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学英年早逝,47年都没用完。虽然几十年来都没有什么深交,毕竟有同窗之谊、同行之情,更有对脆弱生命的惋惜,无论如何,都应该去见最后一面。
灵堂设在城郊一农家乐内——挽联是农家乐殡仪部固有的,有些破损,内容凡逝者皆可;还没有遗像、没有哀乐、没有花圈;各类牌桌已多多,主战者围观者已多多,不至于“他人矣已歌”,但绝非普天同泪、大地悲歌。
逝者的夫人及娘家人负责接收来吊唁者的“人情”,逝者的本家姊妹替吊丧客佩戴黑纱、送答谢礼品,节奏紧凑、配合默契。不知为什么还给人另外一种对亡人及不尊重的感觉:你吃粑粑,我记个数。
从遗孀不鲜艳但华贵的装束中、从教师们对病逝校长的叹息中、从旁人“幸好儿子争气,正本科研究生连读”的宽慰声中,我似乎对无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与人为善、心宽体胖的老同学好人寿不旺的原因有了一知半解。
古语说人生有三大喜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活着真好!
古人也说人生有三大悲情: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我不知道老同学的骄儿在奔丧的旅途上如何断肠人在天涯,我不知道老同学的未亡人是否会孑然一身独守亡灵到终老,我不敢去想白发人怎样送黑发人。有一点却是大家公认的:时间会化解余悲,逝者长已矣。
我掐断思绪、收回视线,面对静卧的冰棺,用心语对老同学说:棺盖已把你和尘世隔离,你完全拥有了属于你的世界,虽然小小的,也应倍加珍惜,离追悼会火化还有几日,在你的蜗居为你自己好好过几天吧!
追悼会我就不参加了,以免打扰你的清休。请让老同学用恭恭敬敬的三鞠躬送你皈依尘土、长眠大地、与天地一体。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