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天气冷,已经几个月没有到郊外的那条小路上散步了。白天读了一篇关于荷花的散文,决定晚饭后去看看路边的那一片荷塘。
这是几个月前的那片荷塘么?一大片冷清岑寂的水塘里,稀稀疏疏的斜戳着数不清的枯萎黄瘦的荷梗,有的光秃秃的斜指着黄昏幽暗的天空,如惨遭焚毁的宫殿,金顶华盖灰飞烟灭,焦土中剩下的黄色石柱;有的拦腰折断,两端无力的插向水中,留下一个尖锐的折角,如古战场上残留的断箭折戟;有的在瘦长的枯茎顶端垂悬着空空的莲蓬壳,如风雪中枯枝上倒挂的鸟巢;还有枯茎顶端摇摇欲坠的耷拉着蔫黄的荷叶,仿佛残破褪色的战旗在晚风中飘扬。更多的荷叶如一顶顶黑色的破草帽,浸泡在池塘底部的淤泥中,发出腐烂的气息。这一方荷塘,经历了一场怎样的浩劫啊,寒风猎猎中,我似乎看到了刀光火影,听到了呐喊声和马嘶声,然后,硝烟散尽,一切都沉寂了,留下一个狼藉的战场,尸横遍野,破败的战旗,丢弃的盔甲,折损的兵器。
几个月前,这里满眼蓬勃葳蕤,田田的荷叶挤满了水塘,水面被完全遮隐了,绿色的裙裾随着盛夏的清风轻舞飞扬,此起彼伏。遒劲的荷梗玉柱一般,笔直的托举着一个个绿盘,承接着雨露,晶莹的水珠映着阳光在绿盘中俏皮的滚动。在荷叶的缝隙,荷花羞答答的钻出来,远望去,好像绿色绸缎上绣上了白色的粉色的花朵,几只蜻蜓停歇在没来得及舒展开的尖苞上,还有稚嫩的饱满成熟的莲蓬穿插其间,轻盈的白鹭在热闹的荷塘里起起落落。月亮升起来了,荷叶上滚动的水珠映着月光,与天幕上闪烁的星星遥相呼应。绵延不绝的蛙鼓搅动着满塘荷香,那聒噪的蛙鸣也带着淡淡的清香。
站在枯萎的荷塘边,我无限感伤,仿佛刘姥姥最后一次走进大观园,树倒猢狲散,香消玉殒,脂粉褪尽,歌舞升平,转头成空。那鸣叫的青蛙呢?那翻飞的白鹭呢?那红与绿的色彩呢?那浮动的暗香呢?突然间,一切都枯萎了,暗淡了,沉寂了,这一塘的勃勃生机是何时开始萎谢的?世间万物生死荣枯皆有定数,轮回流转,生生不息,谁也无法逆转。可是,生命由盛而衰,总该有个临界点吧?这荷塘盛衰的临界点在哪里?是最后一朵莲的成熟还是第一阵寒凉的秋风?突然想到了母亲,童年记忆中的母亲,留着垂腰的黑辫子,面容姣美,身段娇小玲珑,高兴时哼着动听的小曲儿,笑声清脆,手脚麻利,在我眼中,她是世上最美的女人。不知从何时起,她的青丝变成了白发,光滑的额头爬满了皱纹,手脚变得迟笨,背影老态龙钟。她的生命是何时开始走向衰老的?30岁?40岁?也许,过了那个临界点,生命便摧枯拉朽般的颓泄了,衰老和枯萎就像陡坡上滚下的皮球,想停却怎么也停不住。
离开荷塘,回到家里,在百度里搜寻了关于荷的诗,有关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新荷的描绘,有关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中兴之荷的描写,也有关于“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的鼎盛之荷的描写,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有关残荷的诗句。难道,衰老的生命就注定要被忽视和遗忘吗?我只得将白居易的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翻检出来,作为这篇残荷短文的结尾,“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命盛极而衰,衰而竭,竭而后生,兴衰流转,生死轮回。我想,过不了多久,这枯萎的荷塘又该露出尖尖角来了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