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月季,喜欢观赏月季,也曾亲手栽培月季。早年家居农村,庄基地大。除居室外,两幢房之间有很大一片院落,我把它建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园。中间栽上一颗三米高的玉兰花树,四周栽了六株修剪成球形的黄杨,黄杨的周围栽植了丁香等各种花卉,但却以月季为主。可以说是品类齐全,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基本实现了四季葱绿,三季有花。它是我们村里的一道风景线,常常招来邻居,登门赏花。一到晚春季节,桃李败了、玉兰隐了、丁香敛了、牡丹凋了、芍药亦将谢了。这个时侯,正是月季粉墨登场的好机会,它千树万朵,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好像一下子要把一冬积蓄的能量,一股脑儿地全部释放出来,展现给人们。特别是那几株月季绣球,更是诱人,在每株枝干的顶端,均开放着数朵小花,这些小花秀成一大团,远处望去,毛绒绒的,煞是好看。白的像银球、黄的像金球、红的像火球,粉的像粉球。第一茬开的月季花,香气倍浓。无论白昼、黑夜,只要我躺卧在床上,那浓浓的香气,透过窗纱,掀开窗帘,一阵一阵扑鼻而来,直沁肺腑。让人在迷香陶醉中渐渐入睡。我不喜欢用藩篱将花园围得象铁桶一样严实,觉得那是对花的一种束缚和羁绊【尽管那是用来束缚人和动物的】。我喜欢零距离接触花木,爱用鼻子靠近花瓣嗅吸花香。我常常走进花园,把自己融入万花丛中。清晨大早,我一轱辘翻身下床,第一件事,便是打开客厅大门,三五步迈进花园,举举臂、伸伸腰,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
后来,全家搬进城里,便失去了养花的条件。唯有借假日和下午闲暇时,才和家人一起外出,到公园或郊外环城路旁,欣赏月季的风姿。今年到外地旅游归来,已是劳动节过后。我急忙约了几个朋友,到环城路去赏花。但却发现绝大部分月季未曾开放,只见稀稀落落的一星半点,且蔫不邋遢,毫无生机,心中着实诧异。朋友告诉我,上个月初,上级检查城区卫生前,发现去冬今春花工师傅未曾修剪月季,致其疯长,个头虽高,枝干纤细。为使它和其它植物整齐划一,齐头并进。动员所有花工齐出动,一人一把钢质花剪,对着那疯长的月季,劈头盖脑地拦腰就剪,在咔嚓咔嚓的钢剪声中,无计其数的月季花蕾应声落地。我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把他心疼地差一点哭了出来。我们百无聊赖,边走边埋怨那会偷懒的花工师傅,恨不得立刻把他叫来,当面痛骂一顿。于是,满怀遗憾,悻悻而回。正所谓乘兴而去,扫兴而归。
据我在老家养花的经验,和老花工所介绍的修剪月季的最佳时节看,月季的修剪,应在头年的深秋季节,或来年的初春季节,宜早不宜迟。这时修剪,可有效抑制冗繁的旧枝条消耗养分,有利于深埋在泥土中的根系蓄精养锐。待到春暖时,枝干茁壮蓓蕾多,花瓣厚实花型大,香味浓郁气清新。否则,易疯长、杆细弱。这时再去修剪,势必破坏花的生长发育时序,影响开花时间和周期。而且花少而个小,瓣薄而层少,香淡而不浓郁,色浅而不饱满。
花、物也,人、亦物也。虽有动、植物之分,但物物之间,总有相同之理。近来,偶翻《严氏家训》,看到教育孩子和修剪花木,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宜早不宜迟这一点上,也是相通的。作者颜子推主张对孩子的教育应当趁早,不宜推迟。应在孩子还处在婴稚时期就施教。人処婴稚期,知人颜色,能识怒喜,“使为则为”,“使止则止”。人在幼时,一般都会表现出“精利专”,是接受教育的最好时期。如果一长大,就会精“散逸”、多“思虑”。他还极力反对无教而爱,一味放纵,使之恶习成性后“才强制止”,甚至“捶挞致死”而滅其威。这样,必然使孩子“忿怒日隆”,性格偏颇。这种“小而不教”,长大“求速”,“速子成才”的方法是极其错误的。他赞成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之说法。并提倡对子女教育要“常督训诫”。父母威而有慈,严爱结合,就能育出优秀的子女,使之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否则,就会象迟修的月季那样,虽然也可能开花,但所开出的数量、质量,远非象早修早剪过的那么热烈奔放,蓬勃向上,多姿多彩,色飽味浓!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