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青龙老县委书记冉广岐——预防地震的奇人

时间:2016/7/31 作者: 李海松 热度: 78286

  青龙微影。秦皇岛电视台:李海松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唐山市被震毁,24万多人遇难,重伤16万多人。周边地区遭受严重破坏。唐山大地震伤亡人数之多,破坏程度之强,“成为迄今为止400多年来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幕”。然而,在这场异乎寻常的巨大灾难中,距离震中唐山115公里(边界距离仅几十公里)的青龙县,虽然倒塌房屋7000多间,损坏1。8万间,但人畜伤亡却很小。全县47万人中7人重伤,168人轻伤,无1人震亡(有一个老太太因看到房屋倒塌,引发心脏病死亡),创造了唐山大地震中的“青龙奇迹”。
  
  说起“青龙奇迹”,就不能不说到时任青龙县委书记的冉广岐。冉广岐,河北蠡县人,1927年2月出生,1948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青龙县委书记、保定市委书记、邢台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88年5月留休,现居住在保定市。正是他和县委“一班人”在震前采取了一系列坚决有力的措施,科学决策、果断决策,从而使青龙县躲过一场劫难。这件事已经过了几十年了,但他们当时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贯彻上级指示必须坚决认真,反对敷衍塞责。
  
  “青龙奇迹”的奇迹,首先是冉广岐和县委“一班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防震抗震指示精神的结果。1974年6月29日,国务院下发国发69号文件,指出近两年“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紧张,要立足有六级以上地震突然袭击的可能,采取措施,做好防震准备。”文件发到了京、津、冀、晋、蒙、辽、鲁等7个省区市。青龙县正处在这一地震带上。
  
  为贯彻落实好69号文件,冉广岐带领县委和全县干部群众,按照“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大打人民战争”的方针,作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成立地震办公室,委派专职工作人员;二是广泛宣传群众,在全县范围内普及地震防震知识;三是积极开展群测群防,全县建立了16个地震前兆现象观测站,下属442个观测点,覆盖了所有乡村,同时组织群众和有关方面对地下水、动物的异常变化以及地下电流、地磁、地应力等自然现象进行观测。为更好地做好工作,冉广岐还带头学习地震知识,先后阅读了地质学、地震学、地震预报学、地质力学、板块学上等书籍,同时积极加强对地震前兆的调查研究。
  
  1976年7月14日至19日,国家地震局在唐山召开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青龙县派科委负责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同志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交流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二是为全国群测群防工作会议作准备;三是研究讨论预报制度和预报系统问题。
  
  16日晚,会上安排了一场电影,王青春没有去看,在房间休息。这时,省地震局的一个同志挨着敲门,说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的专家汪成民同志来了,要讲讲近期震情。汪成民召集的这个会不在议程之内,当时国家地震局主持会议的同志不同意他讲,但他比较坚持,最后答应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自己组织,代表们自愿参加。因为这一原因,听他讲的人不多,16日晚、17日晚讲了两次,每次都是30来人(开会的近400人)。王青春觉得这个会应该听听,两次都参加了。会上,汪成民介绍,京、津、唐、勃、张地区近期集中出现了很多异常现象,震情严峻,预测7月22日至8月5日之间,这些地区将有5级以上地震,下半年至明年,华北可能出现7—8级地震,请大家做好防震工作。听了汪成民的话,王青春急不可待,因为预报的最早时间是7月22日,已经迫在眉睫。
  
  19日,会议一结束,他就往回赶,21日回到县里(当时青龙属承德地区,交通不便,必须绕道北京),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
  
  24日,青龙县委召开常委会,专门听取王青春的汇报。会上四项决定: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指挥部,昼夜值班,冉广岐亲自任防震指挥部主任;二是全县观测站24小时值班,每天报告情况;三是广泛宣传防震知识;四是在将于25日召开的农业学大寨会上部署防震工作。第二天,在全县农业学大寨会上,县委要求,每个公社回去1名副书记和1名工作队负责人,连夜部署,必须在26日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组织民兵值班,搭建防震棚,动员群众搬出危房;准备干粮;医疗卫生部门进入战备状态。
  
  县委还专门召开电话会议,向群众介绍震前预兆,并下达命令:一律不准在室内做饭、吃饭,不准在室内睡觉;公社干部包村,村干部和民兵检查落实到户。按照县委要求,全县43个公社的干部、农村干部和民兵紧急行动,26日晚,震情宣传家喻户晓,防震措施落实到了每家每户。全县43万人,震前两天即有60%搬到室外,住在临时建起的防震棚里,仍住在室内的,不关门窗,时刻保持警惕;学生在操场上课;商店在户外搭帐篷营业······全县进入临震状态。
  
  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大地震发生,青龙县由于贯彻上级指示坚决有力,准备充分,在周边区县损失最小,创造了“青龙奇迹”。唐山大地震中开滦煤矿井下工人成功升井也说明贯彻上级指示必须坚决有力。开滦煤矿地处极震区,地震发生时,井下有1万多人(分布在不同矿井)正在作业,这些被认为是生存希望极为渺茫的人们最终却安全的撤到了井上,震亡率仅万分之七,成为唐山大地震中的又一奇迹。
  
  吕家坨矿1000多名工人在地动山摇的那一刻,没有惊慌失措,在革委会副主任贾邦友(当时井下有100多名干部参加劳动)的指挥下,大家保持冷静,排着队顺次撤离,没有拥挤,没有嘈杂,一切紧张有序。到达竖井时,因通道较窄,每次只能上一个人,他们就让女同志先上,然后是新工人,新工人上完是老工人,最后才是干部。1006名干部职工无一伤亡。由于全矿事前有应急方案,搞过演习,各矿都有防震措施,危险发生时,大家没有慌张,都像吕家坨矿一样,安全升到了地面。开滦煤矿能创造这样的奇迹绝非偶然。在震前两年,他们就按照国务院69号文件精神,制定了周密的抗震防震措施,抽调大批人力物力对相关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拨出700多万元专款加固维修。同时定责定岗,一旦地震发生,确保各逃生通道有人负责。正是因为坚决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才使1万多名矿工在这场毁灭性的灾难中得以生还。
  
  二、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把党的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当大多数群众没有看到地震前兆,对地震的严重危害缺乏认识时,要他们自觉防震抗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没有群众思想认识的提高,没有群众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涉及千家万户的事,就要千家万户参与。为此,青龙县作了大量宣传工作,先后印发了4-8万幅防震知识手册和挂图,送到各家各户;县广播站也经常宣传地震知识,特别是震前两天,村里的高音喇叭,家家户户的小喇叭,全部是防震宣传和经验介绍。由于宣传到位,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地震发生时,他们努力自救,极大地减少了损失。
  
  唐山大地震中有这样两件事很能说明问题。地震前一天,青龙县有个人受组织委派去唐山办事,晚上住在城里的亲戚家中,吃饭时他说到县里防震工作抓得很紧,近期可能地震。亲戚不相信,还劝他不要随便说。由于有防震意识,晚上睡觉时他没有关门,衣服和鞋也放在便于拿到的地方。
  
  28日凌晨大震来临时,外面传来呜呜的响声,开始他还以为是过火车,但很快就意识到是地震,马上抓起衣服冲了出去,并立即叫醒亲戚一家人。相反的事例是,临震前一刻,唐山火车站广场上有不少旅客纳凉,当时地光闪闪,大震一触即发,但大家还以为是暴风雨的前兆,纷纷跑进候车室内,结果可想而知。面对同样的前兆,作出的反应完全不同,原因就在于是不是掌握了有关信息和知识,有没有事前的计划和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善于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只有群众发动起来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在紧急复杂的情况下,要勇于负责、当机立断。
  
  习近平同志日前在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中指出,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联系,有权必有责;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
  
  冉广岐和青龙县委的“一般人”,就有这种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当时,在讨论要不要动员群众防震时,有两种顾虑:一是不知道预报的准不准,如果报的不准,公布出去担心造成混乱;二是县级政府没有发布全县地震预报的权力,如果要发布,必须经省政府批准。面对这些顾虑,冉广岐考虑再三,决定还是动员群众起来,“出了问题由一人承担”。他后来回忆说:地震是人命关天的事,不作预报,万一发生了,一辈子愧对群众;专家预报的时间是7月22日至8月5日,听汇报时已经24日,如果按规定逐级上报,逐级答复,可能就来不及了,必须特事特办,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机械,“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既不是对上级负责,也不是对群众负责。冉广岐是真正对党和人民负责的干部,他的这种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坚强党性的体现。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要有这种品格,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一定要有这种勇气和担当,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少数服从多数与尊重少数人意见的关系。
  
  青龙县的经验告诉我们,进行重大决策,必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特别是要处理好少数服从多数与尊重少数人意见的关系。
  
  冉广岐、汪成民在要不要动员群众防震问题上,代表的都是少数。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
  
  我们党是执政党,担负着执政兴国的重要职责,任务艰巨,要实现正确领导,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走群众路线,少数服从多数,同时要充分尊重少数人的意见,科学处理两者间的辩证关系。
  
  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用民主作风,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让各种思想充分交流,不要压制少数人与自己、与多数人不同的意见,因为真理就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五、要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革命情怀。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青龙县虽然也受到很大损失,但与唐山市及邻县相比,还是比较轻的。
  
  地震发生第二天,青龙县就组织了10卡车灾区急需的水、大米、面粉、饼干等急救物资(全县总共10辆卡车),送到唐山市。这是在没有上级指示的情况下,县委作出的一个决定。
  
  当时,救灾工作刚刚开始,还没有专门机构负责物资捐赠事宜,他们就在路边自行组织发放。在那种情况下,早一小会得到食物和水,可能就会挽回一个生命。青龙县委的这个决定远远超出了10车物资本身的价值,它体现的是我们党热爱群众、关心群众、视群众生命安全如泰山的执政理念,体现的是患难与共、同甘共苦的无产阶级革命情怀。
  
  六、当干部不要计较个人名利。
  
  地震发生后,得知青龙县没有震死1个人时,省委书记刘子厚打电话给承德地委书记牛奉林说:群测群防会议刚刚在唐山结束,唐山市震成那样子,青龙县1个人没死,没有办法向群众交待;青龙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应当肯定,但不要对外宣传了。牛奉林向冉广岐传达了省委的意见。应该说,这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在当时情况下,如果将青龙县没有人震亡的消息公布出去,会引起群众极大不满。
  
  有这样一则报道:地震发生后,救援人员迅速赶到唐山,当群众得知救援队伍中有地震局的同志时,情绪十分激动,质问他们发生这么大的地震,为什么一点消息都没有,有的人甚至高呼抓住他们、打到他们的口号。
  
  当时不宣传青龙县,不宣传冉广岐,对于稳定群众情绪,引导大家团结一致抗震救灾,是有重要意义的。
  
  事后不久,河北省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内部反映过青龙县的防震办法,但冉广岐在其后2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对外作任何宣传。一直有人问他:你作出这么大的成绩,组织上没有表扬,没有宣传,你是怎么看?冉广岐回答得很干脆:毛主席批评过一种人,“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为图名,不为图利,成绩是干部群众一起做的,不是个人的。
  
  冉广岐不想为自己“扬名”,但群众却忘不了他。
  
  1996年,中国地震报第一次公开报道了青龙县成功防震的事迹,很快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从那时起到现在,国内50多家报刊先后作出了报道,“青龙奇迹”渐渐为社会所知。他的事迹还走向了国外。
  
  1996年,青龙县应联合国发展资助与管理服务署邀请,参加了第50届联合国大会复会及技术讨论会。会议称青龙县1976年的防震工作是“科学研究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取得的典型范例”,称赞冉广岐创造了经验,对世界都有好处,并且颁发给他一枚纪念章。
  
  冉广岐能够正确对待个人名利,有了成绩不自夸、不张扬,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现在,有些领导干部正好相反,不仅做不到有了成绩不宣扬,而且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甚至是弄虚作假,沽名钓誉,即使得逞于一时,最终也会露出马脚。
  
  臧克家在《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写道: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人民永远记住他。共产党人就是要“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才是我们应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从冉广岐和汪成民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他们就是认真贯彻党的指示,有坚强组织纪律观念的干部;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是关键时刻敢于负责,有担当精神的干部。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我们党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2010年,国务院国发18号文件提出,要在2020年以前,力争取得有减震实效的地震预报。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地震科技人员的努力,更需要一大批像冉广岐这样敢于负责、不计较个人名利的领导干部。因为防震抗震既是科技工作,也是社会工作。
  
  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是做不好的。我们应当大力选拔任用像冉广岐、汪成民这样的干部,这种干部越多,我们的事业就会发展得越好,我们就能够“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冉广岐这样的民族英雄立碑震惊天下的唐山大地震是有预测的。当时,本着周恩来“群测群防”的方针,官民结合,上下结合,土洋结合,建立了许许多多的地震监测点,就连有些中学教师也就地参与。
  
  到了1976年上半年,关于唐山地区将要发生地震的预测情报,从各方汇集而来,不断地汇报到省有关部门,上报中央。但是,没有引起“地震专家”和有关官员们重视,甚至还批评指责基层地震预测专业人员。
  
  唐山地震前14天,即7月14日,“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心急如火的地震专家汪成民要求在大会上作震情发言,向全体与会者摆出他的科学证据,而会议主持者不同意。
  
  事实上,即使让汪成民发言,也不会向震区发出预报的,因为当时的政治任务是“批邓”。在北京市地震队工作的专家耿庆国回忆说,北京市地震队监测的各种异常已经非常明显,然而国家地震局听取他们汇报的日期却一再推后。
  
  临到震前两天,即26日那天,国家局来了15个人,听取了整整一天的汇报后,传达了国家地震局局长梅世蓉的意见。梅世蓉的意见是:“四川北部为搞防震已经闹得不可收拾,京津唐地区再乱一下可怎么得了?北京是首都,预报要慎重!”
  
  这样,本应有的预报就“黄”了。也许是汪成民早预料到自己的预见将会永远被打入冷宫,便冒着戴“反革命”、“破坏分子”帽子的危险,来了个“会后造谣”——“把震情往下捅”。
  
  青龙满族自治县县科委参加这个会议的地震科技工作者王春青听到这个“造谣”后,火速赶回县里,向县领导作了汇报。当时,青龙的县委书记兼县长是冉广岐。如何办?要他掂量:一边是县委书记的乌纱帽,一边是全县47万人的生命,要哪一边?冉广岐反反复复掂量着:首先,发布临震预报,全县47万人都出来,如果不震,岂不是一个大笑话!其二,正当“批邓”高潮,发布临震预报,只有向地区、省上请示,但是“正乱着,谁管这个事呀,半年也批不下来“。
  
  掂量的结果是,宁可不要乌纱帽,也要保护47万人!于是,在7月24日晚召开了县委常委紧急会议,决定召开800人的大会布置防震工作,要求全县干部必须“将震情十万火急地通知到每一个人”。经过反复动员,全县进入高度预防状态:学校在操场上课,商店搬入防震棚售货,机关单位改在防震棚办公,广播反复不断介绍防震知识。
  
  冉广岐在防震棚指挥防震,三天难合眼。之后尽管房屋损坏18万多间,其中倒塌7300多间,但47万人中直接死于地震灾害的只有1人。
  
  然而,唐山没有冉广岐,保密工作特别成功,临震浑然不觉,让“7。28”那个黑色的夜晚夺去了24万鲜活的生命!
  
  遥望115公里外的唐山。冉广岐落下伤心的眼泪。
  
  由于高度的精神紧张,他大病一场。青龙一度成为唐山的后方医院,救助了众多伤员。(据《唐山大地震》,钱钢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1986年;《唐山警示录》张庆洲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如此大功大德,该不该大书特书?在我们这个特别喜欢大歌大颂英模的国度,似乎不应该是个问题。
  
  然而,冉广岐竟然被冷藏了几十年,除了1996年联合国向他颁发了纪念章外,“主流媒体”对他一直沉默不语。至于“青龙奇迹”,也是联合国地震专家参加当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时,了解之后向国际社会报道的。他不仅得不到表彰,而且在数次调离中“坐冷板凳”,直到1988年60岁离休。
  
  遭到漠视的不光是他,还有王春青、张庆洲、黄相宁、耿庆国、陈一文、田金武、吕兴亚、王书蔚、李伯奇等历史功德簿应该记录的一批名字。
  
  这次惨烈的汶川大地震,使人们想起了他们。
  
  这次地震有没有冉广岐这样的人呢?有或没有,都有许多东西值得思考。
  
  我们现在常听到:“取得某某抢先救灾的重大胜利。”然而却忘记了,这恰恰是民防减灾的重大失败啊!人都死了,你还胜利个屁啊!问题出在哪里,想必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冉广岐——20年后,他不再沉默20年后,他无法沉默老人背很驼,像背着一个小面袋,再也卸不下去了。他穿戴也土,掉到垄沟里找不着。脸上老人癍不少,脖子上还有几粒黄豆大小的,煞是抢眼。
  
  这是1976年的青龙县委书记兼县长吗?我与老人一搭话,便不由得眼前一亮。他谈吐明快,思维相当敏捷。引经据典挥洒自如。青龙和保定的口音混杂着,浓重的声音就像一口苍老的钟,客厅仿佛也跟着发颤了。
  
  他就是冉广岐。20年后,他无法沉默。
  
  冉广岐:唉—!俺爷俩坐一块了,就推心置腹肝胆相照地说!唐山大地震过了一些日子,承德地委书记告诉我,这个事我跟省委汇报了,就不要声张了。国家地震局7月14号在唐山召开了一个会,汪成民发出了地震信息。唐山砸了个烂酸梨,青龙却无一人伤亡。作为国家地震局不好说。这个事就压下了。我跟任何人不讲,不光是地委有话,还有我个人的想法:第一呢,我自个说这事是王婆卖瓜。
  
  第二呢,老人家有教导:“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毛泽东,1939年)。你老吹自个做什么呀?这个事应该归功于谁?周总理从邢台地震后就非常重视地震了。
  
  后来,老部长李四光就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他早就有预言,实际上等于发布了长期预报。1974年,国务院专门下发了69号文件,提出京津唐渤张要有大地震。我这个七品芝麻官应该是:“下情上达,上情下达。”
  
  我做了一半,上情该下达的下达了,下情该上达的没上达。说啥呀?我就是动了动嘴儿——上情下达呀。
  
  问: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夕,联合国官员科尔博士首先调查了青龙。青龙的事就露馅了。你守口如瓶20年,其实是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啊。1996年7月,科尔代表联合国向您颁发了纪念品。你没法沉默了吧?
  
  冉广岐:科尔问,你这里能做的,唐山为什么不能?你看问的挺简单吧,这一针下去还有点疼哩。我说,唐山跟青龙没法比。青龙是农业县,让老百姓出去防震,啥损失也没有。大伏天的也就是蚊子多叮几个疙瘩呗。唐山不中啊,钢铁公司开滦煤矿,作决策自己不敢作主。
  
  我任青龙县委书记以后就总琢磨,京津唐渤张要闹大地震可不得了。我对地震一无所知,只知道要有地震。但为啥地震,地震怎么发生怎么预防,一点不知道哇。我就托人上科委上外地找资料。为啥呢?一方面被震情所驱使;另一方面老人家有教导,“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1957年)。还说,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毛泽东,1949年)。
  
  我就学了李四光的《地质力学》。地应力怎么发展,怎么由小到大,怎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地下的力超过了岩石的弹性极限就突然爆发。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为啥有地方地震,有地方不地震。这就要学点板块学说。地球不是完整的,它有好多条大裂缝,七裂八歪的,这就是地震断裂带。
  
  我研究这个不光是为了对付地震,青龙要修小水库啊。青龙水利化建设当时居全国第4位。我修的水库不能在断裂带上,漏水呀,防渗咋办?挖多深合适?全县好多小水库呢。
  
  我有个朋友姓侯,跟我关系最好。有一天他到我家,他进门问我干啥去了,我老伴说他看书呢。他看了看我的书,大叫,嘿呀!不务正业。这不是你研究的东西!现在(1976)这个乱劲,要少说话慢张口,遇到问题绕着走。他说,你当县委书记别管这个事,多管闲事落不是。我说,盲人骑瞎马早晚出事!我们就建了24个地震观测点。
  
  问:青龙出现了什么异常?
  
  冉广岐:微观异常是肯定的,宏观异常也出现了。冷口温泉的温度一年四季都很平稳,就突然上升了2度多。我到冷口去落实,结果属实。
  
  我们又到了大杖子公社土坎子大队。路边有一口井,往日用扁担勾着水桶往上打水,那天我蹲井沿上,手拿着瓢就能舀水。这说明地壳已经开始活动了。
  
  我不敢掉以轻心,紧着奔八一水库,水库要是裂了可不是小事情。
  
  我说发动群众们观察。牲口不进圈,鸡不上窝,黄鼠狼子搬家……宏观现象都要上报。动物有特异功能,人比不上它们哪。人除了脑瓜子,别的器官都退化啦。
  
  有人说,青龙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我说呀,有的人心瞎眼也瞎,谁瞎谁知道。狼来了,谁家的孩子谁抱着》
  
  问:据王春青介绍,他向张平义汇报,张平义向您汇报。您讲要向青龙县委常委会汇报,这是您拍的板?
  
  冉广岐:当时我不拍板,全县不能动,是吧?那阵儿青龙县还有两个副书记,张平义是从大队提上来的,他是办社的模范,另一个张树枝就跟《青松岭》里那个晓梅一样,她那阵年轻不多嘴。
  
  我们三个书记先开了个小会,议论的问题有三个:第一呢,发布临震预报,全县47万人都出来,如果不震,这就是一个大笑话!第二呢,那阵儿正是批邓掀高潮的时候,发布临震预报,这就影响了批邓大方向,这个罪名可是不轻。第三呢,县里没权发布临震预报,只能请示省里。
  
  最后还得我拍板,谁让我是“一把手”呢?我说地震不是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有时还不准呢。至于说批邓,屋里批院里批有啥区别啊?这个请示问题,汪教授说7月下旬有5级左右地震,下半年有7—8级大地震。咱们今天研究,是7月下旬不是7月上旬。今天是7月24号!咱们请示地委,地委能马上请示上级么?正乱着,谁管这个事呀。半年也批不下来。咱们不是讲活学活用吗?老人家怎么说来着?“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地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1930年)。
  
  这个时候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李四光是大科学家,早有预言,69号文件也两年多了,是时候了,咱们还有啥犹豫的?科学家都说了,咱们就干就拍板!一旦出了问题我兜着。上级要追查就追查我,这事与你俩无关。狼来了,谁家的孩子谁抱着!
  
  1976年7月24日晚8点30分,我们就召开了青龙县委常委会。那个会议记录你看见了吧?县委不光是那几个常委。敢于参加那个会的,我冉广岐感谢他们!因为那是一次有风险的常委会。谁都有事业和家庭,还不许人家活动活动心眼儿?中国人本来就不傻,进常委会的人有傻子吗?
  
  问:您作为“一把手”发布了临震预报,到底有啥压力?
  
  冉广岐:你这个小子啊,非捅我心窝子不可!我让他们弄了一块大苫布,找几个棍子一支,几条绳子一拽,帐篷立起来,我就坐里头咧。我几天几宿睡不着,心里七上八下地折腾。
  
  临震预报发了,全县47万人大部分出来了,大喇叭就那么广播。“山雨欲来风满楼”啊。说实话吧,我也有老婆孩子,也有自己的事业。我心里头:一边是县委书记的乌纱帽,一边是47万人的生命,反反复复地掂哪。毛主席的话还真给我壮胆了,共产党员要具备“五不怕”啊,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老婆离婚……不发警报而万一震了呢?我愧对这一方的百姓。嘴上可能不认账,心里头过不去——一辈子!
  
  我还特别欣赏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
  
  问:唐山大地震爆发的那一刻,您在干什么?
  
  冉广岐:我迷迷瞪瞪地想撒泡尿。从帐篷里走出来,冲南(唐山方向)一瞅,半个天都是红的,像火烧云一样吧。紧跟着大地就晃开啦,县委大院的石头墙就跟大龙似地乱摆,摆着摆着就轰轰隆隆地倒了。老天爷真震啦!我站不住,一屁股坐地上了。我就想,这么大劲儿,青龙肯定是震中了。要震就震吧,大不了摔个屁股墩,没啥了不起!
  
  问:当时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冉广岐:青龙一度成为唐山的后方医院,接收的伤员最多。我们没伤人哪。青龙接收截瘫伤员就270多人。这么重的伤员,县医院咋能治得了?要是胳膊腿儿砸坏的好办,住上几天吃点米饭,拄着拐棍家走了。截瘫伤员,妇女和孩子就不中了,治坏了咋办?实在无能为力了,就给上级打报告,上级派直升飞机来,我们的南河套就成了飞机场,把重伤员运走了。
  
  问:青龙成功地预防了唐山大地震,你感觉最欣慰的是什么?
  
  冉广岐:无一伤亡固然欣慰,但最欣慰的是,老百姓们奔走相告:听共产党的话,相信科学,没错!这是一方百姓的结论啊。
  
  冉广岐简历
  
  1938年10月当兵,在冀中区33团宣传队。  
  1948年调入冀中军区后勤部。  
  1960年下放到青龙县当商业局长。  
  1962年任青龙县粮食局长。  
  1964年任青龙县委副书记。  
  1966年“文革”调内蒙,任商都县委书记。  
  1967年10月任青龙县革委会副主任。  
  1969年调承德地区任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组组长(相当于组织部部长)。  
  1972年至1974年任承德日报社党委书记兼总编辑。  
  1974年底任青龙县委书记。  
  1977年任望都县委第一书记。  
  1978年8月任保定市委副书记。  
  1983年8月16号调任邢台政协副主席。  
  1988年离休。
  
  青龙人向冉广岐老书记致敬!!!

赞(2)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