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客家人自古代从中原迁徙而来,一路风餐风宿露,毕路褴褛,初到陌生之路,只能据山为寨,择山而居,可谓“逢山必有客,有客必有山”。在山野安营扎寨下来的客家人,为驱寒御热,女人们便想方设法,就地取材,煮起了擂茶。并依时节之变更,寒冷之交替,佐以不同的辅料,夏天祛暑,冬天驱寒,雨天去湿。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女人日常必需和接待妇女客人不可少的佳肴之一。
农闲之时,村里的妇女夜里常结伙串门,嘻嘻哈哈地拉起了家常。女主人便在灶台忙碌起来,往大锅里加上几大勺的水,轰轰地生起了大火,大家便心知肚明,要煮擂茶了。客人们嘴上推辞,但屁股都不挪开一下板凳,半推半就中,便分头张罗开了。有的回家取点特有的果点,有的跑去菜园里摘点新鲜的菜蔬,有的跑去粮仓取点粉干面条或黄豆,呼噜哗啦,大家便忙得不易乐乎。
霎时,擂钵哐哐作响,灶膛里火花欢笑,女人们一边家长里短,一边嗔怪地说着自家的男人或婆婆或媳妇,一边娴熟地各司其职。负责擂茶的最偷闲不行,依次将茶叶、腊猪油、炒熟的黑芝麻、熟黄豆、生姜,花生米放入钵中,擂成茶泥,等水开后,再掺入大擂钵里,醇香浓郁的擂茶便端上桌来。此时,几家人将自家炒好的食点端拢一桌,
炒米粉、煮面条或各种糯米粉果,一一摆上了桌,女人们一拥围上桌,哗哗作响地享受起来。
有时,男人打家门口路过,也会被女人们拉进去,夹在角落里,灌他个肚皮生疼。好客的女主人,还会站在门口,唤上左邻右婶,一道酣饮。屋内香气腾腾,妇女们家长里短,谈笑风生。一边不断地添茶,喝了一碗又一碗,将肚囊灌溉得咣咣乍响。
闹腾了几个小时,才消歇下来,打着饱嗝满意地离去。源远流长的擂茶和它的香味,便久久地留在了女人们的唇齿之间和心坎里,留在了客家人聚居的山坳深处的记忆里。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