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安中,我来了——旧地重游记

时间:2010/4/15 作者: 小舟 热度: 84355

一、我在路上

    天气预报说今天是阴有小雨,但是全天却不见一点雨,下午甚至还一度出现了阳光。天气不冷不热,恰到好处。

    2010年4月14日的这一天,整个上午都在上课。远赴安中教研的这个午后,应该算是期待已久的了。原本打算如果下大雨的话,就不想冒雨去的。原本已有同事做代表去了,我可以不用去的。但是最终还是决定去了,一来借公干听听同事青青的课,二来会会诸位老同事,旧地重游,总是可以引发诸多感慨的。一路微风轻松,心情激动着呢。毕竟是本学期首次踏上安中之行,之前的两个节日过年和元宵到安仁猜谜语只是进入小学路段。

    十几分钟的车程,将我们从从现在的学校涂中带到了安中,我的故地。思绪仿佛回转了,如同英语时态中由现在进行时过渡到过去完成时。一下车,停留不久,见见几位男同事,后生仔来着。已是午写课下课,距离第五节的课,已经近在咫尺。

    其实前一个学年的的第一学期,也就是我离开安中后的第一学期,也有一次教研活动,七年和九年的语文教研落定安中,如果那次去了,还有机会与曾经在八年级被我教到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课堂。只是当时适逢学校体育节篮球比赛轮到我担任的九二班出战,那天下午我要临阵指挥九二班与九一班的恶战,于是放弃了那次出行,那次离别安中后最近的回到安中的机会。那个学期我一直都没有回去过。

    直到去年2009的三月份才特地借摸底考试的空闲去了一趟安中,于是不免被同事说寡情薄义了。那次回访,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消除了我与安中同事之间的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我用那次专程的拜访告诉他们,其实我的心一直都是在牵挂着他们的,只是一直忙不开来,无法在上课时间来拜访。我在后来写下了《故地重游——上安仁小记》,还有一系列回顾安中生活的文章,例如关于培廷、卓艺、松林等人的人物传记。

    安中,业已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大情结。成为我梦牵魂绕的一方驿站。适时的拜访,适时的回归,才能联络感情,不忘旧地的人。作为一个四年的安中人,作为一群老同事,老酒友,老朋友,他们予我的影响不小,他们在我的四年安中里待我不薄。

    而眼前的学生,是一届已经与我完全没有任何“纠葛”的安中初三生,当年我的安中最后一年2007至2008年是任教八九年跨级语文,2008年我离开时,他们才就读初一,所以我是与他们错开了。一晃两年了,当年学校的最小学生已经成为了最大的了。只是偶尔在教室的走廊或者路上有碰到而已,大多都是陌生的。况且两年过去了,正直青春期的他们个个都发育得很快,我对于眼前的几十位学生更是全然陌生的。要不是对于梅塘的教师比较熟悉,或许还会将一些学生误认为老师呢,因为有些学生真的看起来很大了。

二、“康桥”之旅

    青青在多媒体教室上了一节《再别康桥》的公开课,风格不变。在整节课的45分钟里,她始终如一,非常的投入,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感慨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进入诗人所营造的意境里。特别是最后的下水作《邂逅康桥》更是本节课最后收场时的灵光一现。她在教中学,在学中长进,一个语文教师倘能做到如此,教学相长,寓教于乐,有所收获,那么一定是充实而满足的。看到她那么投入的讲着课,我真为她感动呢。如此用心的经营一节课,不是一般教师所能做到的。此前我还看了她的空间上的另一篇随笔《家》,是叫了周国平的《家》之后的文章,同样很是优美。

    我更沉浸于她用低沉的纯音乐营造的一种忧伤缠绵的氛围里,整个教室笼罩在离愁别绪里,仿佛此地就是康桥,仿佛每个人都成了云彩诗人徐志摩。在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强调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学生的朗读很是到位,所谓书声琅琅,莫过于如此。她将朗读贯串始终,将读写紧密结合起来,在分析了整首诗之后留给学生的作业《写一篇关于康桥的随笔》,是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拓展,由阅读到写作能力的迁移训练。

    或许,她是太爱这首诗歌了,于是特别想将自己的感受与学生分享,于是难免会打断学生的发言,有点拼命的想和盘托出自己的感慨。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感受,充分的时间去发挥。在首先分析了第二节的意象金柳之后,第三四五节原本有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是每每在学生说到一半时就被打断,包括朗读时也常常会这样。本人认为这是打乱课堂节奏,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做法。而文学欣赏原本就应有多元化、多角度的理解,不能搞一言堂,即使眼前是你的学生也同样。

    当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探讨,自是看点多多。在后来的评课中,梅塘镇六所初中各位初三级语文同仁就本节课纷纷献言献策,各抒己见。我认为,这首诗在导入环节引用了几句关于离别的诗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和“莫愁前路无知己”等,不是学生读过的比较熟悉的,最好引用那些学生更熟悉的,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很快有人更正了,说这一首有呢,是我没有听清楚),比如李白的《赠汪伦》。然后在朗读时配乐是不错的,但是整节课都用上了音乐,它的收效并不为好,值得探讨。在分析诗句时,可以将音乐暂停,或者放小声点,以免影响了学生发言的声音。一直到半节左右,教师才意识到这一点,调低了声音。其实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独自品味,生生之间的讨论互动也可以大胆尝试。而采用多媒体教学了,朗读环节却又让教师进行,朗读的语速偏快,技巧仍然不是很到位,倘能像我听过的同事赖老师的同题课中,采用了大屏幕中显示出诗句,加上配乐朗诵,那么那种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只记得当时一边听诗歌朗诵,一边欣赏康桥的画面,心不禁掠过一丝伤感,一点缠绵,整个人整颗心都陷入了康桥里,陷入了徐志摩的云彩般美丽的爱恋,云彩般转瞬即逝的生命中。

    关于前排那位男生的朗读,许多人认为很是抒情,很是动听。我则有不同看法,我认为在他跟另外一位男生合作朗读第二到第五节时,声音夸张,刻意造作,别扭而变味听得我有点起疙瘩。在板书可能是一时紧张,竟然将“黯”字写错了。后来下课时我听到了班里的学生说他其实有看到错误,但是没有指出来。而青青自己也有意识到不大对劲呢。

    大伙七嘴八舌评点了一下,向来语文课的评课最是漫长的,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教学也向来是最可以争论不休的。

三、乒乓啤酒

    忙完了两节课两个钟头左右的公事,我送走了同来的同事,特意再做停留。有人叫我打乒乓球去,有人叫我打篮球去。从同事打来的电话中火获悉了明日的揭西黄满志瀑布之行已经敲定,更从培廷口中获悉两天后又有谜语竞猜了。看来放假这几天是行情接二连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几乎是复制了前天在涂中的模式——傍晚大战乒乓,夜晚狂砍啤酒。与老同事展艺、卓艺、怀森还有几位外地的教师,大战一局又一局。好多都是多年没有过招呢,在此时借助乒乓这个平台叙叙旧,在啤酒重温旧情。战得是天昏地暗,大拇指握板的地方都差点擦出一层皮来呢。

    利用空闲,找老同事,新同事聊天,并看看这个已有好几个月没有来过的学校。每来一次,我都是尽情的回忆着过往,那四年的日子,包括学生,包括每一年的事情。这就是每每回到安中,旧地重游时特有的回味。在这所偏僻的处于边缘的乡村中学,有着一群责任心强安教乐教的教师,一群很有人情味,有着一群侠肝义胆仗义疏言的哥们,一群像培廷这样怪才辈出的人。尽管外界曾有人对此非议有加,但是曾经作为安中人的我,还是能够分清是非,看透一些问题的。作为一个单位,上梁不正下梁歪是常态。但是这里却是上梁不正下梁不歪,个中意味,只有每个深陷其间的安中人才能明白。外界的评论,有些根本不足为奇,无须理会,不值一提。

    在后来的啤酒晚餐中,我们几位好好的聚一聚,谈天说地。我们提到了安中的现状,特别是二年前的“六四袭师事件”,大家仍是愤愤不平。没想到这件事的发生竟然影响到了现在。

    在夜色阑珊的九点十分,我选择了离开。此时距离中午一点来时刚好八个钟头。仿佛与同事还有许多话要说,仿佛我与他们一切都没有变。我还因为一年来的几次拜访和几场球赛几次教研认识了多位外地的朋友。

    别了,安中。又一次向你挥手道别,回到我的涂中之旅来,回归现实生活中来,真有点脱离原有的生活轨道的感觉。旧地重游,让我又一次穿行在现实与过去的时空隧道里,久久不能自已。

    别了,借一次教研公干的机会我来了,公私兼营,听课访友。不知下一程是何年何月了,不知下一次是谁来了又走,又有什么故事在发生。

    难说再见,虽然再见就在眼前了。

后记

    又是十几分钟的路途,归回。

    到家后,受洗一番,夜已深。又因为明天同事安排的出游得早起,于是根本没有时间记下今天的行程。脑子里自然是不断翻滚着一行行的文字。作为农忙假首日的第一天,因为天公不作美,气温下降,阴雨绵绵,令人瑟瑟发抖。我们取消了出游计划,我更是足不出户,取消了所有的行程。这个午后,我在键盘上敲下了昨天的八个小时行程,方才觉得了却了一桩心愿。

    感谢昨天的出行和昨天的好天气,感谢今日的恶劣天气,前者成全了我的心情波动,后者让我在最佳时间里记录下自己的心声。

2010年4月15日午后记于小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