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赏析 · 列表页

讽刺幽默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资源中心

佳作赏析

  • 明清小说中的“敬惜字纸”信仰
    11-09

    ··“敬惜字纸”曾是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信仰。古代这种信仰不仅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而且在一些受到汉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及国外华人聚居区也同样存在。这一信仰虽然消失不久,但离我们现代生活似乎已很遥远,我…

  • 社会认知与明清小说的理论转关
    11-09

    ··万历年间白话小说的迅速刊行,得益于大量生员加入小说创作队伍并作为小说的读者①,使得白话小说迅速在文人阶层进行传播。他们对此前小说的浅陋所表示出来的不满②,促使其对白话小说进行品评和改写,如苏州地区…

  • 异样的目光:明清小说中的云南镜像
    11-09

    ··小说视野是一种纯粹的民间视野,就明清小说视野下的云南镜像而言,其史料价值正在于:它能够反映明清时人对云南的主观印象,并勾勒出人们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想象图景。无疑,这对佐证目前历史研究中观念“缺位”…

  • 书坊主编创与明清通俗小说类型的生成
    11-09

    ··伊恩·P·瓦特,在探讨18世纪英国小说的兴起时,指出“书商对作者和读者的影响力无疑是非常之大的”,正如小说家笛福所言:“写作——变成了英国商业的一个相当大的分支。书商是制造商或雇主。若干文学家、作…

  • 本刊告白
    11-09

    一,为公平、公正地选用优秀稿件,本刊拟采用双向匿名评审制。为此,敬请作者:1,将已是清稿、定稿的纸质文本寄送至:南京虎踞北路12号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内《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邮编:210013)。万勿寄…

  • 2001年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著简目
    11-09

    ·淮茗辑录·1.中国分体文学史(小说卷)/李修生、赵义山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中国古代小说简史/沈治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3.中国古代小说论纲/姚玉光、何根德、石丽君/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年…

  • 韩国古小说里的中国——以赵纬韩的《崔陟传》为中心
    11-09

    ·[]·一、绪论朝鲜时代的小说中,有很多小说的背景都在中国。大部分朝鲜小说的作家都没有亲自去过中国,尤其是北京以南地区。然而在朝鲜的古小说中,却出现了各种关于中国地域的内容。朝鲜支配阶层专享的汉文学的…

  • 试论《绿野仙踪》对胡宗宪形象的重塑
    11-09

    ··李百川《绿野仙踪》是一部融讲史、神魔、人情于一体的清代小说。此书以明嘉靖年间社会为背景,众多历史人物粉墨登场,先后出现的反角有罗龙文、严嵩、严世蕃、赵文华、鄢懋卿、胡宗宪等。其中胡宗宪的形象与历史…

  • 大连图书馆藏本衙藏版《玉娇梨》刊本考辨
    11-09

    ··《玉娇梨》是学界公认的才子佳人小说的开山之作,其版本众多①。大连图书馆藏本衙藏版《玉娇梨》(以下简称大连本或大连本《玉娇梨》)为国内重要版本。由于其整体风貌保存较完整,与国内所见到的其他《玉娇梨》…

  • 《痴婆子传》在日本的传播——以高罗佩藏①手抄本为讨论中心
    11-09

    ·施晔·《痴婆子传》传入日本的具体时间不详,目前发现的有关此说部的最早记录是日本天明甲辰(1784)秋水园主人所辑《小说字汇》之“援引书目”,书目第一页即列有《痴婆子传》。而陈庆浩先生认为此书传入日本…

  • 因果框架下的历史反思——《隋唐演义》中的“再世姻缘”及其意义
    11-09

    ··《隋唐演义》是隋唐历史题材创作的集大成之作,也是隋唐系列小说的代表作。该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再世姻缘”为线索,将从隋炀帝到唐玄宗近二百年的史事连接起来,艺术地再现了隋、唐两朝兴衰的历史。长期以…

  • 也说《聊斋志异》在西方的最早译介
    11-09

    ··关于《聊斋志异》在国外的传播,长期以来国内学界普遍采用王丽娜女士的研究成果①。关于《聊斋》在西方语言中的最早译介,王丽娜认为:“最早发表《聊斋志异》单篇译文的译者是卫三畏。他的两篇英译文《种梨》和…

  • 以小说见证历史——论宋懋澄小说的纪实性特质
    11-09

    ··一宋懋澄(1569—1620),字幼清,号稚源,一作自源,华亭(今上海市)人。中万历壬子(1612年)乡试。一生经历穆宗、神宗、光宗三朝,但其主要活动在万历朝。是万历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著有…

  • “《汉杂事秘辛》明杨慎作伪说”考辨
    11-09

    ··《汉杂事秘辛》一书最早被明人杨慎发现,原署汉无名氏作。主要记载了汉桓帝懿献梁皇后梁女莹被选及六礼册立之事,因一段奇艳的裸体检查描写被后人津津乐道。杨慎跋曰:“《汉杂事》一卷,得于安宁州土知州董氏,…

  • 《儒林外史》的文本构成与意义诠释
    11-09

    ··按照诠释学的理论,文本意义的实现有赖于理解和诠释,诠释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如同加达默尔所说:“谁通过阅读把一个本文表达出来(即使在阅读时并非都发出声音),他就把该本文所具有的意义指向置于他自己开…

  • 读《儒林外史》札记
    11-09

    ··对吴敬梓和《儒林外史》前人和时贤的研究已经很全面很深入了,我只就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下几则札记,就教于方家和读者。一、议王惠王惠在第二回以举人身份登场,趾高气扬,视周进如无物。一会儿说自己在…

  • 《西游记》主题思想之我见
    11-09

    ··每部小说都有自己的主题思想,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那么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它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西游记》另辟路径,提出了“以佛治国”的思想,尽管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同,但也是一家之言。…

  • 孙悟空与佛家神通
    11-09

    ··孙悟空形象的来源,一直为章回小说《西游记》研究中一大热点。大体而言,有四家说法:1.胡适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提出的哈奴曼说①,即“外来说”;2.鲁迅据《古岳渎经》提出的淮涡水神无支祁说②,即“本…

  • 论吴承恩的思想
    11-09

    ··自胡适、鲁迅以来,学术界公认吴承恩是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的作者,但有一部分学者对此看法表示怀疑,甚至加以否定。平心而论,认为吴承恩就是《西游记》的作者,这个论断并无铁证,还需要我们继续加以研究。…

  • 陈独秀、毛泽东评《水浒》
    11-09

    ··中国历史上的领袖型人物,从文化程度来说,一类是文化程度高的,一类是草莽英雄类文化程度较低的。文化程度高的,大多与文学结缘,深明“马上”得天下,但治不了天下,武力必与文治结合才能制胜,才能治平。草莽…

  •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