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谈谈贪官和珅

时间:2017/7/19 作者: 贺平 热度: 83781
  自从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热播以来,和珅这个名字就常常被人提起,其知名度似乎已经超过秦桧,这可能是由于当前反腐之声日高的缘故,和珅是中国古代腐败分子的典型人物,人们议论腐败现象,就难免要提到和珅。

  和珅贪污收贿的数额究竟有多少?清朝许指严著《十叶野闻》载“以亿兆计”。《亚洲华尔街日报》最近评选出上个千年世界最富50人,其中中国占6人,和珅为其一, 而与和珅同时的只有和珅1人,可见,和珅当时富有为天下第一。 《中国历史之谜》一篇文章载:和珅被抄没的财产价值达6亿6千9百余万两白银, 还有玉器珠宝、西洋奇货不计其数,比当时清政府国库存银还多若干倍。在嘉庆皇帝所宣布的和珅的二十大罪状中,说和珅有珍珠手串二百余串,而皇宫内只有六十余串;有真宝石顶几十个,都是皇宫所没有的;还有一颗大珠比皇冠上的苍龙教子大珠还大。

  和珅凭何手段能够聚敛如此之多的钱财?自然是弄权纳贿。他居于高位,权倾朝野,而且常常是同时兼任几个要职。例如嘉庆元年,已经退为太上皇的乾隆命和珅以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职兼吏户刑三部尚书,同时管理户部三库、理藩院、内务府、健锐营、圆明园、茶膳房、造办处、上驷院、武备院等衙门事务,还兼步军统领。乾隆还将其女儿和孝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见《殛珅志略》)。既然和珅兼任这么多要职,自然就有许多弄权纳贿的门径。清朝的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于宰相,和珅长期担任这个职务,朝政几乎完全由他把持,各种奏章必须经过他才能上达皇帝,在乾隆皇帝做太上皇以后,就连嘉庆皇帝有事都要托和珅转告。凡称他意,他就报喜不报忧,不称他意就报忧不报喜,甚至落井下石,恣意倾害。因此,京城文武官员,各省总督巡抚,要想在仕途上有所上进,或要保住其位,就必须打通他的关节。史书上这方面记载很多,这里略举两例。其一:当时江苏吴县有个珠宝商人石远梅,其贩卖的珠子,重者一颗值两万金,次者值万金,轻者值八千金,士大夫犹争相购买,惟恐不得。问买何用?答,献和中堂(《焦里堂忆书》)。其二:嘉庆元年,四川湖北白莲教起义,各路派去围剿的统兵大臣有意稽延,借此领取军费。和珅深知其中情形,却向朝廷谎报军功,并以此向统兵将帅严索重贿(《贪官污吏传》)。和珅弄权纳贿之情状由此可见。此外,他掌管吏部,可以卖官鬻爵;掌管刑部,可以贪脏枉法;掌管户部、内务府,可以假公济私、营私舞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圣明”的天子,却被和珅蒙敝了二十三年,一直至死,后世对此有种种猜测。有一种说法,说和珅的前生是雍正皇帝的一名妃子。有一次,时为亲王的乾隆调戏了这名妃子,被皇后发现,说妃子勾引乾隆,令她自尽。乾隆心中难过,在妃子将死时,用朱砂在她脖子上点了一个红点,叫她托生再来相见,红点即为相认的标记。若干年后,乾隆偶然在自己的仪仗中发现和珅很面熟,仔细一想,像是那死去的妃子,将其叫到宫中一看,脖子上正巧有一颗红痣,便以为他是那妃子转世来相认,于是对他宠爱倍至。当然,这只是一种牵强附会的世俗的臆想。其实,和珅之所以能够长期蒙敝乾隆,说起来也简单,那就是和珅有着极其高超的逢迎技巧。历史上的和珅,并不是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那样的一个大草包,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并且极有才能。他初以官学生身份在銮仪卫当差,为皇帝抬轿。一次,乾隆见他仪表俊雅,声音清脆,便对他另眼相看。继而抬轿时与他进行了详谈,所问四书五经,回答都使乾隆非常满意。于是一下被拔为仪仗总管。到皇帝身边后,他极善于窥探皇帝的脾气喜好。他知道乾隆皇帝喜欢风雅,故在读书、写诗、作画、下棋等方面狠下功夫,以此投其所好。他极善于领悟乾隆的意图,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极称乾隆的心意。有一件事颇能说明他的领悟能力之超群。嘉庆时,一天早朝后,乾隆单传和珅入见。和珅跪在乾隆对面,嘉庆皇帝坐在旁边。乾隆闭住双目,如熟睡一般,只是口中喃喃有词。嘉庆极力谛听,终不能听懂一字。过了很长时间,乾隆忽然睁眼大喝一声:“此人何姓名?”和珅应声而对:“高天德,苟文明。”乾隆又闭目喃喃不止。几天后,嘉庆皇帝密召和珅问:“前天太上皇口中念何语?你所对六字又作何解?”和珅说:“太上皇是在念咒。念这种咒语,心中所恨之人虽在数千里外,也当无病而亡,或有奇祸。现在白莲教闹事甚凶,我想太上皇念这种语必是咒白莲教匪首死,故以此两人名字对。”(《春冰室野闻》)如此能领会乾隆的意图,能得到乾隆的信任恩宠,也就不奇怪了。

  对于和珅的问题,无疑,乾隆皇帝负有完全的责任,然而,在封建社会那种体制下,这种现象又怎么能避免得了呢?这不是哪个个人的问题,实在是制度使然。封建政治是一种专权政治,官吏的任免升降,皆由皇帝“钦定”,就连步入仕途的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殿试”,也是由皇帝亲自主持,题目都是由皇帝出。对于绝大多数官员,皇帝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名字都没有听说过,又怎么能够辩认清他们的忠奸、善恶、优劣、贤愚、廉贪呢?至于和珅这一类高官,虽然与皇帝经常接触,但他们欺骗天下众多双眼睛难,欺骗皇帝一双眼睛就太容易了。皇帝高高在上,完全暴露在他们的监视之中,他要搞“调查研究”,要听“情况汇报”,要了解“群众反映”,早就为他作了“精心安排”,他哪里能得到多少真实情况。封建时代也有一套官吏晋升考察制度,但少数人考察多数人,能考察准确吗?如果再向负责“考察”的官员“打打招呼”、送点好处,那皇帝就只能被蒙敝了;而对和珅这一类皇帝身边的人,既然深得皇帝的信任,考察也就纯粹成为形式。封建时代也一套监督惩治官员的措施,但皇帝最终掌握着对官吏的“惩处”大权,监察官员以卑察尊,往往也是力不能及。贪官的势力大于监察官员的力量,监察官员若不屈从于这股势力,必然自身难保。乾隆时,确也多次有人弹劾和珅,但弹劾者基本都没有好下场。唯有一次,时任 左都御史的刘墉等大臣以智取胜,虽然查出了和珅及其同党的劣迹,没有遭到和珅的陷害,但乾隆皇帝仍然还是没有惩处和珅,只是将和珅的两个同党打入大牢令其自尽。实际上,在封建时代,掌握实权的官吏是不受监督的,和珅这一类贪官是封建制度的必然产物。两千余年,历朝历代,明君也好,昏君也罢,都不可避免,和珅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