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吴亮平与东安(密山)根据地的创建

时间:2012/2/22 作者: 西门龙飞 热度: 73331
东安地委书记吴仁衡(即吴亮平)同志在工作中(1947年)
       
        今年7月24日,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科学家、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党校原顾问吴亮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他的生平与业绩,史有定论;但其创建东安根据地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1945年,日寇投降不久,我党派两万干部、十万部队来东北。作为其中的一员,吴亮平同志(浙江奉化人)于1946年4月初到达宁安,向暂驻当地的中共合江省委书记张闻天同志报到。被张闻天任命为东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东安(今密山)地区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即日伪时的东安省,下辖鸡宁(今鸡西市区)、鸡东、虎林、宝清、饶河县和东安市。1946年建置东安地委、行署、军分区,隶属合江省,亮平同志即首任地委书记。
1946年4月15日,亮平同志来到遍地都是中央胡子的鸡宁(今鸡西市),并以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吴仁衡的身份拜会了当地苏军司令,曾得到了保留发电厂的保证。但后来对方违约拆卸电厂设备,他便亲自前往交涉要求“立即停止拆解”;又派人进厂发动工友保护和点火发电,结果既成功地保住了电厂,又获得了民众们的拥护,并使我党在当地开始站稳脚跟。
        不过,敌情依旧严竣,特别是由3千多被俘国民党官兵组成的“中央军东安地区保安总队”,反动气焰十分嚣张,早在苏军撤退前就曾杀戮苏军6人,苏军撤走后又趁机进攻东安,并制造了“五·二六”大惨案。同年6月,上级派来359旅剿匪,他既寝忘食地筹集粮饷医药、组织车马担架、选择向导、起草布告安定人心,并做好了接收东安的准备;又直接与359旅首长们一起组织和部署了6月20日的解放东安之战,并一举消灭了由匪首郭清典率领的“保安总队”:随后又解放宝清等地,为东安根据地的初创奠定了基础。
但是,残匪转入山林地下,继续窜扰和造谣破坏。亮平同志乃多次主持会议研究匪情,划定清剿区域,总结剿匪中的经验教训;并决定进行政策攻心,亲自参与制定了分化残匪的具体措施。
 “文”、“武”两手交互运用的结果,仅仅一个冬季就消灭了残匪和搜出4000多支枪。他还十分重视地方武装的建设,积极发展各县大队和区村武装,先后发展了3000多名骨干成员;又把清剿残匪与除奸工作结合起来,成功侦破国特案件,既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又稳定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1946年7月东安开始土改,亮平同志满腔热忱地投入并领导了这场彻底摧毁封建势力的群众运动。由于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斗争实践,并在多年相处中耳濡目染了毛主席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故来后不久即对当地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土改工作团到后,他既介绍了当年在中央苏区划分阶级成分、分配土地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又特别强调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争取富农、争取或孤立小地主、集中力量打击恶霸地主的方针,并与工作团领导一起研究工作安排,制定相关纪律。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他又提出必须严格掌握政策,避免杀人太多。他还亲自走村进屯,访贫问苦,实事求是地剖析了当地的阶级关系,提出把地主区分为地主与经营性地主,富农划分为富农与大富农,指出要把那些既不从事耕种又勾结土匪与我为敌的政治经济暴发户作为打击对象;后又总结了土改中的经验教训,正确把握运动方向,既有效防止了“左”的偏差,也避免了“夹生饭”之类问题的出现,其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引起合江省委领导的肯定和重视,曾被作为土改的样板而推广到其它地区。
        土改后,为解决翻身农民“种地难”问题,他在宝清召开现场会,提出用劳动互助和自愿换工的办法进行解决,并借给困难户食盐24万斤;号召开展劳动竞赛,制定劳模条件,指示行署拿出奖金400万元分发各县进行奖励。又要求各地改良耕作方法,提高劳动效率,并推广了吴海文的度荒经验,变冬闲为冬忙,因地制宜地开展副业生产以摆脱困境;还公布了保护耕畜、奖励繁殖的办法。于是,相继扩大种植面积4万垧,恢复稻田1万垧,既迅速恢复农业生产,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指示各部队劳武结合,上山伐木、开荒种地或采集山野特产品以减轻人民负担。并号召节衣缩食,克服困难,奖励节约,反对浪费。又决定每人种三亩旱地或半亩水田或菜地,对表现优异者给予表扬奖励,还推广了航校常乾坤校长(即后来新中国的空军司令员)制做的人拉犁。为避免大量熟地撂荒,组织第九陆军医院的伤残军人建立了永安农场,这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国营农场,事实上成为开发北大荒的历史起点。
        为加速经济恢复,他利用当年在苏区负责经济工作的经验,组建工商总局,成立实业银行和发行地方流通卷,组织抢修铁路,在当壁镇设立贸易办事处开展对苏小额贸易,并组织群众用粮食到当壁镇换盐、布、棉花,先后出口黄豆13000多吨,获利4.3亿元(当时货币单位);又通过白酒、豆油、豆饼、猪肉的易货获利1.7亿元。在保证当地开支及支援上级2.2亿元同时,还盈余1.88亿元之多。创办了东昌、林业、东丰、实业等公司及一批军分区的直属企业,缓解了工商不畅、日用匮乏局面。截止1947年8月,除地区开支和保障各驻军单位2.8万人的供给及上缴合江省1.2亿元外,还库存有大量的的各种物资,既增加了当地的经济实力和财源,又为支援前线奠定了各种物质基础。
        亮平同志始终把支前摆到工作首位。在他的积极号召下,翻身农民中迅速掀起参军支前的热潮,到处出现父送子,妻送郎及父子争相参军的动人场面,县县区区都超出了原定计划,先后有2.6万人参军支前,占地区人口总数38万人的7%;并向驻军和前线提供了大量粮食、物资及担架队。前方急需大量皮革时,他决定对各种皮革实行专营和统一采购而保障了急需;当粮食大丰收后又天天有专列运往前线,东安根据地最大限度地以人力、物力和财力尽支援了解放战争。
        他为各军工单位和院校排忧解难。当电器修造厂(东北军工部二厂)难于运转之际,亲自帮助解决原材料并拨给地方库存的车床,使其得以生产大量通讯器材保障了前线需要;而当航校器材吃紧时,又召集群众捐献并发动农民帮助解决了困难。航校与二厂出现严重争执,是他出面协调解决了争议;当通讯兵学校与密山县政府因为捕鱼发生冲突后,还是他在弄清责任后要求密山方面道歉,既化解了矛盾,又改善了军政关系。特别是1947年8月,东安航校面临停办时刻,是他顾全大局并富有远见,把应该上交牡丹江省及当地留用的折价16.8亿的大量资金物资直接划拨航校,从而为人民空军及航空事业的初创做出重大贡献。
        他重视文教宣传工作,举办知识分子训练班,依托航校建立了军地合办的东安地区联合中学(即密山一中前身),不但培养了大批人才,还为航校翻译了大量教材。创办了《东安日报》,先后发行288期,日发行千余份,成为我党在东北创办的最早党报之一;建立民运干部学校,开办地委党校,培训了大批新干部。调著名美术家邵宇出任地委宣传部长,并支持他以土改为背景创作了长篇连环画《土地》,成为培养训练干部和启发群众觉悟的生动教材。军分区文工团与各单位宣传队排演了《白毛女》、《兄妹开荒》、《黄河大河唱》等许多革命剧目并进行汇演和巡演,都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他的推动下,县办中学,区办小学,村办初小,初步建立起中小学教育体系;为缓解教材缺乏,又指定行署教育处编写和印发根据地中小学临时语文、政治课本。
        亮平同志无愧是在毛主席身边成长起来的我党高级干部,不但成功地把毛泽东思想同东安地区的具体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解决了所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参与领导了东安地区的解放和主导了根据地的创建,组织和领导当地军民胜利完成了清剿残匪、土地改革、征兵支前,兴办实业公司,开展边境贸易,兴办文化教育等重大任务,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以学识渊博,富有远见,品德高尚,大公无私及对党和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良好风范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当地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刚到东安不久,连续发生的两件事情,既让当地群众打心眼里相信了中国共产党,也使 “吴政委“的名字不胫而走,传遍了城乡各地。一是成功阻止苏军拆卸保住了电厂,不单在紧急关头表现出他的大智大勇,也用事实戳穿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造谣诬蔑,让人们对刚来乍到的共产党开始产生新的认识;二是剿灭中央胡子“保安总队“和解放东安之战,这股自恃装备优良的匪股实力非常强大,曾不把苏军放在眼里,可是在我装备落后的359旅进攻下却不堪一击而一朝破灭,当地老百姓又怎能不再对共产党刮目相看?!而恰恰是在此战中,已被人们视为“英雄“的“吴政委“舍小家、顾大业,表现出了无私奉献的高尚风格;因为就在他随军出发前,年幼女儿启明因体弱多病和长途跋涉,早已病魔缠身、奄奄一息,但为了剿匪和创建根据地,他忍痛割爱并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而当东安解放之际,小启明已经离开了人间。
        他对工作尽心尽力,勤勤恳恳,始终把群众事情挂在心上,是当地老百姓名符其实的贴心人;坚持扎根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故重要决策和决定极少失误;为人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从不把自己观点强加于人,在群众和干部中享有较高的威望,被大家亲昵地称为“吴政委“。他立党为公,作风正派,能够团结、关怀和爱护每一位同志,常常亲自出面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乃至婚姻大事。他正确执行党的政策,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善于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既讲究原则,又灵活机动,妥善地把问题处理得恰到好处。这里仅举一例即足以说明问题,刚到东安,巧遇几十个因轻信匪特宣传而要到“国统区”上学的密山国高学生,他在弄清情况后耐心说服和引导他们不要上当受骗;而当学生们有所认识并确有悔意后,他又决定不让公安局立案处理,并决定此事永不追究。消息传出轰动整个东安,人们也更加靠近了吴政委和共产党;而这些学生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顺利完成了学业后都成了有用的人才,至今健在的李树春老师提及此事时仍旧激动不已。
        1947年8月,东安地区归属于牡丹江省,亮平同志另有任命,离开东安。
往事如烟,60多年过后,吴政委(即吴亮平同志)的光辉业绩和高风亮节,与至今仍耸立在密山市(原东安市)中心的《三五九旅解放东安纪念碑》上他当年的亲笔题词“为创建根据地而牺牲虽死犹荣”一样,依旧铭刻在“东安”人民的心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