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工作中都要跟人打交道,打交道就要交流,交流就是说话。话该怎么说呢?这问题可笑吗?一点也不!有些人真就不会说话。
说话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说明一件事、一个道理、你的需求等等的表白。但总的来说,通过说话让对方接受你或你的观点,于是,都希望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尤其是在平时聊天的时候。
请看下面一段恋人的对话:
男:“你爱我吗?”
女:“那还用说,除了你我谁都不爱!”
男:“你是不是心里总想着前男友?”
本来聊的挺好,突然这一句,立刻把这温馨的场面给击碎!嗑唠散了。
为什么总是纠缠着过去呢?谁没有过去?你爱她的现在还是爱她的过去?如果你真爱现在的她,就只管对她好,她心里会知道。因此,你应该说那些促进感情的话、让她开心的话。她能跟你好,心里就只有你,否则,怎么可能对你这么好?如果你想用这种办法威胁对方,不准跟别人好,其结果会适得其反!退一步说,如果她心里真的装着前男友,你的这句话什么也改变不了,而且你的嫉妒只能把她推向前男友!这里的关键是你是否还相信对方,如果相信,就说增进感情的话,好上加好。如果不相信、怀疑对方,那就吹灯拔蜡!怕就怕,爱着,还用狐狸一样的眼睛看着对方!两个人都在痛苦中备受折磨。
再看下边同事之间的对话:
甲:“你看钓鱼岛的事,中日能不能打起来?弄得心里挺慌的。”
乙:“不用慌,打不起来,原因是……。”接着乙说了几条原因。甲也觉得分析的严谨合理。如果甲说:有道理。也就皆大欢喜。可是甲偏偏说:“拉倒吧!要是打起来,13亿中国人还不像碾死个臭虫一样碾死小日本啊!他敢吗!”这时,乙还能说什么呢?只好不说话了!此乃强不知为知也!都知道说话是给别人听的,却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自己痛快就行。好像你把别人的观点用加重语气的方法重复一遍,别人就承认是你的创造一样!人人都应把心态摆平。即便承认你不懂也没什么,你没有多少观众。改了缺点才是英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辩论。
爱辩论的人都是嘴尖舌快的人。人们常常为了一个问题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有的竟然辩论得音量极大,面红耳赤。细想想,对也好,错也好,有那么重要吗?况且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结论是不一样的,任何事情都不是非白即黑,中间状态很多。《红楼梦》还有一百种,一千种读法,何况平时一些小事。见仁见智,多元共存。多包容就会晴空万里。知道一点皮毛就开始辩论。这样的辩论从来没有过结论,当大家都已分开的时候,还在说对方:“他啥也不懂,竟扯淡!”所以辩论双方没有输赢,只是相互伤了和气,也伤了自尊。
我向来回避平时说话时的辩论场面。至于那些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争得拍桌子瞪眼,就更是毫无意义的时间浪费了。
当然,我不反对大学里举办的辩论会,我也当过评委,每次都作了认真的点评,那是锻炼逻辑思辨能力和口才的完善自我的话动,另当别论。
那么遇到问题就不能讨论了吗?能!讨论和辩论不是一回事。讨论是心平气和的、客观的、研究和请教式的。只要大家修养足够,讨论是有益的,还可以增进感情。
说话是大事还是小事?也许会有人说,笔者也大惊小怪了,说句话算啥大事,何不笔下留德!其实,我告诉你,这可是一个人素质的具体表现。有些人一张口你就能看出来半斤八两,无论他装的怎样的道貌岸然,或者他怎样的大吹其牛,照样使人烦。再看那些有修养和知识的人,总是耐心听取对方的话,从不打断对方。俟其说完,先把肯定对方的话说到前面,再启发式的说明道理,谁都愿意接受,真是一种艺术。他们说话不多,但掷地有声,体现了说话的力量,是谓大智若愚者也。那些夸夸其谈、不说话就得死的人才像碟子一样的浅薄。
如果你说的话让对方很反感,这话还能说吗?可是,就有人喋喋不休地说。在下主张说话前多想想对方的感受,想好了再说,不是随随便便,漫不经心就可以说话的。记得鲁迅说过,说话不是没有想的时间,而是有时间的时候没有想(意)。可见,鲁迅也是讲究说话分量的。我比较看不惯说话讲究杀伤力的人,有些人却以此为乐!我希望大家说话多讲究一点亲和力会更好。君不见“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之古训?
看来,说话中听,要从提高修养做起。即古人之所谓 “德”。
最近读了一本艾伦·加纳写的《谈话的力量》一书,颇多感触。感兴趣的读者有时间可一阅。增加一些修养,拓展一些能力,只要不是因循守旧,总会眼界大开。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管窥之见,不必当真。
2012.10.29 多伦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