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这家公司去之前,原在一家房地产销售公司做部门经理,手下有十来号人。他的任务是研究市场,拿出方案,领导大家实施,以取得良好的业绩。现在他刚刚新进了这家公司,成了一名最普通的工作人员,心里一时难以适应。我告诉他,你是一位新进人员,老总安排你这样,一定是有他的用心。一个能担当大任的人,必须能自觉地从最基层干起。这是私营企业衡量人的标准,也是私营企业培养人的方法,更何况你现在是在一家台资企业工作。我说,你既然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就得按照这条人生道路的规则走。他在电话那头连连说明白明白,同时似有愧疚地说:爸爸您放心,我会做好。
对于非非,我有别样一种感情。1994年,我与他妈妈感情破裂,通过朋友关系,我带着读小学三年级的非非调到南方工作,不久又被政府一家部门引进,给了不小的职务,分了宽大的住房。初来乍到,得到如此宠爱与恩惠,我一心想拼命地工作,以回报组织对自己的信任。为此,非非的生活与学习我很难关心得到,大多是同事帮助照顾。那段时日,他的情绪波动很大,常常沉浸在思念妈妈的痛苦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坏是可想而知的。读高中时,非非有缘进入到了一所顶尖的学校。这时,他似乎才领悟到了什么,开始发奋读书,成绩也急起直追,可是终因时间太短、底子太薄,高考只能被广州大学专科录取。一晃,非非就要大学毕业了。我曾问他毕业后想干什么?他说想干商业。他在学校是学企业管理的,除学业外,读了许多关于商业成功人士的传记以及治理企业的管理书籍。国美的黄光裕、联想的柳传志、阿里巴巴的马云、万科的王石、万通的潘石屹,还有沃尔玛、长虹、海尔、苏宁等等,他知道的很多,连我这个颇有见识的老爸都自叹不如。可是按我的想法,还是希望他能到机关单位里工作,那样就衣食无忧了。如果在企业工作或自己创业,不稳定因素太多,会吃一些苦头,我怕他受不了。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他不以为然。大学毕业后,我还是想让他考公务员。我告诉他,就是考不上,现在老爸还有些人脉,可以“曲线救国”让他进入机关。他说他的事自己会考虑,不要我操心。他说他想进苏宁搞推销,又说想进一家商业连锁店学习,总之想学习经商,好为自己创业打基础。后来,他进了一家比萨店做服务员。一个月,虽然只拿了四五百元的工资,可我发现他的心态相当好,这让我十分欣慰。记得在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要求他寒暑假到餐馆里打工,锻炼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磨练自己的意志,他却不愿意,一次也没干过。一放假,就闹着要坐飞机回老家看妈妈。不仅没有得到必要的锻炼,每次去来还要花掉一大笔钱。现在大学毕业了,人又长得仪表堂堂,居然能处之泰然地到大庭广众之下端盘子!我知道非非真的长大了,对此我打心眼里高兴。说实话,我希望非非进入公务员队伍,并不是说公务员这个职业有多好,而是怕他没有能力在社会上闯荡。闯荡可是要本事的。再则,我怕他在个人的问题上遇到难题。不在行政单位,条件好的(并非指经济条件)女孩子看不起;外面的女孩子,又怕遇不到真心相惜的。我知道,即使做公务员,其实也有许多苦衷。比如说要人说你乖,就得唯唯诺诺;要讨上级喜欢,就得拍马遛须;要想升迁,就得熬成黄脸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倒是可以放心他的选择了。不过,我对他说,你不做公务员可以,但做何种行业要听听我的意见。他答应了。我把他介绍到我的一位在某大型房地产公司做副总裁而自己出来创业的朋友曹晨那里。可能是公司新建,缺乏人才,也有他自己的勤奋努力,一个月之后,他居然做到了经理的职位。可是好景不长,公司刚刚诞生不到一年时间,就遇到房地产严酷的隆冬,企业被迫转产,曹总又找到一家地产公司供职。转产后虽然公司非常希望邓非能与企业共存,非非认为执掌全面工作的现任老总缺乏经营决策,用人不当,前途无望,只好另谋出路。为此,他非常难过。他说,曹总对他真的很好,在曹总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他对我说,爸爸,很感谢您让我走了这条路,让我在一年里至少走过了别人需要用两三年时间才能走过的路程。他说,曹总离开了,想留下来也没有什么意思。说这话时,他有种忍痛割爱的难受。当他即将到新单位的时候,我说,我给曹总打个电话,说说情况,非非婉谢了。他说,这事得由他自己先说。从这句话里,我看到,非非颇具男子汉的气概,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了。这应该是他人生中又一个进步。
非非现在的公司是一家台资企业,除了在惠州有灯饰厂、花卉公司外,在顺德、苏州等地还有玻璃制造厂、花卉公司、家具厂等产业。公司老总沈先生,国学涵养很深,温文尔雅,在我所办的杂志常年开有道德伦理方面的专栏,颇受读者喜爱。他经常在自己公司所办的报纸上发表文章,教育员工如何做人,如何敬业,如何立世。他自己身体力行,济弱扶贫,资助公益,回报社会,具有深厚的学养和良好的操守。当非非面临重新择业的时候,我再次旧话重提。因为在不久前的一次聚会中,我的一位当局长的朋友见到了非非。他说邓非长得帅,又懂事,在这么大的场面既彬彬有礼,又随和大方。他很想要非非在他的手下去干。我告诉非非,这么好的机会,错过就没有了,可是他仍然坚持要做销售,将来自己创业。我只好尊重他的意见,我说你既然非要做企业不可,那我就给你推荐到一家公司去,那里一定能够使你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得到非非的同意之后,我找我的那位台资老总朋友沈荣发先生交流了关于台湾与大陆在孩子教育、工作、创业方面的不同态度和心理。沈先生对我说,在择业和个人发展方向上,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我谈了我想叫邓非到他的企业去锻炼学习成长的想法,希望沈先生能做他人生的教父。他答应了,要邓非见见面。
我带非非去过沈先生那儿后,他们约定再深谈一次,非非也如约去了。因为我与非非不住在一起,后来的情况我知道得并不详细。我只知道沈总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搞人事,再是搞销售。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非非说,他去就是要搞销售,这样才能锻炼人,再说公司本来差的就是销售人员,我当然要去干销售。对于他的这个选择,我很高兴。从这个选择中,我看到非非对自己的人生道路真正充满了信心,对自己的潜质和特长也十分有把握。他还告诉我,现在的老总与原来的老总风格截然不同,有时自己心里感到很虚。在一年的时间内,我一前一后给他介绍了两位相当于引导他人生道路的导师,却是两种迥然不同的处世方法和办事风格,这在他心里所产生的震撼和影响的巨大我是可以想象的。不过,跟不同的人学习,就会使自己提高得更快。就有如一句哲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各自仍然只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我们各自拥有了两种思想”。可见,与不同的高人学习,是丰富人生的一大法宝。这也有如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有建树,各有所长,我们可博采众长,丰富自己,奋发人生。在国外的一些高校,自己的本科生或不能直接报考本校的研究生,或必须到社会上工作数年后再来报考,原因是怕知识的“近亲”而造成活力不足。知识也需要“杂交”才更具有生命力。邓非似乎懂得了这一道理,他以十分谨慎和谦虚的态度面对、接受人生道路所发生的一些变故。
短暂的北京展销就要结束了,可邓非的人生的道路却才刚刚开始。我希望邓非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志向不是几句空白的大话,必须用行动来演绎。人生就是在无数细小的事务中丰富、成长、进步。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怀着感恩之心感谢老板,是他们打下了事业的基础,给了我们工作。我们更应怀着感恩之心,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平台,努力学习,注重创新,去创造人类更多的财富,以给更多的人带来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文字写到这里,接到邓非的一则长长的信息:“爸,您好!我们昨天上午八点从北京出发,因为路上塞车,今天早晨六时才到苏州。现在我们全体都在补睡。爸,想起来我很感谢曹总教我的一切。虽然不一定全是对的,但它能够让我看到别人所看不到问题的关键与事物的依存关系。在曹总那儿,让我至少缩短了两年的人生摸索时间。在我没有来到沈总的公司之前,我感觉学东西没有以前那么快了,觉得自己已经停顿下来了,我很怕出现那种安逸的情状,怕我只能跑到这个地步了。现在思考了一下,这里或许是我的突破口。在这里学的都是小时候没有学的东西。我一定要补上这一课。这也是最基础的。爸,您不用担心,这都是我要经历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逐渐地成熟的。”读着这则信息,我的眼眶发热了,我知道他所说的这一课是什么,他要补的这一课是什么。我在分享邓非成长喜悦的同时,心里也涌出了对沈先生的感激。十多年前我就想让非非明白的道理,沈先生却以他的人生实践经验,让非非通过一次实地的亲身感受,在短短十天之内就明白了。我不得不佩服沈先生具有“赵太后”培养后代的苦心与远见。
2008年4月14日
赞(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