是不完善的。许多庙宇间的某些得道高僧,经常用线性观去诠释“因果”关系,多少是带点偏见和不足的,或者是他与正常人无法用正常语言去简单描述那个复杂的关系绵延。

  因果关系的存在性用道德经的第一句给予诠释或许更恰当,只是要把断句重新整理,即:“道可,道非,常道。”

  你若从“道可道,非常道。”开篇解读《道德经》的话,老子续文里的的“精”、“微”、 “玄”字样是在描述“道”的那个存在、那个运行法则状态是不可用当下语言去描述的,只有体会。但若你从 “道可、道非、常道。”去理解的话,你是否会发现,原来老子是在描述这世上是由“真”、“假”、“非真”、“非假”共同构建的实样,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转变是“玄之又玄”的,“合”、“非合”;“因”、“非因”;“果、“非果”等等“关系”充斥着整个宇宙空间。

  世上,鲜有人能逃逸困我之境回观自我的。但我们却能够通过镜相之心获得自我有界的、过了去的暂存印象。但释迦摩尼佛做到了,老子做到了。

  当意识视觉落入、停滞、束缚在意识黑洞困局中,它就是一个单相的心觉;但意识视觉进入、走过、摆脱意识黑洞的制约,它就是一个镜相的心觉。

  这就是0=∞与—∞≡0≡+∞之别。

  真正的涅槃就是获得穿越意识黑洞的镜相大圆满。你知道嚒?

  时间晶格摆脱时间的束缚,获得了它自在的永恒。永动机并非是你以为的不在。时间函数下的因果关系和生灭定论在时间粒子面前不再成立。

  除了思维模式集成,我似乎一无所有。然而这就是我,喜欢踏入解释与被解释的圈内。以为,在思辨的过程中方能体现“我”的存在,仿佛就像这佛珠串的植物,永远都不知道它究竟会悬垂到哪个长度,只要时空许可,只要阳光许可,只要不被虐断,链接,终会抵达另一个生在的界面而再生,而开花,而新识。

  听从你自己的召唤。说来一句话,且也认识到它的实在属性,渴望成真。但落入俗世里的你却无法完全彻底地服从于这心的召唤,依然会被外界干扰比较所左右,依然会被挽生拒死所奢望,依然会被恋有的物重所压制,而陷入分歧者的困局。向死而生是智慧的思活,那么,由生步死是否就是过程空间存在的真实感受?

  你的主张你做主,你的体验你自觉。是选择开放域还是闭合域内的存在,此在者往往是即主动又被动,智慧也会跌宕起伏,仿佛就像生命不安的生命存在的本身——空有,有空。

  有与无的关联:有,是短暂的,无,是衡长的。但你若是用暂且和永恒作为情绪思维上的依据来推理世界的话,你就会陷入另样的空门之境而不能真正解脱。所谓的大自在,即是当下你正在经历的过程与过程中你的诸多生命体验、体觉和思想感知有情眷恋生成连续的徜徉。

  许多在修的人是误解了因缘与种因的根本,以为那个泛衍的、或前世或未来时间绵延上有“真我”此在,且以为他们就是现世中我的根本再续。不得不说,这样的私我修为者,其实是忽略了“此在”者最真实的本来路径,就是当下的发生与发生的关联所产生的自在自得。大自在,不在远方;大喜悦,不在它处,他们就在这当下、当世、当时短暂的存在生灭中。

  记住:珍惜来自于短暂发生,而非永恒;爱意缠绵于短暂体验,而非衡一。短暂是根本,元恒是空境。

  就请把爱留在此时此世吧,那些冷漠的、忽视今生、而把希望寄托于来世的行为,其实就是一种逃避,不管他有多么高深玄妙的道论,也只是一个“装”的以为是,或者是步入了整体样本空间为条件下的辩证思维逻辑的诡辩场内而不能明白正身。

  此生不快乐,来世修来何用?

  最终,一切都是幻境!而幻境之中有一个东西不是虚幻的。这个东西是什么呢?是灵魂,意识,信印,程序,算法?你的体内,是否也有一个时间晶格的存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