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故乡童年

时间:2009/11/7 作者: 谢耀西 热度: 85881
  村口有一眼泉井,泉水自崖洞哗哗淌出,冬暖夏凉,经年不息。
  
  炎炎盛夏,掬一捧清冽的甘泉,享受那一记激灵的彻爽。刺骨的冬日,井池上氤氲着腾腾蒸气。女人们洗菜浣衣,就着温润的天然温泉,不必担心冻裂双手。
  
  泉眼上端是青翠欲滴的纤纤竹林,靠后是几座连绵起伏的山丘。盛夏里,天然纯美的甘泉,惹得性急的孩子们趴在井边狂饮。
  
  井口挖有两个井池,内井供人们挑水和直饮。外井周边埋设着几个平面大石板,供人们搓洗衣裳,洗菜,洗刷餐具、锄具。泉水哗哗的淌来,将水中人们刷洗的污浊快速冲荡殆尽。孩提时,挑水成为我们每天的必修课。
  
  五岁时,我便随哥姐一道打水。小手拎着装散酒的胶壶把柄,乐颠颠的跟在他们屁股后头。姐姐先将我的白壶底摁下水,水便从壶口扑咕扑咕灌满,拎起。挑回家里,将水扑通一声倾入门边的水缸中。稍长后,我和哥哥用禾杠抬水,上坡阶时,木桶从禾杠前端向后滑溜,簸出的水溅洒在哥身上,惹得他常迁怒于我。
  
  早晨和黄昏,是挑水的黄金时段,等候打水的人渐次排起了队。这口泉井水质清丝,透明如镜。几尾细鱼在水中清逸灵动,一览无余。泉水源源不息,滋养着二十余户乡亲。打上一担水,不消片刻,哗哗淌来的水又将井池复满。家里仅有的两个木桶时常漏水,挑一道水,途中得歇二段。我们用担钩横在路边垫坐,歇气,一边看鸭子在塘里振翅戏逐,看猪子在路边杂草丛噜噜拱土。低首间,瞥见木箍水桶正滴滴答答的漏水,立马起身,加紧往家赶。
  
  后来,村部领头,埋修水管,每家每户用上了自来水,从此结束父辈以来的挑水生涯,大家将每天用来挑水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如今,挑水己成了久远的回忆,成了我童年一道韵味无穷的风景。
  
  田头渠沟,终年淌着叮咚清丽的涓涓细流。每当暴雨漫渠,田里的鱼儿便不安分起来,乘势从汹涌的源头或哗哗的出水口溜窜至小溪,追波逐浪,一路癫狂。
  
  雨息,伙伴们三五成群,挎着畚箕、兜网,一手拎着小胶桶,兴致勃勃地来到溪沟里捕捞鱼虾或泥鳅。甩落凉鞋,将畚箕按置在窄小的弯落,返身至上游,淌入溪中,用双脚扫荡两边的水草,糊搅着顺流而下,趋近箕口时,双足拦挡在箕口,慎慎地将箕柄提起,水落鱼出。瞅着畚箕里噼啪弹跳的鱼虾,遛遛的泥鳅,心头乐开了花。有时畚箕刚从水中拽起,一些机敏的鱼儿立马查觉到异端,孤注一掷,猛地弹蹦出水面,恰巧掉落在溪里,令人扼腕惜叹。一次,因畚箕中的泥桨太多,浑水漏得慢,急躁的我几欲伸手去拔弄箕底桨渣,但又怕剌,便信手拽来枝条挥搅,底慢慢呈现。这时,我猛然瞅清箕底扭缠一团丑鄙硕大的水蛇,我啊地失声惊叫,弃箕狂逃……
  
  将捞到的小蝌蚪提回家,喂绒黄的雏鸭。为使幼鸭快些长大,我们时常驮着小锄头,在栏舍园落的阴湿沃土里锄找蚯蚓。蚯蚓太长太大,小喉难以囫囵吞咽,我便就用杈枝将它截成数段。细小的幼蚓懒得去捉拿,我们便会“哦哩哩,哦哩哩”引领着一群撇着八字屁颠屁颠的小绒鸭亲上“餐桌”,美饱一餐。
  
  散学后,邀上三五同伴,在檐下嚯嚯的磨柴刀,众人一路谈笑风生,上山砍柴。女孩捆散柴,散柴大都三分钟热度,主要用于炒菜打汤用。男孩砍驮大柴,大柴木质坚硬,燃劲十足,用来煮捞米饭和蒸酒等。冰天雪地的严冬,大柴燃烧后的火屎,被我们铲入竹蔑铝盒制成的火笼里,提在手里日夜烤炙。入寝前,先将火笼放入被窝,待被窝融暖,我们才惬意的潜入窝里。有时,沉睡之前将火笼遗落,忘了提下床,睡梦里不小心将被窝中余温的火笼蹬翻,弄得满床土灰,虚惊一场。
  
  砍柴时,山上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毛毛虫,但对我们构不成危胁,山上潜盘着的毒蛇却是我们最最惧悚的。砍散柴时,还经常会冒犯到蜂仔的巢穴,常有人不幸被蜇。被野蜂蜇叮,剌痛难忍,女孩们忍不住哇哇大哭。若是被蜇部位在眼脸,翌日,头脸就会扑肿得没个人形,比哈哈镜还要滑稽,让左邻右舍瞥见忍俊不禁。
  
  学堂后面,是一片竹林,林间生有一棵百年老树——榆钱树。大树三个大人方能环抱。大树几乎每年都会累满果实——榆钱籽〈形状酷似幼童玩的摇玲,乡人便称铃金籽〉。秋风紧了,秋色加深,铃金籽渐渐由青泛褐,由涩转甜。
  
  霜降过后,满树萎黄的叶子纷纷零落,光裸裸的铃金籽日益秃显。因树壮大,无人上得去。每当夜里狂风肆虐,我们心头便乐开了花,甜津津的铃金籽最让我们上心,兴奋得彻夜难眠。天刚蒙蒙光,我便和哥挎着篮子赶到一里远的大树下寻拾铃金籽。一些手持电筒的别组孩童比我们还早到。天一光,地上零落的铃金籽拾完了,我便从篱笆或柴垛里弄来些木条,二人居高处,与大树齐腰,右手抡起小木条,身子后倾,铆足了劲,狠狠将木条抛掷到树枝上。随即,稀里哗啦的零落下数串果实。
  
  打霜后的铃金籽更加韵味十足。那时,农村落后贫困,我们的零食主要是山上的野果和园地的瓜果。那晚狂风呼啸,寒露凝霜。午夜二点,哥姐还有堂姐三人冒进着严寒霜冻,打着昏弱的手电,咝咝呼呼的奔到大树下,捡回满满三篮铃金子。盈余的铃金子,被我们扎成一束一束,让妈妈趁集日摊到街上卖。
  
  那时二姐弃学在家,常和堂姐二人趁父母外出劳作之际,在灶前慌乱生火,二人神色张惶,偷偷在锅中噼哩啪啦炒起黄豆子。两人将熟豆分赃后,藏匿起来,日后慢慢偷吃。有次,二人被我撞个正着,二姐不断往我小袋里塞豆子,二人一个劲地叮嘱我,千万莫向父母告密。
  
  改革开放的春风萌动了静寂的大地,通俗流行歌曲雨后春笋般泛滥乡村。村庄处处飘扬着精彩纷呈的歌声,《小芳》、《花心》、《心雨》、《纤夫的爱》、《涛声依旧》……”美妙的歌声,给文化生活枯燥的农村注入几分鲜活的快乐元素。
  
  那年正月,在村小代课的姐姐和村里的年轻人,组织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联欢晚会。经过长时间的排演,采练,晚会终于在村中大礼堂拉开帷幕。
  
  戏台上,挂满了五彩斑澜的的彩纸,简易的幻彩灯。录相机,话筒,音箱等设施全是从演员们自家带来的。台角顿放着四个半米高的音响,音质还算清旷。姐姐和在乡政府上班的新浪哥担任节目主持。
  
  台下人头攒动盛况空前,比以往看老生常谈的本土采茶戏多出好几辈。全乡各村青年纷至沓来,一睹这别开生面的联欢晚会。邻省交界的河龙乡也来了一大帮青年观众。
  
  节目在中学第七套广播体操中拉开序幕。三排中学生和着旋律做操,步调齐整,充满活力。
  
  歌伴舞《众人划桨开大船》,声势激越昂扬,荡气回肠。谢汉庭独唱《篱笆,女人和狗》主题曲,歌声沧桑悠远,余韵绵长。民族舞、情歌对唱、小品、二胡、相声、笛子独凑、绕口令、诗朗诵……精彩纷呈,逐一上演。节目进行得如火如茶。这时,出场一个活力四射,激情无限,令父辈们嘘唏咋舌的劲爆节目——“霹雳舞。”
  
  一阵幻彩的烟雾过后,初三学生谢世清踏着动感锉锵的节拍,在台上尽情的旋腾翻弹……搏得台下阵阵喝彩,掌声雷鸣,将晚会推向了高潮。
  
  “踏呀踏着水路去想家,水路远又长……”这时,台上飘起轻柔优扬的交谊舞曲。姐姐和新浪哥等四对青年男女跳起舒缓优雅的交谊舞。他们没有攀肩搭背——农村思想保守。一对对就那么持展着双手,踩着对应的步子,旋和着身子,悠悠的跳……
  
  晚会在所有演员同唱“难忘今宵”的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翌年,后一届中高学生和村里的青年又举办了一回类似的联欢晚会,同样精彩无限。
  
  打工潮涨,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散落于五湖四海,为生活而疲于奔命。自此,乡村再也无法举办类似的晚会。那些温馨的童年趣忆,那两场精彩的晚会,成为岁月深处闪光的回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