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这是一个年份,是新世纪的第一年,美国热席卷全球,轮船上是一批又一批去美国的人;1900.这也是一个人的名字,他在船上演绎了传奇的一生。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影片是以小号手的回忆开始的。第一人称让这个故事更有传奇的味道。 小1900被丢弃在特等舱的钢琴上,这为他以后的音乐天赋埋下了伏笔。穷困的煤矿工丹尼收养了他,并在新世纪的开年为他取名为1900.从此,船变成了他的家。由于没有户籍,丹尼怕他被偷走,于是1900在狭小而黑暗的船舱里度过他的童年
然而他的童年终结于丹尼的意外死亡。小小年纪的他第一次亲身经历了亲人的死亡,难过无法排解,迷茫如同大雾,让这个小小的孩子不知所措,。人活着,需要信仰指路,那样才有走下去的勇气,那个孩子,还未意识到何为他的信仰。直到一次酒会上琴音响起,他被吸引,一步步靠近那架钢琴。他贴上了那扇玻璃,透过看到了另一个世界,那架钢琴仿佛发出了光,拨开迷雾,照亮了他前行的路。镜头停驻在钢琴上好久,而我真的看到了光。
最让我无法忘怀的是那场海上华尔兹。大海轻摇着船,闪电照亮了甲板上的窗,华丽的水晶灯低垂,闪着明灭的光。钢琴挣脱了束缚,在木质的地板上任意滑行。1900与 一起与摇荡的大海共舞,与疯狂滑行的钢琴共舞,与欢快的琴音共舞,在夜幕下金色的大厅中演奏了一支精彩的华尔兹。音乐是自由的灵魂,它突破你身体的局限,能抵达你内心的最深处,带给你关于真善美最直接而真实的体验,它给予你翅膀,它给予你所期盼的自由。
时间就这样不急不徐的度过,船上的人来了又走,每个人都有该去的地方。1900用琴音陪大家度过美妙的时光,靠岸时,他在船头看着一队队人下船。唯有他,永远的留在那里,没有归宿。我以为,他是孤独而不自由的。但当他一次次以匪夷所思的技巧和构思奏出神奇的音乐时。当他在音乐里看到了苏格兰迷人的清晨,浓稠如牛奶般的大雾笼罩在街头巷尾时,我终于明白,他不孤独,他身体所没到达的地方,灵魂已抵达。世间山水,于小小的88个琴键中,可尽数窥见。
这部剧的另一个小高潮出现在比试琴艺这一戏剧化的事件时。Morton是钢琴大师,听闻了1900的琴技,前来斗琴。斗琴开始时,以俯拍的方式来特写morton的轻蔑。他将燃着的烟点燃放在琴上弹奏了一支快节奏曲子《the big hum》,1900与他弹奏一致。观众对1900表现出极大的失望。第二首,morton弹奏了自己所作的《the crave》,1900又与他弹奏了一曲。此时的观众已经焦急失望不已。这里已经为第三次的斗琴蓄力。1900的本意是想让他明白琴并不是炫技的工具。所以在忍无可忍的第三首时,他展现了高超的四指弹法。
导演从直接的烟被琴点燃了这个细节和间接的观众的寂静无声这两个方面来展现这场斗琴的结果。琴,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有灵魂的载体,而不应该只是浮夸和虚荣的工具,这才是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的认知。所以当morton离开时,1900的那句“fuck the jazz”才让人有大快人心的感觉。
1900因为一见钟情而试图回到陆地,然而当他踏上楼梯,陆地就在几步前的地方时,他停下了,那几秒的停滞是一个特写,在落日的映衬下带着决绝的味道,然后他返回了,从此,再未提及此事。后来,人事变迁,离开的离开,没落的没落,曾经的繁华已经成为回忆。船要被炸毁了。
多年以后,旧人相聚, 劝他离开,终是没有劝动,他在最后说“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小块你可以称之为自己的风景的土地,还有一种死亡的方式。可那整个世界都只是重压在你身上,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尽头。毕竟,我们不为任何人而存在。”我想,这就是他没有踏上陆地的最终原因。陆地上有俗世的生活。然而这种生活需要承担的东西,最终会让他一点点远离自由,没有了思维的自由,也就没有了音乐的自由。他的朋友是懂他的吧,所以只能尊重他的选择。他与船一起,在那一场绚烂至极的烟火里,盛大落幕,一个天才的时代终结了。
有人从这部剧里读出了爱情,友情,有人读出了孤独,而我读出了自由。他能在有限的88个琴键上谱出他的人生,然而却无法在没有尽头的城市里预见自己的未来。属于他的自由,在那陪伴他一生的钢琴上,在音乐里感受人生,用音乐来演绎故事,用音乐与自己的灵魂交流。有人说他孤独,因为天才是没有人能接近的。而我认为,即便他一个人,也未曾真正的孤独过。他未曾被世俗所困,未曾被俗事所扰,最澄澈的心最无限的接近自由。没有了束缚,即可遵循本心,不追求功利。不刻意彰显技巧,随心而至,而这样的音乐,往往都透露着自由洒脱的味道。
记得曾有位大师说过,当灵魂有了信仰作伴时,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他都不会彷徨的不知去路。 在我们为每天如何过上更好的生活而烦恼时,在我们奔波于城市的道路上时,他正漫步于琴端,在音乐的指引下,看见苏格兰的浓雾缓缓消散,太阳即将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