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秋,也曾如此,但花草调落得慢些,空气特别滋润,天上时常还夹着黑云,偶然也下几场雨。前两年,还在家的时候,就跟着小孩一起放风筝,或沿着河边,悠悠地走过,真的感到种种的清凉。秋味,秋的佳境与朦胧的山间,永看不完,永猜不透,欣赏不完的佳景。秋,本身代表着一种神秘的况味,既不是楼阁,也不是葡萄美酒,那它是受人赞美的桂花,可它只是一种气候的符号,那一种符号-----半醉半醒。若人的心情不好时,与它相接触,更黯然伤神。
不逢故乡的秋,几乎有两年了。在家里每年到秋季之时,我依然想起,村外的榕树,河边的柳条,西窗的鸟啼,屋顶上的孤月,远处的寒鸦声。在文山虽然走出了校门,但总觉得城上的人多,没有真正的体会"秋"的清爽。于是在校园里,找个休息的地方,早早地起来,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抬起头,你就能看见碧蓝的天空,也听到鸟的叫声。从柏树底下,往走过的地方细数着片片的叶子,或站在墙壁的周围,静看像仙女似的花的百朵儿,久而久之,更感觉到文山的秋,故不同于家乡的秋。提到了花,我更高兴,因为它的花以淡白色为佳,它的叶以青蓝色为次,所以我更喜欢它,更欣赏它,更赞美它。
文山的松树啊,也是能使我想起秋来的时候。像战士的岗哨。早晨起来,即听到它落叶时的音韵。有时脚踩在上面,就发出一点声音,只有点气味,或许人一下子感到灵乱,心里就有不踏实的触感。扫地之后,尘土上却留下一条条叶痕,看起来既觉得舒服,又觉得新鲜,清醒之下并且还觉得开阔,难免有人说,松树的叶的调落,这正是秋的来临!
秋虫的残声,不是文山一种特有,因为在校园里树木很多,冷清而又阴森森的,房子很高,所以尽管在什么地方,很少听到它们的哀吟。要是在故乡,到了晚上四处吟唱。这秋虫的叫声,在文山恐怕难以听到了,毕竟这个地方,地势高,早晚温差大,秋虫也活不了。
还有文山的秋雨呢,似乎比故乡的下得快,下得有异感,下得更令人寻思。
看啊!在远处的天空里,阴沉沉的云压下来了,况且又刮起风,接着很快地下了一场雨。一阵雨过后,云漫漫的舒卷,缩着尾巴向西去了,天空又呈现出一片碧蓝,太阳公公又重新向我招手,露出个笑脸。然而穿着很厚的棉衣的步行者或都市老人,调着根烟,在雨水留流过的地方,稳稳地立着,他们就碰上年轻人,用粗糙的音调,互答着:
"年轻人啊,秋天到了,可真凉!"
"老大爷!难道不是吗?这儿可下了几天的秋雨呢?一天秋雨几天凉哦!"
文山人所说的话,总带有方言的味道,对于初来的人,就是听不懂,但这倒正好。
校园啊!到秋的时候,也是这般的美。学校大门的后面,全种的是桂花,桃子树……一棵棵拔地而起,像是礼仪小姐在等待着,微笑着。看上去,人要是困惑了,也觉得怡然微笑。校园啊!在秋的全盛时期,是全年最美的季节。
不过,有些学生说,校园里的才子和才女,都随着他们的忧伤而把"秋"当作诗中的墨客,所以在校刊上刊登的诗,却带有伤感的色彩。但对于我来说,又何尝不是呢?我虽然念过许多外国的诗歌,也做一些关于秋的散记,但有成就的作家,诗人,凭着他们成长的经历,写得很出色。于是我不得不向他们学习,多写一些关于秋的味,秋的美。可是文山的秋啊,足以让我沉思,回味!
故乡的秋,也有奇特的地方,如孤舟上的明月,龙角天池上的秋波,龙虎山上的凉雾,落光了叶的残树等等,但色彩不佳,回忆不透。比起文山的秋啊,却小屋见大屋,蚂蚁比大象,小鱼比大鲸……
秋天,这文山的秋,若她不离去,我原永驻人间!
赞(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