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的一个晚上看了一则新闻,是说为了让儿子躺得舒适,一男子让母亲蜷缩后备箱惹争议的事。
事发在9月23日上午,安陆市巡店派出所在查缉盗抢机动车的时候,例行对一江西号牌的SUV进行例行检查,正在检查的时候,民警打开车尾箱后大吃一惊,在狭小的后备箱里,竟蜷缩了一位老太太。经询问,老太太竟是司机刘某的母亲,让母亲蜷缩后备箱是为了让4岁的儿子躺得舒服。
刘老太太告诉民警,车上的人分别是她的儿子、儿媳和四岁的孙子。自己今年刚用养老的积蓄给儿子买了这辆SUV。几天前,儿子一家从江西开车到武汉游玩,自己同车一路照顾孙子。当时孙子在车上犯困,嫌车里太挤不能躺倒睡觉,儿子小刘便让刘老太蹲到尾箱里给孙子腾出后排睡觉。
看到这一幕,我相信所有看到这则新闻的人都会忍不住大骂: 这就是个畜牲!似乎万千语言都难以形容对该男子行径的愤怒、痛骂。可冷静后,我们不该深思吗?该男子已经是成人了,应该已经具备了成年人该具备的认知能力和处事能力,也应该懂得车子的后备箱的功能和安全性,更应该知道,被他放在后备箱的人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件,而是怀胎十月、辛辛苦苦把他生下来,又含辛茹苦把他养大的亲生母亲,但他竟泰然自若地做出了如此离经叛道的事,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性的缺失和良知的麻木!而造成这良知麻木、人性缺失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是,我想最大的主因应该离不开来自这位母亲——悲哀的爱!试想:如果当男子要求母亲去后备箱里蜷缩,从而给孙子腾出地方休息时,母亲严词拒绝,且痛斥儿子的不孝寡恩,丧失人伦,又怎会有新闻中所报导的一幕呢?而这位母亲所以甘于屈尊蜷卧,我想,除了是对后备箱安全所具有的盲知以外,恐怕更多的是对儿子的极端溺爱、对孙子极度的宠爱吧?
由此我又想到了曾在树下的热评稿件栏里读到的一篇文章,是山月寒泉先生写的《母亲不要叹气》,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都是对母亲殷殷的关切,浓浓的深情。同样都是身为人子,为何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母亲的方式呢?难道这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记得以前曾听过的一个故事,是说有个年轻人因为犯了重罪,被判了死刑,在临刑前,他向执行者请求见他的母亲,母亲来了,看着儿子就要被枪决了,心中不免悲伤,问儿子死前还有什么愿望,儿子说,只想再含一次母亲的乳头,母亲答应了,解开衣衫,让儿子叼主乳头,可是,随着一声撕心裂肺地惨叫,儿子咬断了母亲的乳头,然后恶狠狠地说:“我恨你!”
这个故事说的也是一位母亲因为盲目的宠爱儿子,从而使儿子走上了犯罪道路,最终断送了生命的事儿。事实上,生活中诸如此类溺爱子女的事例,大大小小,举不胜举。
这里,我不想深入探讨上述两位母亲是怎样教育儿子的,因为事实的结果已经摆在那里了。我只想说,无论是做为一个母亲,还是一个父亲,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疼爱要有个度,可以无私,但不可以无原则,可以宽厚,但不可以无底线。惯子如杀子,是亘古不变的至理名言,虽然我们都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母亲,未必人人都有人生的“三观意识”,但我们至少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性”,什么是“良知”,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对”,为什么对。什么是“错”,为什么错。就像我刚刚在树下看过的一篇文章,是他乡月的《教子无妨》浓浓笔触,倾洒的都是殷殷父爱和拳拳的教子之心,虽然我初到树下,对这位文友还不够熟悉,但是相信他的教育观一定会影响他到的孩子,让孩子在健康的思想环境下,健康地成长。
行文至此,我还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已经或即将拥有为人子女、为人父母这样的双重身份,我认为,我们除了要用正确的教育观去教育我们的孩子之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用我们的行动为孩子树立一个知孝感恩的榜样。让孩子知道,“香九龄,能温席”不是空泛之谈,“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也不只是寓言故事,让孩子知道“人伦纲常”,知孝感恩,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人性,不要让人性的缺失、良知的麻木在我们的生活中常态化。不要再让类似“让母亲蜷缩后备箱”等类似的一幕幕,在我们的生活中,再一次次地上演。世上最伟大的爱,就是来自父母间最无私的爱,但请天下所有的父母们,将这种爱释放得理性、阳光,不要让我们过度的爱迷失孩子本该善良的天性,不要让我们糊涂的爱为孩子披上寡孝忘恩、丧失人伦的外衣,更不要为这伟大的爱涂上悲哀的色彩。
2015年9月27日晚
注: 这篇随笔是基于数日前的一个晚上看到的新闻,加之平时在身边看到的一些父母们教育子女的方式而作,但本人水平有限,而且对于教育子女的方式、观点认识的还不够成熟,所以发稿,是希望和各位朋友们诚心交流心得,希望各位朋友们在文章的点评上能以犀利的语言、客观的态度予以指正,我将不胜感激。
—— 秋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