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资源可更新与不可更新之关系

时间:2010/3/29 作者: 并非讽刺医生 热度: 98070
  中文摘要:传统上将自然资源划分为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这种划分并不十分严格。在某种时间尺度和特定情况上,所有资源都是可更新的,关键是更新的速率与人类利用的速率之间的相对大小。当今所有生态系统都或多或少受到过人类干扰,像土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它们的形成与更新过程都很慢。从客观科学的角度出发,所有自然资源都具有相对不可更新性与绝对的可更新性。
  
  关键词:相对的不可更新绝对的可更新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自然资源的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关系。其中,之所以认为自然资源的可更新与不可更新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绝对化的,是有一定依据的。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自然资源这样分类没有什么欠妥或不科学的地方,但是按照科学思维方法来考虑,很难给其划出分明的界线。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和能量。而它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特点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按其圈层可以分为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以下就土地和生物资源中的森林资源为例。
  
  一、土地资源可否更新
  
  1、土壤资源
  
  土地是人类居住的场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繁衍的主要物质基础和基本资料。它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物和水文等自然与人文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土壤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1]。它以不完全连续状态覆盖于陆地表面,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纽带。土壤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质与能量迁移和转化过程的总体,它是随着时间而进行的,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建造过程,它是在一定地理位置、地形和重力场之下进行的,是由相互对立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系列基本现象构成的。所以土壤的形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矛盾统一的结果【2】。之所以说它可循环,是因为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这样周而复始的大循环再加上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供动物生长,而动物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植物所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小循环,使土壤在有限的空间里不断地消失、发展,这样就形成了土壤可更新。
  
  但是这样的土壤可更新是建立在自然良性运转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现在正处于科技高度发展的21世纪,人口的快速增长,使我们不得不对土地进行大量的开发、利用、规划。人的作用的次数频繁,使土壤质量下降和生态系统恶化等问题都显现出来。目前,全世界的土壤资源都面临着危机。无论是农耕地、林地和草原,从土壤性质退化来看,存在着贫瘠化、盐碱化和沙化的趋向;从面积来看,有逐步缩小的趋势,每年都有大面积的农田和草原退化成不毛之地。据1982年的统计,耕地面积正以每分钟14亩的速度在消失,这是一个直接危及到人类生活的生态性灾难。而土壤贫瘠化主要是由于毁林开荒引起水土流失而造成的,土壤沙化主要是因为滥垦草原而带来的恶果。黄河是我国自古以来危害最烈,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一条河。上游的森林、草原遭到反复破坏,致使黄河中上游有二百五十六个县的范围水土流失严重。长江流域原来是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但近几十年上游多高山峻岭,坡度大,土层薄,多大雨和暴雨,强度流失后很快会使岩石裸露,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后果更不能忽视。在这样人的作用过度的自然状态中,土壤可更新的说法还能成立吗?
  
  2、地质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背景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地形差异显著,气候分带明显,所以形成了丰富的地质遗迹,是世界上地质遗迹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还是全球独一无二的。而这些地质资源都是经过地球在漫长的地质演变历史过程中,在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析、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等。我国的安徽黄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的南部,雄踞皖南,属于花岗岩峰林地貌。黄山不仅峰高峭拔,而且雄峻瑰奇。其中,莲花峰海拔1864米,是黄山和华东第一高峰。光明顶海拔1840米,天都峰海拔1810米。在距今约1。4亿年前的晚侏罗纪,地下炽热岩浆沿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在距今6500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发生较强烈的隆升。随着地壳的抬升和来自不同方向的各种应力作用,地下岩体及其上的盖层遭受风化、侵蚀,同时又产生出不同方向的节理。自第四纪(距今约175万年)以来,间歇性上升形成了三级古剥蚀面,最终形成了现今的黄山[3](图1)。在这些岩体中,由于在矿物组分,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的大小,抗风化能力和节理的性质,疏密程度等多方面的差异,造成了独特的黄山异景。黄山怪石星罗棋布,形态各异,似人似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图2)。所有这些无不都是在华南准地台、新生代断裂活动,差异抬升,流水和冰川作用下催生的。地球的演化历史有46亿年,而我们人类演化一生也就短短几十年,最多也就百年左右。与地球的年龄相比较而言,黄山从出生到现在,也不过就是一个青年,它的发展时间还很长,而地球允许并给与它的拓展更新时间也很长。在那又一段漫长的年代之后,谁能保证黄山就还是现在这个样子?谁能保证黄山就不会被夷为平地,甚至不能称之为山。由此可以认为黄山可更新。这也是一个未知的谜。而这个未知的谜,若从我们人类自身的角度看,却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看不到的谜。毕竟人类与地球相比,不管从哪方面来说,人类都太过于渺小甚至微不足道。大自然留给我们人类极其丰富的财富,从我们自身角度看,那是失而不能复得的。它们是我们认识自然、探索地球演化历史,预测地质环境生态发展趋势的信息库,破坏这些现存的地质资源,就可能丢失我们了解地球的重要资料,就如同登山者失掉了结组保险绳上的某个环扣,不得不望“山”兴叹。因此黄山又是不可更新的。
  
  二、森林资源可否更新
  
  森林资源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总称,它包括以乔木和竹类为主的郁闭森林,密度较低的森林地,无林宜林地,森林景观及散生木和四旁树[4]。
  
  之所以说森林是可更新资源,是因为森林又它自己的一个兴衰过程。一般来说,一块过去曾经是森林的土地,如果在弃耕后无人过问,经过一连串的变化,会重新恢复成为森林[5]。在康涅狄克州北部的一块放弃了的农田里,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都想侵入这片无人管理的荒野,但只有某几种植物——不同的乔本科植物、黄花或几种浆果树的幼苗能够占领它。几年之后,第一批乔木出现,开始了回复森林的漫长过程。但当乔木达到15林龄,将毁灭自己幼苗的生长,给予了栎树和槭树立足点。当栎树和槭树长的越来越高,簇生叶变得浓密的时候,又转过来遮掉了自己幼苗生长所需要的阳光,这就缓和了与林地上挣扎求生的其他树种的竞争,使它们在荫暗的林地上茁壮成长。自此,铁杉和阔叶树长得更快,兼并了空间,森林便进入了它的最终阶段。在那一整个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开端可能不同,所通过的途径也各不相同,但森林到最后将达到同一个终点:铁杉——白松——北部阔叶林。而在气候不同的其他地区,到达顶极森林所经过的途径各不相同,也同样导致了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顶极森林。不管是地区不同,还是气候不同,它们都又一个共同的核心,:那就是森林是在不断地演变与更替当中茁壮成长起来的。另一方面,我又不得不提到的是人类自出现到如今,并没有也不打算坐观自然,任其发展。在北美,森林病害在欧洲移民到来之前不太流行,他们抵达以后却变成了流行病。他们的做法是全林砍伐,这样就破坏了森林群落的抗病害、具有保护力的平衡(图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又很自以为聪明地大量喷洒DDT来大规模消灭虫害运动,结果不仅没有使控制住,还使它们越过了原先已经盘踞的世界,同时人类和森林动植物一样遭到了毒害。
  
  纵观历史,在最近几百年间,人侵入了森林。在这一短暂的时期内,他们改变森林的速度要比所有自然力加在一起造成的变化还快很多。人类不仅通过毁林、采伐和火烧等明显手段影响森林,而且更加微妙地改变了森林紧密编织的好、生命之网(图4)。现如今这种情况,森林资源还可更新吗?
  
  所以资源的可更新与不可更新并无绝对的界限。不管什么可更新资源虽有可更新能力,但一般再生速度有一定限度,人类在开发利用时如果超过这个限度,
  
  也会迅速枯竭【5】。
  
  参考文献
  【1】李志洪.赵兰波.窦森主编. 土壤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
  【2】姜建军主编.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社,2004,30 【3】葑志明主编. 资源科学导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80
  【4】彼得.法布. 森林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151 【5】江帆. 生态民俗学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33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