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 列表页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

杂文

  • 用对比法探讨潘玉良与莫奈的艺术风格——以《中外美术史》课程改革创新为例
    11-09

    刘媛(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重庆404000)一、潘玉良和莫奈的生平概述1895年,潘玉良(原名陈秀清)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14岁时父母去世,就被舅舅卖去了青楼。17岁时潘赞化解救了她,…

  • 浅析《韩熙载夜宴图》的韵律表达
    11-09

    崔欣鑫(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000)一、前言韵律,是指诗词的押韵规则和平仄格式,通常在表达音乐的旋律和格调,但是韵律不仅仅存在于音乐之中,也存在于其他艺术媒介中,艺术世界中没有界限,通过绘画的…

  • 宗炳《画山水序》画论探微
    11-09

    宋继平(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014)一、历史背景从政治方面的发展历史来看,在汉末魏晋南北朝混乱时期,国家政权频繁更替,社会陷入深重的痛苦之中①。在《题遗山诗》当中,赵翼曾写下这样一句话——“国…

  • 韩乐然的绘画作品研究
    11-09

    崔艳(延边大学美术学院,吉林延边133000)一、前言韩乐然(1898—1947年)是中国美术界的第一位共产党员,也是中国朝鲜族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以及杰出的人民艺术家,被称之为“中国的毕…

  • 中国古代文人画中的生态伦理观
    11-09

    周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2)一、前言当代社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国情之首位,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意义不仅停留在关心自身的生存问题,还应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

  • 视觉的自觉——浅析塞尚绘画对视觉艺术的启示
    11-09

    周威全(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丽江674100)一、绘画与观看绘画艺术作为古老的视觉艺术,传承至今,生生不息,绘画艺术无疑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观看体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观看,已和古代的观看…

  • 明代雅集题材绘画中高逸的隐士情怀——以《魏园雅集图》为例
    11-09

    陈喜雅(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235000)一、明代雅集题材的阐释雅集图是对文人聚会时的即时记录,也是对文人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憧憬与愿望。一方面,表现了雅集的文化精神内涵,另一方面,这种精神的寄托也不断…

  • 浅论陶杯的历史、发展、造型以及制作工艺
    11-09

    徐晓尊(广西钦州晓尊陶艺有限公司,广西钦州535000)一、茶杯的历史自古以来,杯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喝茶饮酒的。有史以来的杯赛有平底,圈足和高足三种。早期的杯子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 试析玉雕文化与工艺美术
    11-09

    龚辉琼(北海市银海区秉舜玉雕工作室,广西北海536000)一、前言传统工艺美术作为我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在文化与历史传承等方面发挥出了非常好的效果。玉雕作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一部分,其也是我国文化…

  • 当代社会美术教育研究与实践
    11-09

    陈龙(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1402)一、引言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对教育教学理念方式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为促使学生全方面身心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达到全新人才的教育培养目的…

  • “展厅效应”下提升书法创作能力的思考
    11-09

    魏毅(上海戏剧学院,上海200040)一、对于“展厅效应”的界定“展厅”一词最早来源于西方国家,当时欧美国家为了现实其高度发达的科技实力,将研发的新型产品放置于大厅中,并通过一定的设计有序安排对外展示…

  • 传统蓝染工艺的时尚化演绎
    11-09

    周见微梁芷悠刘思源陈彦汝郑茗洋(重庆外国语学校,重庆400000)一、前言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注重言传身授,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现代化技术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中,其已慢慢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正…

  • 基于新技术的中国大漆文化遗产“活化”研究
    11-09

    刘夏洁王福云(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青岛233033)一、漆器简介(一)漆器历史发展进程“髹漆成器”一说自古以来就有记载。早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便已出现,源起新石器时期,历经多朝,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

  • 对古代诗词歌曲《杏花天影》的音乐分析
    11-09

    安欣华(南方歌舞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一、前言姜白石是南宋著名的音乐家、文学家,他一生清贫,几次求仕之途均未能如愿。然而即便如此,他也没有附势媚俗,做一些屈服权贵之举,依然保持纯洁高尚的德…

  • 精神分析法与施蛰存的作品分析
    11-09

    王海婷(五邑大学,广东江门529000)一、前言二十世纪,弗洛伊德开始对人类无意识领域探索,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并在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学界,鲁迅、郁达夫、沈从文等作家均受到该…

  • 论雅俗交融:以“上元燃灯”为例
    11-09

    吴倩倩(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2)一、雅俗交融提起“雅”,我们自然会想到《诗经》中的大小雅。《毛诗》说:“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1]”作为首次出现在文学…

  • 符号学视域下诗歌声韵与传情的关系探讨
    11-09

    石雨薇(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广东珠海519000)一、前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声音是一种独特的音象符号,它既可以结合文字词汇传达语义,又能作为一种声音符号来传递声音本身所包含的情感。因诗歌体裁的独特性与…

  • 《长生殿》对“李杨题材”的继承与突破
    11-09

    郝孟婕(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0)一、前言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自安史之乱后就在民间流传。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本载体、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每位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不同,人生经历存在差异,也必然对…

  • 《青铜葵花》的乡土意识及其海外传播
    11-09

    陆明月岳峰(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224000)一、前言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观念,可以说,乡土寄寓了一个人一生中最原始的情感记忆,作家,则自觉承担了将“乡土记忆”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人们脑海的历…

  • 文化塑人格 自信长精神——王春林的《文化人格与当代文学人物形象》中文化自信的建构
    11-09

    黄冬萍(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广州510000)一、前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文化自信,认…

  •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