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和帝时,上虞有一个叫曹盱的巫祝,他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多才多艺。这年端午节,曹盱领人在江上举行迎涛神伍员的仪式,不慎落水身亡。其女曹娥年十四岁 ,绕江寻父尸七昼夜无果,最后跳入江中,五日后驮父尸浮出水面。曹娥的孝行感动了无数人。上虞县令度尚将此事奏报朝廷,表为孝女,并令门人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此事。当时邯郸淳年仅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
蔡邕听说此事,亲往观看。天色已晚,他就暗中用手摸碑文读之。读完后。蔡邕索笔在碑的背面大书八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建安二十三年秋,曹操兵出潼关,途经蓝田,顺道去看望老朋友蔡邕的女儿蔡琰。蔡琰热情接待,礼貌甚周。茶罢,曹操忽见墙上挂有一幅碑文图轴,读之,知是<孝女曹娥碑>,又见蔡邕手书八字于其上,不解其意,问蔡琰,亦不解。这时王薄杨修说;"我己知之。"曹操嘱勿言,容他思之。
告别蔡琰,曹操在马上沉思。行了三十里,忽然猛省,唤杨修道:"你先说说看。"杨修说:"这八个字是隐语。黄绢乃色丝,是<绝>字;幼妇乃少女,是<妙>字;外孙是女之子,是<好>字;齑臼为受辛之嚣,是<辞>字,连起来为"绝妙好辞",这是蔡邕对<孝女曹娥碑>的评价。"曹操大惊道;"跟我想的
一模一样!"
杨修才思敏捷,但犯了"比领导聪明"的错误,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