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旅,出门在外。游,从容自在地行走。那旅游就应该是逍遥自在的漫游,去体会离家的悠然和解脱,置身美景寄情山水的怡然和与大自然对话交融的宁静。
也看过些许前人的游历文字,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这样的:浩渺烟波上,一叶扁舟,一个颀长的侧影伫立船头,长衫飘飘;长长古道上,一轮斜阳,一匹瘦马,一疲惫的背影踽踽而行;或是蜿蜒山道上,一串脚印若隐若现。这样的游历孤独、疲惫,却又平静、逍遥,浪漫而令人神往。
也曾经渴望如古人一样,一个包袱往背上一搭,就可以潇洒游遍四方。而现在的旅游,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想要旅游,首先非得做一番充分准备,经历一番繁琐的手续。一般说来,先得攒够足够的钱,然后联系旅行社,商量好旅游景点、出行时间、注意事项,签订合同,然后在旅行社的安排下,由导游带着你和一些认识的不认识的游客开始出行。本来满怀的期待与兴奋,经历这么一番折腾后,还没开始就兴趣大减了。
现在的旅游业都是商业文明的产物,随处充斥着招揽顾客的吆喝声,随处是假冒伪劣的古迹,随处是似曾相识的纪念品,随处是熙熙攘攘的旅游人群。跟着旅行团,你就得匆匆忙忙下车上车,每处只能停留片刻,在拥挤的人群中,抢得一个拍照的地方,“咔嚓”一声,匆忙留下“到此一游”的纪念,还未来得及看仔细看明白悟出点什么,在导游的催促下又急匆匆上车下车。你想多停留一会,做深入了解,不行,时间掐好了,得赶往下一个景点。你想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不行,地图上标识的景点游完了,天下没有免费的旅游,你得多加钱。每到一处景点,你想自己看看了解了解,不行,导游和当地盛情好客的主人知识太丰富,口才太好,你只得听他们喋喋不休地聒噪,容不得你耳根清净。如此走马观花、仓促完成的旅游任务,只能是日后在和别人交流时,又多了一个谈资:“我曾经到过某某地方。”真要你说出看到了些什么,却不可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古代文学作品中,很多经典的游记记的都是一些不知名的景,例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例如袁宏道的《满井游记》。而现在有个怪现象,越是有名的景点游人越多,游人越多,景点也越出名,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景点基本无人问津。其实正如王安石在《褒禅山游记》中所写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罕至者也”,愈是美丽之地,愈非常人所能及,必要经历艰难险阻方可领略。相反,很多享有盛誉的景点不过尔尔,虽是名声在外,去前还令人神往,到后一看却大失所望。更有甚者,因为景点出名了,大家都慕名而去,游人云集,景点也失去了宁静的环境,失去了真正赏玩的知音,失去了几个好友相对而坐的情趣。开发商也加紧开发,增添各种可增加收入的娱乐设施,景点人工斧凿的痕迹太重,失去了自然的本真,游人也就失去了和大自然真正亲近的机会。
当游人越来越多的涌向名胜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出驴者,他们独爱取径陋巷僻壤,去寻访不知名的人物和景观。我愿意和他们一样,放松身心如一片风中草叶,一头踱步毛驴,一朵蓝天上自由漂浮的闲云。躺在草地上或是登顶高峰,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闭上眼睛,让精神放牧远方。走进古迹,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去看去感受去了解,去和古人对话。我想,也许这才是真正懂得了旅游之道,真正能享受旅游之乐吧。
赞(0)
最新评论