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作为五四时期的小说,庐隐的《海滨故人》在时代特性、人物塑造、文字表达上都好像显得无可挑剔。可是作为爱情小说,一种时代的局限感让我对爱的感觉总有些意犹未尽。五四时期的大多数作品时代使命感太强,往往爱情总要和革命联系在一起,又受到现实的残酷冲击,感情太压抑、太沉重,庐隐的《海滨故人》也是其一例。处于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时代,庐隐要求妇女解放,渴望爱情自由。但她同时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长大的,身上又刻着传统文化的烙印,使她的现代思想与传统思想相互交织,常使她陷入人生抉择的两难境地。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感情与理智的矛盾是的作品中这些觉醒的知识分子女性个个笼罩在“生的苦闷”和“爱得苦闷”之中。因此,在读完这部作品之后,仅从爱情这方面而言,我觉得作品中的爱情是不太成熟的、不太纯粹的。
谈到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似乎总绕不开鲁迅。鲁迅的《伤逝》该是五四时期爱情小说的经典之作了。尽管子君在传统思想的黑暗现实里以悲剧人生结束,可是她高喊婚姻自由,个性解放的口号却可歌可泣、深入人心。鲁迅笔下的爱情因为成熟和理智而使得与现实更格格不入,这正是其表达手法的经典之所在。而相比之下,庐隐作品中的爱情在革命中就显得委婉的多。尽管露莎他们极力地在追求自己的爱情,但现实的苦闷似乎掩盖了所有的情绪。她们爱得不成熟,因为旧时代的不允许使得人生爱的历练太浅薄。当露莎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人生是什么”时,才突然想到了爱情,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到一种不识爱的懵懂。当露莎经历爱情时,又因为爱上已婚之君的现实而悲伤。她爱得不悲壮,没有子君的义无反顾,说不出“我是我自己的,谁都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仅仅只是一种绝望“世界上的事情,本来不过尔尔”。再看看其他知识女性,初涉爱情,没有喜悦,相反的是精神上的颓废。最后无论是选择归隐或甘于家庭主妇的世俗生活都好像是一种必然。由此看来,庐隐作品中的爱情,因为自身情绪的感染和传统思想的束缚而在混乱的革命时代透露不出较深的成熟气息。
也许是单纯简单的爱情更能打动我们。五四时期的爱情苦闷徘徊,很多那本该有的清新微妙情绪都在革命的磨灭下消失殆尽。但幸运的是湖畔诗人吹来的一股青春之风给我们很多爱的感动。《惠的风》等作品描写了很多纯粹真实的爱情感受。抛开时代现实的因素来写爱情是很少有作品的。庐隐的《海滨故人》和大多数作品一样以爱情做主题,却离不开时代的局限,生的苦闷和爱的苦闷总要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这篇小说中很难看到一种纯粹的爱情,一种真实的简简单单的爱情。
也许时代本该产出这样的小说,也许现实不容许太多的简单纯粹,也许自身的经历和思想趋于不到更成熟,但仅以我浅陋的知识和阅历来谈这部作品中的爱情确有此看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