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东在中国大运河原点城市扬州有一家国际组织,是唯一一个将秘书处设在江苏省的国际组织,它的名字叫做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秘书处不大,只有10多个工作人员,我是其中之一。在秘书处工作…
杨瑞庆从我1956年就读千灯(顾炎武的故乡)中心校一年级开始,到1968年9月初离开昆山中学下乡插队结束,总共度过了13年的中小学时光(因是67届高中生,“文革”中耽搁了一年)。那时,国家以粮为纲,支…
谢晓雯1977年的深秋,躬身于茶树垄间劳作的我,从惯常放着耳熟能详的新闻的露天大喇叭里,听到一条全国将要恢复高考的消息,这恰似一声轰然作响的“春雷”划过长空,穿入谷底,回荡着,余音久久未绝。我不由自主…
1960年7月中旬,时任沈阳京剧院院长、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唐韵笙亲率剧院100余位演职人员来到北京进行汇报演出,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文化部领导看完演出,认为无论生、旦、净、丑,表演都很精彩,于是…
胥爱贵我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在苏北农村,没有上过正儿八经的中学,该上学的时候遇上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只在家乡一所小学的“戴帽子”高中部读完了高中课程。1974年7月我回到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对于我…
胡益贤回首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就读的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初、高中六年,在我人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令我永生难忘。早在我幼時,父母因病撒手西去,于是我们兄妹三人便成了社会上的孤儿。因生活所迫,年幼…
丁东人上了年纪,总爱回忆,我也不例外。与家人闲聊,说起当年挣工分,女儿充满了好奇,来一句:“我也是醉了。”这就是代沟,因为每代人都有属于他们的集体记忆。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那年月,农村管理体制…
胡益贤从塞北到北大荒1968年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形势最激烈时期,毛泽东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中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全国知识青年涌现上山下乡高潮。当年2月,北方还天寒地冻,我接到上级命令,跟随部分…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2年,南京市、苏南地区、苏北地区合并建成江苏省。建省初期,省委在南京西康路33号办公,柯庆施与江渭清、萧望东、管文蔚等分别担任省委书记和副书记。当年,省委把新华日报也搬到了西康…
我小时候弟兄多,瑞姨就到我们家照管我们弟兄几个。那时候,我家吃烧都比较紧张,缺吃靠国家统销粮,缺烧靠自己动手到野地去拾柴禾。瑞姨领着我们弟兄几个去地里拾包谷疙瘩,高梁疙瘩,谷疙瘩,芝麻茬根,到沟埂上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