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荷 思

时间:2006/8/21 作者: 疯狂的石头 热度: 91286

 

        离我们学校不远有个叫“荷塘月色”的地方,虽然在成都不是很出名,但也算是一块清静之地。我知道“荷塘月色”完全是一种巧合,也可以说是一种机缘,早上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租了几辆自行车,漫无目的的飘行在大路上,看到了很多风景名胜,但“荷塘月色”是唯一能同时吸引我们眼球的景点,因为在我们的记忆中,朱自清写于北大的《荷塘月色》太美了。

        位于成都东部经济开发区的荷塘月色不是我想象中的美丽、漂亮,在炎热的天气下更像是一群群有病的家禽,显得有气无力。从种种迹象看出,荷塘一定还在开发中,否则不会如此可怜,河池中只有几张木板铺成的一米来宽的小道,踩上去子呀子呀直响,每走一步都让人心惊胆寒;中心的那个小亭子只能容纳四人左右,更像是风雨中飘摇的小树,摇摇欲坠;河池周围没有栏杆,任由小孩在池边捕鱼、游泳,那些大妈大爷便挽上裤脚,大摇大摆地踩莲藕;更让人心凉的是在河池东西走向的一条小路上,张满了荒草,野花,几对恋人手挽着手,相互缠绕走在上面,到有几分“牛郎织女”相见的味道。有些荷叶已经枯萎,倒在水中,等待污泥的埋葬,当然,也可能是等待明早露水的洗剂,我无法了解它们的初衷;还在稳稳当当站着的叶子,也没有两星期前的妩媚,轻盈。荷花只有几朵,基本上可以数得清,但“物以稀为贵”,好像植物自己也晓得这个道理,要不,你看,这几朵荷花是如此的傲人?!尽管如此,“荷塘月色”仍引来了无数游客,在成都,也算是一个风景名胜区,更是人们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我对风景名胜的理解与大多数人不同,很多人把只要有管理员售门票的,有围墙圈起来的,做了大量广告宣传的就是风景名胜区。要都是这样,那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成为风景名胜区,我们可以把一座山圈起来,“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捏造一两个关于神仙的故事,就可以引来无数的朝拜者;我们还可以把一个小湖围起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又是一个好的去处......其实,风景名胜应该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文化,一种底蕴,不一定要修得多么漂亮、精致,多么现代化。“杜甫草堂”、“武侯祠”的设施不算是一流的,规划也不见得有多高明,但有一种无形的,抽象的东西附在它们身上,使得它们得以万人景仰,诗圣杜甫曾经在那里居住过,留下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诗作名篇;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也”的军师孔明曾经在那里做过巨大贡献,是历史上蜀国的一大功臣。有了这些“仙”、“龙”,于是就有了今天闻名于世的“杜甫草堂”“武侯祠”。关于“荷塘月色”的文化痕迹,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哪怕是道听途说都没有,在“荷塘月色”周围贴写的《爱莲说》(周敦颐),《如梦吟》(李清照)等名人佳作,更像是 一种讽刺。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有很大的情感因素在里面,我对历史文化有一种莫名的信仰,而对现代文明却不敢恭维。在“荷塘月色”看荷花的时候,我在一位朋友面前感叹“再美丽的天堂,如果没有关于天使的传说,那也只能算是一个愚昧的地狱”,这句话刚一出口,立即找来朋友的反诘,“难道行走的汽车,凌空的飞机,手提电脑不是天使?”,当然,他是学经济学的,我是学文学的,我的感受,他是无法完全理解,因为我们此刻有着两种几乎异同的心境。

        观风景,观的是一种心情,更是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对名人心境的体验。可能是“荷塘月色”太年轻,还没有承载文化的条件;也可能是我们来得不是时候,要是在前两周荷花开得茂盛、皎月皓空的夜来观赏,就大概能体会到月色下荷叶之美了。也许,我那学经济学的朋友说得很对:今天的文明也是后人可贵的文化,几百年后,“荷塘月色”会得到人们的认可。

 但愿如此。但目前,它真的很无聊!

 

 

 

                                                                                                         200682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